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金錢換和平」政策代代相傳,因避免一種可能,還是亡了國

2023-11-20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宋真宗「金錢換和平」政策代代相傳,因避免一種可能,還是亡了國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奇葩的王朝。

一方面,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當時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文化強國,中國最有名的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在宋朝發明或進入實用階段,可以說是代表了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

另一方面,宋朝被稱為「弱宋」,先後被遼國、西夏、金國、蒙古這樣的少數民族政權欺辱,並最終金滅北宋,蒙滅南宋。

宋朝有的是錢,人口也不少,為什麼會打不過經濟實力、人口數量遠遠不如自己的野蠻民族呢?

這緣於宋朝實行的「重文抑武」國策。宋朝的武將社會地位實在太低了,低到了「好男不當兵」的地步,低到了級別高的武將要向級別低的文官行禮乃至下跪的地步,低到了武將被文官認作乾兒子要興高采烈的地步。

狄青被貶,岳飛被殺,武將的悲慘命運並不是偶然的。

歷經五代十國時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非常明白武將專權的危害,因此「杯酒釋兵權」後,著手改革唐朝、五代的統治體制:

1、是建立了「士大夫民主制度」,不以言論殺人。

2、是建立用文官限制武將制度,辦法是在各地設立文官郡守、知州的同時,設立通判制度,形成互相制約。

3、是在各地設立轉運司,轉運使由文官擔任,負責將各地的財賦、糧食、物資等「轉運」到中央,由中央直接掌控財糧大權。

4、是在各地設立提刑司,提刑官也由文官擔任,負責司法。

這樣,各地的軍權、政權、財權、用人權、案件審斷權等全部由文官擔任,總的權利收歸中央,就避免了武將造反成功的可能,但不容無視的是,這種制度也造成了內部武力積弱,對外敵入侵無能為力的結果。

文官當權,武將功勞再大也不行,也要打壓,那遇到敵人犯境怎麼辦?

宋朝以皇帝為代表的士大夫統治階層有「法寶」,那就是宋真宗留下「金錢換和平」政策。

宋遼檀淵之盟,宋真宗和宰相親自督戰,射殺遼軍主將蕭撻覽,大敗遼軍。奇怪的是,取得勝利的宋軍卻與遼軍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和平協議,答應每年賠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宋真宗對這個賠償非常滿意,重賞了達成這個協議的殿直曹利用。因為宋真宗覺得曹利用太會辦事了,這個每年小小的賠償,比宋朝用於作戰的軍費不知少了多少。

宋皇帝本以為用金錢可以換來永遠的和平,因此只要外敵入侵,就花錢買和平。賠過遼國,賠過西夏,賠過金國,賠過蒙古。

但令宋皇帝想不到的是,金朝和蒙古人都是虎狼之師,他們不但要錢,還有滅你國家的野心。

他們想的是滅了你的國,不但得到金錢,還能得到人口和土地的,到時候你的所有都是我的。

重文輕武是一柄雙刃劍,雖沒有了國內武將兵變之憂,卻帶來了外敵亡國之患。有時侯用金錢換和平是不行的,短期的安寧,換不來長期的安定!

最後金國野心膨脹,滅了北宋,靖康之恥成為漢民族永遠的痛;而蒙古人乾脆把金國、西夏、南宋全部滅掉,開啟了新的紀元。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265ec5fafdd8c3c30c064b2153d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