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有些老人保持著偏激的封建思想,而這類老人帶孩子,很容易將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傳授給孩子,導致孩子做出錯誤的行為。
案例
一天,小青將孩子託付給自己的媽媽照顧。張奶奶帶著好久不見的孫子去吃自助餐。她帶著孩子擠到了隊伍的前面,將剛剛端上來的食物一掃而空,還大聲說:"服務員,快點把其他的東西端上來。"服務員有點無奈:"奶奶,你已經拿很多了,吃完再來吧。"張奶奶很不滿的說:"我交錢了,自助餐就是想拿多少拿多少。"服務員沒辦法。
張奶奶又低頭和孫子說:"你等一下看到喜歡的就拿,拿不了你就當場先咬一口,這樣他們就不敢搶了。"孫子乖乖的點頭,一旁的客人看不下去,就對孩子說:"那邊有些超級好吃的海鮮,你怎麼不去看看。"
孩子跑到客人說的地方,將海鮮都舔了一口。而後張奶奶被告知,那些海鮮是需要消費購買的。無奈之下,張奶奶只好付款了。客人的做法讓在場的人都覺得解氣,但是老人帶孩子的行為卻需要引起深思。
那到底什麼樣的老人不應該帶孩子,家長又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
分析
這幾類老人不適合帶孩子
1)、過於迷信的老人
有的老人因為思想比較守舊,又保持了以前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這類老人不相信現代科學,所以一旦孩子的身體出現什麼問題,他們首先會選擇用迷信的方式去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耽誤孩子的治療時間,嚴重的會導致孩子的病情加重。
2)、自私、愛占小便宜的老人
有的老人因為以前比較的窮苦,所以她們的思想有一些偏激。有的老人會比較的自私虛榮、而有些老人又很喜歡占小便宜。就像故事中帶孩子吃自助餐的老人,孩子在這類老人的長期帶領下,很容易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健全人格的建立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3)、不遵守規則的老人
有一些老人比較固執,他們一般會習慣性的忽略掉社會中的一些規則。而且他們不願意和別人講道理,盲目的固守己見。如果這類老人帶孩子,孩子也容易受到影響,變得蠻橫無理,不將規則放在眼裡。導致與社會難以融合,被他人排斥。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幾種行為
1)、明辨是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受到錯誤行為和思想的引導。所以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懂得什麼行為是可以去做的,什麼行為是不能做的。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可以通過情景扮演、給孩子製造出一些需要做判斷的事情,讓孩子慢慢的積累經驗。家長也可以選擇相關的書籍,讓孩子通過閱讀汲取正確的教育。
2)、懂得遵守規則
家長要學會孩子孩子某些場景或地點需要遵守的規則,就像是過馬路時不能跟隨人流闖紅燈、吃自助餐要學會能吃多少拿多少等等。讓孩子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備的行為規範,也要讓孩子明確破壞規則的後果,孩子才能夠做到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總結
孩子還小,處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家長在這個時期要儘量讓孩子遠離一些不利的人和環境,讓孩子能夠在良好的教育下形成正確的人格。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