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年前的梅花什麼樣?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朵盛開的銀縷梅
1,500萬年前的梅花什麼樣?來看看下圖:
這是一朵銀縷梅,發現於我國福建漳浦一塊有1500萬年曆史的琥珀中,仍呈1500萬年前綻放盛開時的狀態。下圖就是琥珀中銀縷梅的樣子,呈黑褐色是碳化的原因,上圖是三維掃描後製作還原的銀縷梅影像。
這朵銀縷梅花朵和葉片雖然都已經碳化,但形狀保存得都比較完整,讓我們能從中一窺1500萬年前的銀縷梅的風姿,也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體資料。
銀縷梅與我們常見的梅花與臘梅都不相同,梅花是薔薇科杏屬植物,臘梅是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而銀縷梅是金縷梅科銀縷梅屬落葉小喬木,三者生物學上差別較大,但相同的是都在早春開花,花期相近葉片形狀相似。
梅花
臘梅花
銀縷梅花
銀縷梅也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極危植物。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的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其耐寒性強,但是卻喜溫暖濕潤氣候。
銀縷梅樹株一般高約4-5米,樹形端正,樹冠較大,姿態婆娑、枝葉繁茂,可作可作園林庭院景觀樹。
銀縷梅的樹葉呈倒卵形,花朵為短穗狀花序,雄花與兩性花同序,花無梗,苞片卵形,萼筒淺杯狀,沒有花瓣,花絲較長,花後彎垂,早春盛開時花葯鮮紅,結出的蒴果近圓形,種子則為紡錘形。
這種樹木木質堅硬,紋理通直,結構細密,可做家具或工藝品等木材原料。
考古發現銀縷梅出現的時間非常早,考古學家稱之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此次琥珀中發現的銀縷梅花朵和枝葉也說明至少在1,500萬年前,這種植物就已經具有了現在的諸多特徵。
這次在福建漳浦琥珀中發現的是一朵銀縷梅小型雄花,從其保存完整的形狀來看其與現代的銀縷梅雄花差別不大,也是沒有花瓣,花朵中有12枚雄蕊,由一對突出的苞片支撐,每一條雄蕊都有一個纖細的花絲和一個細長的花葯,十分符合現代銀縷梅的特徵。
這塊漳浦銀縷梅琥珀是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導並與德國古生物學者合作的一個古生物考古團隊在福建漳浦發現的,測定琥珀形成的時間大約在1,500萬年前,當時是松柏科等植物的樹脂在滴下的時候包裹住了這朵銀縷梅花朵,並將其完全封閉,使得銀縷梅花朵無法風化和氧化,這團松脂揮發掉其中的烯類有機物後就變成了松香,之後掩埋在地下逐漸石化成了琥珀,才得以保存到了今天。
研究團隊已將琥珀中這種遠古銀縷梅命名為「志炎銀縷梅」,意在紀念我國古植物學專家周志炎。與現代銀縷梅略有不同的是,研究團隊認為琥珀中的銀縷梅大機率是熱帶雨林中的植物,這也說明在大約1,500萬年前福建漳浦一帶是熱帶雨林氣候和生態環境,並且認為大約在2,300萬~500萬年前,銀縷梅這種植物曾經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但由於後來的氣候變遷等原因,這種植物在其他地方逐漸滅絕了,目前其野生植株只在我國南方地區有零星分布。
消息來源:光明網9月25日報道《這朵梅花,綻放在15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