央行一月內兩度「打假」數字貨幣

2019-12-13     市場監管

  河南市場安全網訊 (www.hnscjgw.com) 央行數字貨幣的腳步漸行漸近,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在市場浮出水面,央行一月內兩度「打假」,提示不要輕信數字貨幣「冒牌貨」。

  今年11月13日,央行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網傳人民銀行已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更有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將相關數字產品冠以「DC/EP」或「DCEP」在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上進行交易。央行強調,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也未授權任何資產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市場上交易「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數字貨幣,網傳法定數字貨幣推出時間均為不準確信息。

  同時,央行表示,目前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在資產交易平台上進行交易的行為,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請廣大公眾提高風險意識,不偏信輕信,防範利益受損。

  12月11日,央行再次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消息對此進行重申。一個月內,央行兩度闢謠,從中不難看出近期借數字貨幣之名行非法之事的現象猖獗,其背後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實際上,早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就曾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下稱《公告》),指出發行虛擬貨幣、ICO等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上述活動。

  「加強監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為了反洗錢,以及資金的違法流動,例如流向海外。二是防止潛在的金融風險。」《比較》研究部主管陳永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期,監管部門也開始行動。央行上海總部11月份時發布消息指出,近年來,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炒作花樣翻新、投機盛行,價格暴漲暴跌,風險快速聚集。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央行上海總部聯合上海市區兩級各相關部門,對上海地區虛擬貨幣相關活動開展專項整治,責令在摸排中發現的為註冊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提供宣傳、引流等服務的問題企業立即整改退出。並且,下一步,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央行上海總部將繼續貫徹落實《公告》要求,對轄內虛擬貨幣業務活動進行持續監測,一經發現立即處置,打早打小,防患於未然。

  此外,地方監管部門也加大防控風險的力度。11月21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出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其中指出,近期借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以一些企業以「區塊鏈創新」的名義,在境內組織虛擬貨幣交易等非法活動展開排查取證,一經發現,將按照《公告》要求嚴肅處置。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11月20日在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上表示,為規範引導新技術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已經立項,正在加緊研究制定。

  范一飛表示,金融標準建設迫切需要在重點領域補齊短板,順應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在金融業應用的發展態勢,注重數據安全。要緊跟數字金融熱點領域和發展趨勢,做好國內標準需求預判研究,繼續增強金融標準對金融治理的支撐。從近期央行相關人士的表態來看,這17項金融行業標準仍在抓緊研究中。(劉 琪)

  原標題:央行一個月內兩度打假「冒牌」數字貨幣 監管部門圍剿非法活動防控風險

  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無法全部鑑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編輯:何尹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4K0_24BMH2_cNUgj-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