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系」上位亞太藥業 宋漢平打得什麼算盤?

2022-01-13     大摩財經

原標題:「富邦系」上位亞太藥業 宋漢平打得什麼算盤?

「富邦系」上位亞太藥業 宋漢平打得什麼算盤?

出品|大摩財經

雙鹿電池和「富邦系」實控人、浙江商人宋漢平再次增持,亞太藥業(002370.SZ)近日連續漲停。

1月11日晚,亞太藥業公告,富邦控股將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從寧波銀行(002142.SZ)手中收購7.27%的股份。本次交易的轉讓價格為每股5.21元,較當日收盤價折讓約25%。

收購完成後,寧波銀行將不再持有亞太藥業股份,富邦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漢貴投資持股比例升至18.02%,為亞太藥業第一大股東。上市公司仍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亞太藥業無控股股東的局面恐怕很難繼續維持。根據富邦控股的說法,未來12個月內將繼續增持,謀求亞太藥業控股股東地位。

在本次協議轉讓之前,亞太藥業因成為近期熱潮的幽門桿菌概念股,股價已經連續4日漲停。

第一大股東易位後,亞太藥業今日再度漲停,已經連開5個漲停板,市值41億,開年至今漲幅已經達到71.88%。由此也引發了市場關註:這家成立30多年的老牌藥企,為何引起了「富邦系」掌舵人宋漢平的注意?

「富邦系」入主

富邦控股實控人為現年59歲為宋漢平。上世紀80年代,宋漢平進入寧波二輕企業工作,曾參與籌建寧波首個中外合資企業波美拉鏈,還擔任過寧波市二輕工業管理局副局長,直接「操盤」當地二輕系統企業改革。

1999年,宋漢平執掌了寧波兩大工業局一輕、二輕合併組建的寧波輕工控股集團,也就是富邦控股的前身。2002年,輕工控股集團通過改制組建為富邦控股,通過控股、參股或合資控股子公司群,實現了多領域的業務覆蓋,旗下知名品牌包括雙鹿電池、寧波富邦鋁材、新疆富邦礦業等,是中國500強企業。

目前,富邦控股主要布局工業製造、資源礦業、商貿服務、投資地產與體育文化五大產業。市場分析認為,富邦控股謀求亞太藥業控股權或許是在醫藥領域的投資試水。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使醫療行業的用戶基數增加,同時國民消費水平提高也增強了消費者的健康消費意識。醫療行業成為新的投資風口,醫療概念股股價也水漲船高。

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18年富邦控股實控人宋漢平就曾前往本溪,與當地政府洽談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合作事項,還參觀了當地藥企。

亞太藥業創辦於1989年12月,前身為浙江亞太製藥廠,2001年完成股改後,於2010年就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主攻化學製劑和原料藥兩大塊業務,曾是國內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CRO)前十玩家之一。

2012年之前,亞太藥業業績中規中矩,連續多年保持營收4億多、歸母凈利4000多萬的規模。2012年受毒膠囊事件影響,業績大幅下滑,營收降至3億元規模,且當年由盈轉虧。此後,亞太藥業雖然迅速扭虧,但直到2015年營收才再度突破4億元。

2015年是亞太藥業業績的轉折點。2015年,亞太藥業耗資9億重金收購了海新高峰100%股權,希望以此拓展CRO業務。

2015-2018年,上海新高峰凈利潤分別為9977.43萬元、1.08億元、1.45億元和1.46億元,順利完成業績承諾,也讓亞太藥業也藉此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

但這份收入其實只是看起來很美的泡沫。經證監會調查,2016-2018年期間,上海新高峰通過第三方主體資金流轉,實現虛增收入和利潤的目的,三年累計虛增利潤1.74億,占同期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的四成左右。

2019年,亞太藥業因上海新高峰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投資損失合計18.38億元,導致2019年亞太藥業歸母凈虧損20.69億。

2021年3月,亞太藥業對2016-2019年財報進行追溯調整。監管層也因財務數據及相關披露信息存在虛假記載,對亞太藥業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罰。

值得一提的是,亞太藥業業績造假的後續影響仍在持續。2021年9月,杭州中院受理了3名原告相關索賠糾紛案。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在2017年4月22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間買入亞太藥業,並在2020年1月2日後賣出或仍持有並曾產生一定浮虧的投資者,均可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業績造假爆發後,亞太藥業原控股股東亞太集團及實控人陳堯根、鍾婉珍夫婦因與多家銀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股份被強制拍賣,於去年11月正式失去亞太藥業控制權。

自去年7月起,富邦控股及其全資子公司漢貴投資通過司法拍賣和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不斷吃進亞太藥業,在本次接手寧波銀行持股前,已經持有亞太藥業10.75%股權。

本次富邦控股從寧波銀行手中受讓股權,其實是一筆雙贏的交易。2021年7月,寧波銀行依據法院裁定,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取得亞太藥業3900萬股股權,抵償欠款1.63億元。以此計算,寧波銀行當時以股抵債的價格約為每股4元,如今以5.21元價格賣出,不僅回籠了沉澱資金,而且在半年時間裡實現了25%的收益;而富邦控股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大比例受讓股權,距離亞太藥業控股股東地位更進一步。

根據富邦控股的計劃,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將根據需要對上市公司董監高進行適當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以最新收盤價計算,亞太藥業的滾動市盈率達到106倍,其業績能撐得起百倍市值嗎?

業績承壓

事實上,從亞太藥業的業績表現來看,似乎難以支撐目前的市值。

2019年因計提上海新高峰損失由盈轉虧後,亞太藥業在2020年順利扭虧。但是,亞太藥業2020年實現扭虧的原因並不是業績改善,而是依靠廠區拆遷補償。因紹興柯橋廠區拆遷,亞太藥業在2020年拿到1.86億元拆遷款。這筆拆遷款雖然避免了亞太藥業披星戴帽,但是對其長期業績並沒有補益。

受帶量採購政策影響,亞太藥業2021年藥品銷售利潤大減。2021年上半年,亞太藥業製藥業務營收出現同比下滑,其中抗生素類製劑的營收同比下滑6.29%,非抗生素類製劑同比下滑55.96%。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亞太藥業的抗生素類製劑的毛利率只有31.88%,非抗生素類製劑毛利率為57.29%。

高毛利商品營收大幅下滑,導致亞太藥業2021年再度由盈轉虧,前三季度營收2.18億,同比減少近四成,歸母凈虧損9511萬元。

亞太藥業本輪上漲行情的直接利好是幽門螺桿菌被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認定為明確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主要使用抗生素藥品,而後者正是亞太藥業的收入支柱。2021年上半年,抗生素製劑營收占到亞太藥業總營收的55%以上。

不過,目前市場上幽門螺桿菌自測產品已相當成熟,治療方案也早已普及。相關治療所需的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類藥品生產廠家眾多,屬於平價藥品。亞太藥業並無明顯的行業優勢,也沒有強勢的王牌產品。

此前曾有市場消息稱,亞太藥業旗下擁有幽門螺桿菌抑製藥物泰妥拉唑,對幽門螺桿菌有獨特的抗菌活性。不過,亞太藥業隨後在互動平台闢謠,表示旗下並無泰妥拉唑產品。

市場分析認為,本輪亞太藥業上漲除了行業紅利外,主要受遊資推動。龍虎榜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的三個交易日,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買入2050.36萬元,賣出1193.28萬元,均排在第一位。近期知名營業部中國銀河北京中關村大街也曾登上亞太藥業龍虎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6196397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