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史22:三征高句麗-楊廣賭上國運出兵,只為挽回面子

2023-01-13   羲和奇談

原標題:隋唐史22:三征高句麗-楊廣賭上國運出兵,只為挽回面子

兩次征討高句麗的失敗,並沒有讓隋煬帝醒悟。

相反,他像一個屢賭屢輸的賭徒,押上了所有賭注,非要扳回一局不可。

而為了挽回他個人的面子,隋煬帝不惜濫用民力、物力,不但百姓離心離德,同時失去了關隴集團的支持。

因此,第三次征遼之役後,局面徹底不可收拾。

這場以江山為賭注的賭局中,楊廣輸了個乾乾淨淨。

一、挽尊之戰

在高陽(今河北正定)行在,楊廣度過了新年。

此時,他還在為上次的失敗耿耿於懷:要不是楊玄感造反,朕早就把高句麗滅了。

更讓他惱怒的是,兵部侍郎斛斯政,在追查楊玄感餘黨時,居然投降了高句麗。

氣炸了的楊廣,在和百濟約好共同出兵以後,向群臣宣布第三次出兵高句麗。

得到的是群臣的默然,因為誰都明白,皇帝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出言相勸只會惹來殺身之禍。

在詔書中,楊廣先是裝出一副悲憫的樣子,下令收葬死者,立道場超度亡靈。

然後將錯誤歸咎於隋文帝時期的高熲和楊諒,對自己兩次失敗導致百萬人民死亡,則沒有絲毫反思。

非但沒有,反而把自己吹噓成商湯、周武,繼續蠱惑民眾做炮灰。

就這樣,被各地召集來的大軍和民夫繼續向遼東挺進。

614年3月,楊廣御駕來到涿郡。

按照計劃,其餘五路大軍也要來此會師。

然而,楊廣發現只有部分士兵到達-----老百姓不是傻子,他們才不想跟去送死。

在到達臨渝宮後,楊廣斬殺了幾個逃亡的士兵,試圖震懾想逃亡的人。

沒想到適得其反,逃亡的人越來越多。

走了4個月時間,楊廣來到懷遠鎮(今遼寧義寧縣)。

這是遼河邊上的一座要塞,楊廣眼見士兵厭戰,隋軍貌似強大實則不堪一擊,索性下令全軍休整。

另一方面,他又不想不勝而退,就將全部希望寄托在來護兒身上。

此時,來護兒的水軍在遼東半島登陸,他先是拿下畢奢城(今大連),又打退了援軍,準備繼續進攻平壤。

國王高元怕了,連忙把斛斯政押解過去,上表乞降。

楊廣終於挽回了面子,不顧來護兒的懇求,歡天喜地回到國內。

二、徒有歸飛心

此時的國內已經是烽火遍地。

回師路上,御駕被農民軍楊公卿部搶劫,42匹御馬被奪走,楊廣對此竟然無可奈何。

回到洛陽後,宣布大赦天下,然後繼續西行回到長安。

次年(615年)正月初一大朝會,楊廣設宴招待群臣及各國使節,唯獨沒見到高句麗的使者,高元也沒有入朝參拜。

大失臉面的楊廣一度打算四伐高句麗,將這個"小丑"抓來問罪。

但眼見天下已亂,只能取消計劃,把怒火發泄到斛斯政身上。

斛斯政被押解到金光門外,綁在柱子上。

文武官員向他射箭,楊廣還是不解恨,下令割下他的肉讓百官吃掉。

吃完以後,再將其挫骨揚灰。

楊廣這才稍解心頭之恨。

三征高句麗失敗了,一直沒受過挫折的楊廣沒了心勁,作詩道"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既然做不成秦皇漢武那樣的聖王,朕就躺平吧。

庾質勸他,陛下您得支棱起來呀。

楊廣很生氣,把他下了大獄。

這時,裴矩勸他,陛下不如去東突厥那裡散散心,順便商量一下聯合打高句麗?

聽到這個提議,楊廣想起了當年北巡突厥是何等威風凜凜,一心想挽回點顏面。

於是帶著文武大臣和10幾萬大軍,再次來到塞北。

只是這一次,迎來的不是款待,而是刀槍。

三、雁門遇險

東突厥的啟民可汗死後,始畢成為新一任可汗。

經過長年休養生息,他的部眾多了,力量強了,不適合做小夥伴了。

為貫徹離強和弱的治邊政策,裴矩先是建議扶持西突厥,又提議扶持他的弟弟叱吉設,將公主嫁給他,沒有成功,又派人殺掉始畢的謀士史蜀胡悉。

事後不要臉地說,他是突厥的叛臣,我們大隋替你斬了。

裴矩沒有用一個更高明的理由忽悠始畢,傷害了他的自尊。

可是隋朝的國力太強,除了畫個圈圈詛咒,還能咋地?

不過,隋朝三伐高句麗失敗讓他看到隋朝沒有想像的那樣強大。

楊廣即將來到塞北的消息,讓他得到了一個絕佳的報復機會。

就在始畢召集兵馬準備給楊廣一個教訓時,他的妻子,也是隋煬帝的女兒義成公主急忙通風報信。

得知消息的楊廣大驚失色,馬上撤回雁門。

可惜還是晚了一步,突厥騎兵依然將隋煬帝一行包圍在雁門。

楊廣下令與突厥接戰。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把突厥壓著打的隋軍,這次竟然打不過了。

面對漫天的箭矢,楊廣抱著生病的小兒子失聲痛哭,全無帝王的威嚴。

哭過以後,該面對的還要面對。

宇文述提議,率數千騎突圍。不可!蘇威站起來勸阻,"陛下萬乘之君不宜輕動,況且守城則我有餘力,輕騎則彼之專長。民部尚書樊子蓋也贊同蘇威的意見。

五貴之一虞世基想出了主意: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陛下不妨親自督戰,再下詔以後不再打遼東,何憂打不過突厥?

冷靜下來以後,隋煬帝決定堅守待援。

他採納了蕭瑀的辦法:

將寫好的詔書綁在木頭上,木頭在順水漂流,下游州縣得到消息自然會起兵勤王。

派人找到義成公主,求他忽悠始畢。

得到詔令以後,果然有大軍前來救援。

其中就有16歲的李世民。

他對主帥雲定興說,我們的軍隊人數太少,不能硬拼。不如先後撤幾十里,再廣樹旌旗,造成援軍眾多的假象,也許能嚇跑敵人。

雲定興依計而行,突厥人果然遲疑了。

就在此時,義成公主傳來一條消息,西突厥要過來了。

始畢擔心老家被抄,加上也出了氣,就撤回了北方。

雁門之圍總算是解了 。

被圍困時,楊廣曾禁衛軍將士許下日後重獎的承諾。

回到洛陽後,將士們期待著皇帝兌現諾言。

沒想到隋煬帝壓根沒把這事當事兒,而且要繼續高句麗,繼續讓他們送死。

士兵們心寒了,蘇威急忙勸阻。

楊廣氣得大罵:"老革多奸,將賊脅我。"將其削職為民。

此時的隋朝,可謂是"盜賊所在蜂起", 就連洛陽、江都也被農民軍攻擊。

驚慌失措的楊廣決意出兵鎮壓,隋煬帝的統治能轉危為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