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科技大學李佳琪,學院為何能吸引遊戲從業者前往進修?

2022-08-08   Aggro電競

原標題:專訪澳門科技大學李佳琪,學院為何能吸引遊戲從業者前往進修?

專訪澳門科技大學李佳琪,學院為何能吸引遊戲從業者前往進修?

在國內有這樣一所高校,讓遊戲行業資深從業者都紛紛前往進修。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如今大部分高校在遊戲人才培養方面都還處於初級階段,培養的多為基礎性人才。事實上,在國內有這樣一所高校,遊戲專業開設不到3年,但卻讓不少從業者都前往進修,其中不乏知名企業高管,它究竟有何魅力呢?

這所高校便是澳門科技大學,建校於2000年,相比起其他百年名校似乎顯得格外年輕,但如今的它已經成為澳門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在2020年,籌備數年之後,澳門科技大學正式開設遊戲相關專業方向,不僅招收普通本科學生,同時還招收碩士與博士研究生,是國內比較少見擁有本碩博完整體系的遊戲專業方向的高校。除了擁有本碩博完整體系之外,澳門科技大學對遊戲人才的培養細節上,與國內其他高校有著明顯差異。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李佳琪告訴遊戲日報,他們學院在人才培養上,遵循著自由開放原則,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學校因材施教。

李佳琪近照

而為了能夠給學生更好的教學環境,他們還特意邀請國內遊戲專業方向的頭部學者,諸如中國傳媒大學黃心淵、上海戲劇學院劉志新等前往開設課程,正式因為這種學術氛圍與環境,因此也吸引了諸多行業資深從業者前往進修。

那麼除了這種能夠吸引從業者進修的學術氛圍與環境之外,相較於國內其他高校,在地理位置上比較特殊的澳門科技大學,還有哪些不一樣的事物呢?遊戲日報與李佳琪深入交流了一番,這位從小就紮根在ACG領域的資深從業者,給出了不少令人意料之外的答案。

遊戲日報正式啟動【高校遊戲專業專題報道】,旨在打造一本連結考生、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紅寶書」。歡迎更多遊戲企業與院校負責人聯繫我們,共建這一系列報道。

本期嘉賓為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負責數字媒體,遊戲設計方向課程的助理教授李佳琪。

以下為部分採訪實錄:

Q:感謝接受遊戲日報採訪,首先還是麻煩您先做一個介紹,包括自身經歷與學校專業設置。

李佳琪:我叫李佳琪,網名「桶狼」,來自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目前主要負責遊戲相關課程。小時候在東北長大,從小到大都比較喜歡遊戲相關的東西,與遊戲圈聯繫比較緊密,包括年輕時參加漫展到後來開設漫展,舉辦電競比賽,投資獨立遊戲等等,現在全職在做遊戲教育相關工作。

Q:目前咱們學院與遊戲強相關的專業方向或者課程,主要在哪個專業下開設?可以講一講遊戲專業方向開設的歷程嗎?

李佳琪:目前遊戲設計課程比較完善成體系,總共有3個階段的專業,本科階段的課程都在人文藝術學院下,本科課程叫數字媒體藝術,包含遊戲、動畫兩個方向;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叫互動媒體藝術,專注於遊戲設計與管理,更偏向遊戲行業,整體課程時間為兩年;博士階段叫作數字媒體博士,博士階段沒有太多限制,根據每個人的研究方向進行細分,但整體會跟數字媒體相關,招收的學生也多以遊戲方向為主。

開設的歷程更多的是學院領導在統籌負責,根據行業需求與學生需求,選擇開設這樣一個體系的課程,最終得到了澳門高教局的認可,於是開設了這樣一套本碩博體系的課程專業方向。

學院學生上課照片

Q:咱們遊戲相關的專業方向,主要側重於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整個人才培養體系是怎樣的?有哪些特別之處?

李佳琪:我們學院整體的學術環境比較自由開放,因此不會特別局限去培養一位遊戲美工或者程序,更多的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希望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本科階段以實際的工作導向為主,課程比較全面,程序、藝術三大構成等等都有所涉及。在碩博階段則更注重學生自己的選擇,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培養,不管是研究藝術還是技術都可以,並沒有其他院校分的那麼細緻。

因為學院所處地理環境比較小,當地的師資力量有限,因此學院也邀請了國內其他兄弟院校的師資力量,包括中傳的黃心淵院長、上戲劉志新院長等等,來打造教學平台。同時由於每個教授的教學背景和風格不一樣,所以我們也希望有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進行學習,發揮自己所長,這可能是我們學院最大的特點。

課堂授課照片

Q:這種由學生自主選擇方向的培養模式,主要考核方式是什麼樣的呢?

李佳琪:考核形式與其他院校其實相差不大,通常而言是論文與畢業作品兩種形式,如果學習的方向偏理論,那麼需要用論文來闡述你的成果;如果選擇的方向偏實踐,則需要製作作品來展示你的成果。但不管是論文還是畢業設計作品,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論文要在規定的期刊上發布後,才能授予對應的學位。

Q:除了邀請外部高校老師來進行授課之外,還會有企業導師來學院進行教學嗎?

李佳琪:有,但企業導師並不是來進行授課,而是來進行偏技術分享類的沙龍或者講座,因為企業的人對高校教育不熟悉,另外也沒有太多空餘時間能夠一直教授一門課程,所以無法進行這種長期性的授課合作。

學生上課照片

Q:專業開設以來有沒有一些比較突出的畢業作品或者商業的化的學生作品?或者在遊戲行業有一定知名度的畢業生?

李佳琪:因為專業才開設3年左右時間,作品較少。不過這其中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們的博士生,有很多都在遊戲行業具有一定知名度,包括你們之前採訪過的VSPN鄭奪,還有一些高校老師等等,都在我們學校進修過。

因為博士階段,他們會選擇一個自己研究的方向,而我們學校恰好又有這樣一個平台,給他們提供國內遊戲教育領域頂尖的專家來幫忙指導,同時也給予他們足夠多的自由時間進行自我研究,因此有部分在行業內取得一定成就的從業者,會來我們學院進行研究進修,這也相當於是對學院教學環境的認可。

Q:校企合作這方面,目前咱們學院跟哪些遊戲企業合作比較緊密,主要開展了哪些方面的合作項目?

李佳琪: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科研項目上,學院老師會跟企業進行一些項目的合作,申請一些項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合作的項目比較少,也是因為學院地處澳門,不方便與國內企業進行一個非常直接的聯繫。

合作模式更多的是邀請一些企業中的技術人員來進行技術講解,僅僅局限於企業個人,學院目前在遊戲方向的授課環節中,還沒有跟某家企業進行官方性質的合作,但我們還是會積極聯繫企業幫助學生進行實習,因為我們學院強制本科生與研究生在授予學位之前,要完成一份實習工作。

Q:就遊戲方向而言,咱們學院現在有沒有想要合作,但又還在推進過程中的企業類型?

李佳琪:我最近一直在推進與海外遊戲企業進行合作,包括小島工作室、暴雪等等一些相對名氣比較大的海外公司,但實際推進起來還是比較難,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主要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事物,既然來到澳門上大學,那麼培養他們擁有更開闊的視野,也非常重要。

Q:比較好奇,在澳門地區開設遊戲相關專業,學校是秉承著什麼樣的態度?

李佳琪:首先學校的態度還是很開明的,因為澳門本身是一個以旅遊業娛樂業為主的地區,遊戲也是娛樂業的一部分,因此大家也是比較認可遊戲,並不存在限制。而且我們學校還有博彩專業,相較於這種冷門專業而言,遊戲其實算大行業,所以它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科,沒有特別對待之處。

Q:在澳門這個特別的地方開設遊戲專業,整體教學模式偏西方還是東方?

李佳琪:因為澳門科技大學的教授必須要有海外教學經驗與國內教學經驗,整體而言教學模式比較中庸一點,其中既有偏西方教學體系的老師,也有偏東方的老師。

其實放大來講,這也是目前遊戲行業的教學理念問題,遊戲行業發展並不長,也就、年時間,完整的遊戲教育體系,要在行業積攢很多經驗之後,才能形成理論基礎,但現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不同的教學模式與體系,每位導師有著不同的學術背景,那麼他們的課程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因此在課程體系搭建上也會各不相同。

不過我覺得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了,相信經過圈子內的學者不斷研究討論,遊戲行業的教學體系也會迎來一個比較大的變革和統一。比如五年前我們還在討論遊戲是什麼,但現在大家的學術觀點已經很一致了,更多的是討論細節,比如硬核遊戲定義、交互原則等等,可能再過年這些東西也不會再討論,而是寫進書裡面,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依據。

Q:目前越來越多高校都在開設遊戲相關專業方向或者課程,您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李佳琪:首先,遊戲行業是一個較傳統行業更具創意、技術、產業等特點為一體的高知識密度型行業,要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遊戲行業人才,不管是遊戲的設計師還是遊戲程式設計師,都需要擁有高等教育的經歷。

越來越多高校開設這個方向,對整個行業而言必然是正向的推動作用,除了能夠培養行業需要的人才之外,更多的是促進遊戲行業的理論基礎的完善。因為單靠企業是沒有辦法去做這種完善基礎理論的事情,而高校的介入能夠有效彌補這塊短板,簡單而言是為整個遊戲行業提供了一個下限,以後可能想要進入遊戲行業,必然有著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的要求,而這也正是大多數高校正在做的事情。

Q:對於那些想要選擇遊戲設計方向,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適的學生們,您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給他們嗎?

李佳琪:這個問題我經常被人問到,整體而言就兩個字——謹慎。第一要對行業有清楚的認知,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而不是盲目的被外界因素影響;第二是鑒於遊戲行業的穩定性,包括受大歡迎影響遊戲行業的發展變緩,行業內卷嚴重,可能會出現畢業後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所以需要慎重考慮;第三點則是當愛好變成職業時,能否接受的問題了,玩遊戲大家都喜歡,但當你做遊戲時不一定能堅持下去。

當然,遊戲行業綜合性很強,選擇遊戲專業方向並不一定就非要在遊戲行業發展,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在其他任何行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