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這樣一句話:
「人的一生就像雕刻一塊木頭,需要面對取捨。最後雕刻出來的木頭就是你想要的人生的樣子。」
人這一生,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取捨。
二八年華無需貪圖六十歲的輕鬆,耄耋之年也不必貪戀年輕的絢爛。
學會捨棄,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種人生的藝術。
生命至高的境界,就是在得與失中看準方向,在取與舍中領悟智慧。
01.20歲:舍捷徑,深耕自己
二十歲,是我們走向成熟邁出的第一道門檻。
向左是理想的豐滿,向右是現實的骨感。
前行中,巨大的落差讓不少人想到了捷徑。
這條路看起來「省時省力」,令不少渴求成功的人躍躍欲試。
有人想通過作弊的方法通過考試,有人想依靠關係擁有輕鬆且高薪的工作,也有人想靠炒股一夜暴富......
殊不知,天下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正如作家王豖所說:
「你現在因走捷徑所節省的所有路程,不久的將來,都要靠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彎路來彌補。」
有多少捷徑可走,就有多少次誤入歧途的機會。
急於求成的人,最終只會掉進捷徑的陷阱。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潤,非一日之流也。」
成功靠的從來都不是一步登天的捷徑,而是靠是一步步鍥而不捨的積累。
在二十出頭的年紀,我們更該明白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唯有從小處積累,一步一個腳印,積「小成」,方能成就「大勝」。
02.30歲:舍圈子,篩選人際
成年後,我們身邊的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低質量的社交,把我們的生活攪擾得擁擠不堪,令我們身心俱疲。
30歲以後,我們更要把時間留給自己,精簡人際關係,主動遠離低層次的圈子。
國際知名演說家菲立普女士,曾經請造型顧問帕朗提幫她做造型設計,對方提出要先清理她的衣櫃看看。
只見帕朗提整理出來的衣服總共分成了三堆:一堆回收;一堆送給別人;剩下的一小堆才是留給菲立普的。
菲立普央求帕朗提留下一件心愛的毛衣與一條裙子。
但帕朗提卻拒絕了她的請求,原因是這些也許是她最喜愛的衣物,但它們卻不適合她現在的身份與形象。
菲立普女士這才認識到:不論朋友也好,衣服也罷,我們必須懂得割捨,以便騰出空間給新的人或物。
衣物如此,我們結交朋友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很大程度上,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更重要。
有的人自認為朋友滿天下,總是和一些碌碌無為的人來往,整日吃喝玩樂。結果當自己有難,朋友們都避而遠之。
當你進入一個優秀的圈子,裡面的人會潛移默化影響你的後半生。
正如古人所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能走多遠、到達怎樣的高度,完全取決於你與誰同行。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不再自我消耗,遠離低層次的圈子。
03.40歲:舍躁氣,保持情緒穩定
人到四十,身上背著的包袱越來越重。
生活的雞毛蒜皮,時常令我們心煩意亂;
工作的不盡人意,也讓我們暴躁焦慮。
這時候,我們應該要戒掉心口的燥氣,卸下心靈的包袱。
早年的曾國藩,脾氣暴躁易怒,經常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發生爭執。
久而久之,他發現每次爭執過後,留下的只是無盡的懊惱,傷身又傷神。
之後,他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在處理事情前先處理情緒。
在嶽麓書院讀書時,為了便於採光,他把書桌挪到窗前。
室友看到後對此很不滿,生氣地說:「你的書桌這樣擺放,我們的床鋪怎麼曬太陽?」
對此,曾國藩並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將桌子搬到了床邊。
到了晚上,曾國藩開始讀書,舍友又開始各種刁難:「夜深了,你卻來念書打擾別人休息…」
曾國藩聽完依舊什麼都沒說,而是改為心中默讀。
不久以後,考榜公示,曾國藩中了舉人,而室友榜上無名。
《格言聯璧》有言: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有的人,被情緒的心魔困住不自知,放縱自己的壞情緒,終究是傷人傷己。
而有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管理情緒,才會把大事化小。
人生下半場,給自己心靈的一隅開闢一方靜室,如此,才能讓身體的各處角落充滿陽光。
04.50歲:舍俗氣,過濾物慾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類70%的煩惱都與金錢有關。
當人們在面對財物的誘惑時,往往失去了自己,成為物質的奴隸。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人生就是要追求極致的享受,需要豪華的車子,名牌的包包…
人到五十,才發現最好的活法便是降低物慾,不因外物而患得患失。
一個人是否真正富足,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而是看他能捨棄多少。
人到中年後,更該刪繁就簡,回歸真實。
只有擺脫物質的束縛,我們的心靈才會因此輕盈。
看過這樣一句話: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慾望是人為的貧窮。」
如果太在意外物的得失,那麼我們就會身心俱疲,也失去了生命原有的意義。
一個人的身上纏著多大的物慾,心中便有多大的苦。
放下心裡的一份貪念,生活便回報你十分幸福;降低心中的一份不滿,生活會眷顧你更多的滿足。
懂得捨棄紛繁複雜的物慾,才不會讓你心靈的旅途布滿荊棘。
05.60歲:舍執念,沉澱心境
稻盛和夫曾有言: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內心。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裡都是囚徒。」
人到六十,也該放下過往的執念,享受當下了。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生命中愛而不得的人,請不必再心心念念,苦苦執著;
過往無能為力的事,請不必再強求自己,逆勢而為。
花甲之年,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那些執著的念想,不過是大夢一場空。
當你不再苦苦執著,不去計較得失,那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會是屬於你的世界。
安詳自在的心境,便是我們在取與舍中所贏得的博弈。
人這一生,山一程水一程,不過都是自渡的旅程。
執念太深的人,始終無法泅渡至彼岸;
唯有放下執念,方能領略對岸的悠然。
06.梅娘說
人生一世,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
莫貪捷徑,肯攀登,才能登上高峰;
遠離損友,結益友,才能走上坦途;
控制情緒,沉住氣,才能成就大器;
不陷名利,輕物慾,才能贏得博弈;
適當糊塗,棄執念,才能安享餘生。
當我們不再在得與失的起伏中迷失自己,那我們想走的每一步都會充實而輕盈。
餘生,願我們都能頓悟「捨得」二字,收穫豁然開朗的心境,達到人生豁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