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重污染天氣防治省級地方性法規來了 帶有哪些湖南「辣味」

2023-12-08     紅網

原標題:全國首部重污染天氣防治省級地方性法規來了 帶有哪些湖南「辣味」

發布會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12月8日訊(記者 譚蘇昕)12月8日上午,湖南省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並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湖南省重污染天氣防治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規定》是全國在重污染天氣防治方面第一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對湖南省重污染天氣防治工作的支撐保障是全方位的。」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向艷介紹,主要體現在依法開展成因分析,依法實施應急減排和依法加強治理監管三個方面。

其中,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依法開展大氣污染成因分析,並根據污染成因分析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重污染天氣防治方案。並將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禁止或者限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納入排污許可特殊時段管理,相關排污單位應當依法制定並落實應急減排措施。

加強對工業源的監管,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依法督促鋼鐵、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實行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加強對在本省使用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高排放重型柴油貨車、機動車和通航船舶等移動源的管控,採取系列信息化強監管手段。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嚴禁隱瞞、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

那麼,如何針對大氣污染監測不實時、成因分析不經常、應急不響應等重點問題進行規範,為湖南重污染天氣防治提供製度安排?

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谷本華介紹,明確規定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和未完成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每年開展大氣污染成因分析,首次將大氣污染成因分析常態化工作機制納入省級地方性法規。

明確規定省、市、州人民政府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加強與氣象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會商,提高大氣環境質量和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水平,並加強大氣污染監測、預報能力建設。省生態環境部門應當與周邊省份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聯動應急響應機制。

此外,《規定》還對重點行業工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並解決了我省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源污染監督執法難的問題。

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曾東樓認為,《規定》立足湖南實際,以「小快靈」「小切口」立法方式進行規範,使法規真正帶有湖南「辣味」。

具體來說,一是切口小,側重強調對重污染天氣防治這一具體細分領域進行規範。二是體量小,不追求「大而全」的完備結構,不追求章、節等篇章形式,堅持需要幾條就立幾條,不寫提倡性、號召性、宣示性條款,避免原則性、宏觀性的規定,若干規定的篇幅較小,總條文僅10條。

來源:紅網

作者:譚蘇昕

編輯:王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2e2362e49fc1e3754b94d78bdc140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