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發3大信號,對華立場180度轉向?事情沒那麼簡單

2022-04-27     第一軍情

原標題:美發3大信號,對華立場180度轉向?事情沒那麼簡單

美發3大信號,對華立場180度轉向?事情沒那麼簡單

文/君劍

美國最近的行為,有些不正常,有些讓吃瓜群眾摸不著頭腦。

典型的現象,就是美國最近居然接連對中國發出「奇怪信號」。

(布林肯在國會發言)

第一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國會的聽證會上,談及俄烏衝突問題時,聲稱「沒看到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這不正常,要知道俄烏衝突期間,美國沒少指責中國,也沒少威脅中國,甚至還給中國扣各種高帽子。然而作為美國國務卿的布林肯,卻自己表示「沒看到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這確實和美國一貫喜歡給中國扣帽子的作風不同。

第二是, 美國的NASA局長納爾遜指責中國沒有在航天技術領域與美國合作。

這也很不正常,要知道在以往,美國在航天領域是從來不考慮和中國合作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美國自己搞了個「沃爾夫條款」,導致多年以來中美雙方在航天領域基本上「形同陌路」。

但是這一次納爾遜刻意無視美國自己搞的「沃爾夫條款」,而是用「跳探戈需要兩個人」來給中國扣帽子,要求中國「合作」。

第三是, 拜登政府開始在關稅問題上鬆動,接連釋放「削減對華關稅」信號。

美國對華關稅政策,是在特朗普時期延續至今的,這也是拜登政府少有的從特朗普政府那裡「繼承」的政策,不過在最近,拜登政府似乎開始打算改變這一政策了,拜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達利普·辛格就公開聲稱,美國的對華關稅政策缺乏戰略意義,在通脹嚴重的情況下,也許應該做出改變;而拜登政府的財長耶倫,也再次強調美國財政部正在重申對華經濟戰略,並可能考慮削減對華關稅。

(拜登)

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國過去都在算計著如何「對付」中國,哪怕是俄烏衝突期間,拜登政府也是把中國定義為「頭號目標」。美國現在又是「釋放善意」,又是「要求合作」,又是「主動減稅」,這些行為必然不是單純地為了「示好」而已。

其實,僅從上面美國的3個信號,就已經足以看出,美國的動機不純了。

首先, 美國是意識到自己在重大國際事務方面不能迴避和中國的合作,所以才假惺惺地換了副面孔。

就拿俄烏衝突來講,本質上這就是美國搞起來的事端,同時也是美國針對中俄的一種結果。但美國卻認為中國應該出來「處理問題」,即使中國已經就烏克蘭危機問題闡明態度,美國也還是不肯罷休。

這也是美國對國際社會的態度,美國認為國際社會都應該聽自己的。但國際社會卻結結實實打了美國一巴掌,別說是中國,就連印度都拒絕在俄烏衝突問題上響應美國。結果就是美國以為自己孤立了俄羅斯,但真相卻是美國自己處於「說話沒人聽」的尷尬境地。美國要求對俄制裁,這些政策僅獲得了盟友的響應,而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基本上都不支持。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關鍵大國不支持制裁俄羅斯,這導致美國的制裁顯得極為乏力,甚至壓根就沒什麼用。

(布林肯和奧斯汀在烏克蘭)

其次, 美國是意識到中國的發展已經是既有成果,美國阻止不了,所以就開始大談「合作」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責中國「不合作」,這其實是一個不尋常的信號。正如前文提到的,要是在以前,美國是壓根就沒考慮和中國合作的事情。但是近年來,中國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在太空技術領域的一系列發展成果,中國還自己建造了太空空間站,這讓還需要和俄羅斯、歐洲保持合作的美國情何以堪。

在俄烏衝突期間,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化,雙方的太空合作顯然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但如果美俄終止太空合作,則國際空間站有可能要提前涼涼。關鍵是美國還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俄羅斯的太空技術支持,因此美國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離開了俄羅斯,美國找誰合作去?

(納爾遜)

納爾遜們指責中國「不合作」,其實正反映出美國現在矛盾的心理。美國不情願地看到了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成就,美國不想承認,但又不得不尋求和中國合作。正是因為這種矛盾心態,所以才有了美國自己搞「沃爾夫條款」,但納爾遜又指責中國「不合作」的奇葩現象。

估計隨著中國在其他各領域的技術不斷發展,未來類似的情況肯定會更多。不管在哪個領域,中國追趕美國的時候,美國就總是不屑一顧,甚至是惡意打壓,但一旦中國趕上美國,甚至是超過美國的時候,美國就會出來談「合作」了。

(神舟十三號帶回大量科研成果)

再者,美國是自己出了大問題,所以才假裝要和中國「和解」

無論是辛格還是耶倫,在談及「削減對華關稅」時,都提及了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那就是通脹嚴重,美國的通脹率已經達到過去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地步,俄烏衝突期間,美國對俄羅斯施加的大量制裁,也對美國造成了嚴重的反彈性後果,這導致美國的經濟形勢更為惡化。

這種情況不僅給美國製造了社會問題,而且還影響美國的政治局勢,目前拜登代表的民主黨人面臨在國會中期選舉時喪失參眾兩院控制權的危險,而拜登的對手特朗普,則在蓄勢待發。美國人現在擔心,特朗普有可能真的會捲土重來,他是否會帶來「國會騷亂2.0」,甚至是引發美國「內戰」,都是未知數。

(特朗普正在「捲土重來」)

因此可以看出,美國換了副面孔,絕不等於美國的態度轉變。美國只是迫於事實,迫於自身問題,不得不換了副姿態而已。

事實上,對於中美合作,中方一直都持開放積極的態度。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美國會代表團首次訪華50周年紀念活動上就公開指出,中美之間應堅持全球戰略視野和長遠歷史眼光,加強溝通交流、提升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動各領域合作、擴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防範危機。秦剛大使指出,中美關係真正的相處之道,應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中美關係的基本準則。

所以說,球其實是在美國那邊,關鍵得看美國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21105fdc36a8fac081aecca969d8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