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7年、投資2億,時間會給《深海》公允的評價

2023-01-30     迷影生活

原標題:打磨7年、投資2億,時間會給《深海》公允的評價

相信不少觀眾都對八年前上映的那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記憶猶新,這部動畫電影在當時上映的眾多新片中毫不起眼,並且由於導演田曉鵬拒絕了投資方改劇本的要求,影片的後期製作一度陷入了困境,好不容易完成了製作卻沒有錢去做宣傳。

最終,還是在不少粉絲和網友的「自來水」式宣傳下,才讓這部命運多舛的動畫作品在上映三天之後憑藉自身優秀品質和極強路人緣成功翻盤,一舉奪得了近十億的票房成績。很多人說《大聖歸來》的成功是個偶然,但在我看來,在這偶然的背後同時也離不開田曉鵬及其團隊的巨大付出與努力。正是因為他們,《大聖歸來》的偶然同時也包含著必然。

在好萊塢的業界人士看來,很難想像像《大聖歸來》這樣一部動畫電影幾乎全程都沒有好萊塢的參與,並且僅僅用了六千萬人民幣左右的成本。

而在中國觀眾眼中,也很難想像中國的電影人能夠製作出像《大聖歸來》這樣一部偏向成人向,頗具深度的動畫電影作品。

可以說,正是從《大聖歸來》開始,國漫在新一代電影人的帶領下走向了新時代的復興。在其之後,諸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新神榜》等國產動畫電影佳作先後誕生。將好萊塢的動畫製作技術同中國傳統文化內核相結合,《大聖歸來》走在了前沿。

八年之後,田曉鵬的最新作品《深海》終於在歷盡挫折後正式與觀眾們見面了,而這一次,田曉鵬無疑又走在了國產動畫電影創作的前列,在業界開始跟風打造國漫神話宇宙的大背景下,他想要帶給觀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原創動畫IP。

從當年的備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深海》最初的故事雛形與今天呈現在觀眾眼中的故事大相逕庭,備案中的故事梗概講述的是人類通過與深海未知生命的對抗,探討生命與存在的價值,並最終拯救世界。

顯然,如果熟悉好萊塢電影的觀眾看到這個故事梗概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諸如《阿凡達》、《深淵》等好萊塢經典科幻大作。顯然,自2015年開始備案到2023年正式上映,整整八年的時間裡,田曉鵬和他的團隊想了許多,而《深海》的故事也在此期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故事從小女孩參宿講起,年紀輕輕的參宿就經歷了父母離異,在重組家庭中感受不到溫暖和愛意的她內心深處充滿了對母親的思念。一次意外的遭遇讓她落入海中並開始了一段前所未有且難以想像的「尋母之旅」……

作為田曉鵬」七年磨一劍「的作品,《深海》承載了太多太多想要向觀眾表達的東西,克蘇魯、冒險、夢境、超自然元素、童話與悲劇……而這也使得《深海》成為春節檔電影中最具爭議性的作品之一。

雖然《深海》是一部原創作品,但是影片中依舊存在著不少對經典影視作品、神話及流行文化的致敬元素。

影片中那一團黑色混沌且帶著無數眼睛,並且能夠變換大小的海精靈無疑會讓人首先想起宮崎駿《千與千尋》中沉默寡言同時又活波頑皮的黑煤球,而當海精靈極度膨脹後展現令人懼怕的形態時又會讓人想起克蘇魯神話中的無名海怪。

深海大飯店的場景設計以及飯店裡那番熱鬧非凡的景象以及各色魚顧客享用美食的情節展現,也總會讓人聯想起《千與千尋》故事裡千尋打工的湯屋。

建在一艘潛水艇之上的深海大飯店平時可以隨意停靠在海上,在危機來臨時還能夠及時起航,這樣的設計則會讓人不由想起《哈爾的移動城堡》、《飛屋環遊記》以及膾炙人口的《海底兩萬里》。

雖然承載了不少思想內核,但是《深海》故事本身講述的是一場冒險,而這也是田曉鵬在創作之初讓自己的團隊都去閱讀《海底兩萬里》的主要原因。

許多觀眾之所以走進《深海》,很大程度是被影片的視覺效果所吸引,田曉鵬在這部作品中創造性地想到了將中國傳統水墨動畫元素與三維技術相結合。

這一前所未有的創新雖然可以在銀幕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震撼效果,但同時也意味著該片在製作成本上將會遠超當年的《大聖歸來》,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類似的嘗試。寫意的水墨畫元素如何才能夠與寫實的三維動畫相結合?團隊在正式開始影片製作之前經歷了漫長的實驗和調整,最終才達到了影片中的效果。田曉鵬此前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深海》製作成本超過了2億人民幣。

夢境是什麼樣的?可能每個人對這一問題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答案,田曉鵬也不例外。

正如《深海》的片名所揭示的那樣,田曉鵬想像的夢境如深海般廣闊,有著五彩斑斕且時刻變幻的顏色。在故事中,伴隨著主人公參宿的情緒變化,深海也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在影片開場,深海兼具梵谷油畫與中國水墨的特色,各色海洋生物與奇異景象充斥整個銀幕,斑駁絢麗令人目不暇接。但當主人公參宿陷入悲傷和自責中時,整個「深海」夢境又開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黑暗混沌特徵,讓人情不自禁感到恐懼。

夢是現實的寫照,無論夢境是如何的天馬行空、光怪陸離,我們總能在其中找到現實的影子。正如在《大聖歸來》這場夢裡,江流兒與孫悟空的關係實際上是田曉鵬與兒子相處時的部分投射。在參宿的「深海夢」里,那些令人怖懼的形象其實也是參宿現實生活的部分投射。

參宿在「深海」世界裡見到的第一個生物海精靈,沖她念叨著媽媽,哼著只有媽媽才會唱的歌謠。

這團像黑暗混沌且長著無數眼睛的生物其實傾灌了參宿對母親的思念,海精靈身上的眼睛都源自參宿記憶深處母親那一雙親切而又清澈的大眼睛,那些將眼睛包裹其中的黑色物質則是母親的秀髮。在參宿充滿灰色的成長路上,母親可以說是她內心唯一的依靠,同時也是她難以割捨的心結。

許多觀眾對小女孩參宿一進入深海世界就被周圍形形色色的生物喚做「晦氣」感到氣憤難平,然而夢境就是現實的投射。我們可以想像像參宿這樣一個意外患上抑鬱症的小女孩既沒有家人的關心和支持,同時也難以交到知心的朋友,很快被周圍的同學排擠並且被大人們指指點點,「晦氣」可能就是現實中身邊人對參宿講的最多的話。

無止境蔓延開來的紅色「喪氣鬼」形象是影片中最神秘同時也是破壞力最強的生物,只要參宿內心感到孤獨與悲痛,紅色的喪氣鬼就開始出現並且不斷蔓延,所到之處一切都會被它所吞噬。

這一形象其實取自影片開場時參宿穿的那件紅色連帽衛衣,孤僻內向、不愛與人說話的參宿在內心感受到孤獨悲傷時,常常會將紅色的帽子戴到頭上,將自己完全包裹起來,與外界環境隔絕開來。紅色衛衣的帽子既是她抵禦恐懼和悲傷的防護牆,同時亦在她的夢中演化成為了能夠吞噬一切的紅色怪物。

除卻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塑造,影片在「深海夢」的構建上還巧妙地運用了鏡頭語言。

在許多科學家看來,人之所以會做夢,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神經系統在潛意識下的活動,也就是說人在夢境中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穩定甚至可能時刻變幻的。

《深海》為了表現夢境中的這種不穩定特質,大量採用了動鏡頭,這就使得觀眾觀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會感受到畫面中的一切似乎都在微微晃動,甚至於遠景展現深海大飯店全貌時,鏡頭都在跟隨著潮流不停搖曳。

這種不真實感與畫面晃動所帶來的眩暈可能會在無意間加深觀眾對這部電影夢境的認識,但同時也可能會讓人感受到沉浸其中的窒息感,但無論是哪種感覺都會讓觀眾對影片劇情和人物產生更深層次的代入感。

講了這麼多,似乎都在講《深海》的用心和成功之處,影片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嗎?當然有,比如劇情前後銜接與轉折仍然稍顯生硬,在南河這一人物的塑造上可以更加深入,南河與參宿間的情感變化其實可以做的更自然等等。

但這些缺點的存在並不影響這部作品在諸多方面的創新與進步。為了《深海》這部作品,田曉鵬和他的團隊花費了七年多的時間,影片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束光芒,每一個畫面都是在團隊反覆模擬嘗試對比下創作而成的,他們的努力值得肯定。

當參宿的奇妙旅途最終走向終點,現實的解讀取代波瀾的幻夢,似乎一切都塵埃落定時,參宿不顧一切想要衝破現實與夢境的屏障,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我救贖,這樣的故事結局是理想化的,正如這部作品的創作者們同樣也是在為了理想而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9c711f7efd556827dd4d2b9ef2ce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