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是一種容納並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是典型的新興產業,具有明顯的新質生產力特徵,更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創新引領、綠色低碳、數實融合等特點。低空經濟廣泛體現於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中,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國防事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自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部署以來,國家發改委、民航局、工信部、商務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知識產權局等各部委密集出台相關政策文件,鼓勵和支持低空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
2024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將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
積極響應 超前布局低空基礎設施領域
低空經濟產業主要由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基礎設施和低空飛行保障構成。在低空經濟產業四大板塊中,低空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電子的核心主業緊密相關。低空基礎設施是指為空域安全和低空飛行提供服務保障的各類產業,主要包括低空空域管控系統、無人機飛行信總服務系統、地面起降基礎設施、飛行營地、飛行服務站、無人機反制系統以及通訊、導航、氣象、能源、維修等相關產業。
在集團戰略合作部帶領下,中電建設成立了民航事業部,聘請行業技術專家,致力於為行業客戶提供低空機場工程解決方案、低空智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低空大腦」解決方案,不斷強化自身硬基建和軟基建實力。硬基建包含機場、起降站、通訊系統、導航系統、監測系統等,以及雷達、高精度地圖、氣象監測等相關設備建設。軟基建可以分為兩部分,空中保障服務包括各級飛行服務平台、空管系統,地面保障服務包括維護檢修、保養、能源補給等等。
當前,公司已承接多個機場弱電建設項目、溫州市城市空中交通規劃諮詢項目、某部隊無人機一體化聯合管控項目、湖北空地一體無人防控項目,積累了低空方向的寶貴經驗並持續推廣複製,形成有效的商業閉環。與此同時,公司集成中干思創、桑達無線等公司能力,快速形成eVTOL起降場工程能力、低空空域管理與網格化能力、低空試飛場建設能力等。
數字支撐 打造低空領域專屬解決方案
中電建設積極承接中國電子集團工作任務,先後對接低空空域管理機構、民航局、發改委等上級指導單位,結合中國電子低空核心技術能力,打造低空領域專屬解決方案,搭建了集自主計算(智算底座)、網絡安全、數據要素、工程建設等多領域的復合型應用場景。
一是自主計算(智算底座)方面。低空經濟與軍隊和政府管理密不可分,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與軍方系統在運行、指控、態勢多個維度進行交聯,從國防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角度考慮,自主計算是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條件。同時,鑒於低空經濟的發展依賴於大規模、高密度的低空飛行,其管理和服務的複雜度已經遠超傳統人工管理和服務的能力範圍,所以自主、靈活、動態預測的低空飛行需要依賴低空管理大模型以及巨大的算力資源。離開了智算底座的支持,低空有序、高效的飛行活動將無法實現。
二是網絡安全方面。低空飛行和管理要求高可用性、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針對系統安全、網絡安全和通信安全的大縱深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是低空新基建的重要保障。
三是數據要素方面。低空空域作為一個尚未被充分開發的自然資源,蘊藏著甚至超過土地資源的巨大的經濟價值,需要以數字化的手段創建可計算的空域,推動低空空域轉化為可量化、可定標、可分層、可利用、可權益化、可資本化的經濟資源,創設一個類似「土地使用權」的「空域使用權」的新型生產要素,對低空空域相關數據進行深度確權、開發、流轉和利用,從而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四是工程建設方面。未來低空經濟對建築、公路、起降場等城市基礎設施將帶來全面的新型範式,基於中電建設成熟的民航與通航機場信息化建設總集成能力,結合民航局《民用垂直起降場地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打造城市區域低空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方案。
攜手並進 共同推進低空經濟產業加速騰飛
為進一步深化研究低空新基建解決方案核心技術體系,2024年4月,中電建設和空管委及民航局等開展了深入交流,針對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城市的申報工作開展專項合作規劃。
對於中央經濟會議後布局較快的地方政府,公司分別和上海市、蘇州市、泉州市、溫州市、寧波市、鄭州市、石家莊市等地方政府機構進行項目溝通,推介低空經濟建設理念與解決方案;先後協助溫州市、台州市、寧波市、西安市、無錫市等地方領導對接空管辦、民航局等單位,打造低空諮詢的基礎能力。
近期,中電建設積極對接南航大通航學院、北航大無人機學院、民航二所、中航工業615所、中航規劃院等院校、研究所和相關企業,就低空合作事宜展開磋商。與此同時,公司專家團隊深入調研美團、京東、順豐、IDEA、南航大通航學院、北航大無人機學院等單位,就低空經濟相關課題,進行深度交流。各方一致認為低空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並就加大低空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和合作方向進行研究。
結語
低空經濟產業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隨著低空經濟場景和應用的不斷深入與拓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計算、AI視覺等先進技術也將在低空經濟中得到廣泛應用。低空經濟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將帶動產業生態圈的高速發展。中電建設將緊跟中國電子「135」戰略部署,加強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加快打造低空經濟增長新引擎,為低空經濟加速騰飛蓄力賦能!(撰文|溫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