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完結的第一天,想它

2022-01-09     娛樂產業

原標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完結的第一天,想它

作者 / 小藕

陪伴了三個月,《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昨晚正式收官。

社長於和偉帶領的「三板大斧子」社團奪冠,獲得了年度喜劇社團。蔣龍和張弛的「逐夢亞軍」組合痛失亞軍,收穫年度喜劇搭檔冠軍。劉大鎖和孫天宇的「大宇治水」組合、史策與王皓組成的「皓史成雙」組合則分獲年度喜劇搭檔的亞軍和季軍。

笑聲是最直白的反饋。當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豆瓣分數連夜上漲0.2,由8分綜藝變成了8.2分綜藝,並在當晚燈塔專業版的綜藝榜單上拿下榜首。

喜劇人的一齣好戲

喜劇綜藝並不是米未的一時興起。

2017年,簽下金靖之後,米未就一直盤算著要做一個喜劇綜藝。但米未並不是個大型團隊,提到他也總繞不開《奇葩說》和《樂隊的夏天》,爆款綜藝輪番上陣,喜劇綜藝只能先等一等。

去年10月,在宣布《樂隊的夏天》第三季暫緩後,「屬於喜劇的夏天」終於提上日程。根據馬東以往跟媒體透露的消息,從決定開啟項目到錄製,米未籌備了接近九個月。

喜劇人並不僅僅指喜劇演員,《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從最開始就把舞檯燈光同樣給到了編劇。在節目籌備過程中,演員和編劇集體花了四五個月,待在米未共同創作劇本、排練、展演,節目中時不時閃過的「展演」畫面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在馬東的觀點裡,喜劇並不是編劇在家閉門造車,把劇本交出去,演員只需要關注演戲就能完成的任務。喜劇的得到的反饋永遠是主觀的,觀眾笑或是不笑,編劇需要現場感,而演員在現場容易放飛,又需要人拽回作品本身。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最終證明,喜劇確實是共同創作的遊戲。編劇六獸拿到了年度喜劇編劇,由六獸擔任編劇的「三板大斧子」社團也最終逆風翻盤,拿下了年度冠軍。更重要的是,不僅編劇通過這個節目走到了台前,隨著節目的播出,真的有喜劇作品不斷出圈,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第一個有著出圈氣質的作品是《網際網路體檢》,作為節目第一期第一個登場的作品,《網際網路體檢》以吐槽網際網路公司收費這一主題展開。把網際網路廣告和套路收費的種種亂象,包括個人隱私泄露、廣告過長、誘導購買會員、強制下載軟體、限速下載、惡意彈窗、超前點播、「賣慘式」直播帶貨……全部放到了6分鐘短小精悍的「sketch喜劇」里。

隨後,《偶像服務生》《這個殺手不大冷》等作品接連得到好評,《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直接在豆瓣上開出了8分。

而第一個實現朋友圈刷屏的作品是「大宇治水」組合的《時間都去哪了》,通過表現在最終截稿時間前,橫跨不同APP「吃瓜」「刷短視頻」瘋狂摸魚,導致時間飛快流逝的普遍現象,引起了巨大的共鳴,讓觀眾紛紛表示「把我家安的監視器拆一下」。

三個月過去,《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一出出好戲最終落幕,而喜劇人們好戲才剛剛開場。在這齣好戲中,米未仍然把「內容」看作節目的重心。

米未,不再「造星」

實際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收官之夜更像是缺少懸念的年終總結。靠著作品與演員的加持,無論是「逐夢亞軍」、「大宇治水」還是「皓史成雙」三對喜劇搭檔,在節目更新的過程中一直是話題討論度最高的三組選手。而編劇六獸更是在節目的海選階段,就已經被反覆提及,並被評委徐崢預約了電影編劇。

從本質上看,米未的節目仍然是圍繞著「內容」這一唯一中心在服務。相對於某一位選手「形象打造」,米未也的確把更多的經歷放在了內容上,從更廣泛的輿論效果來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更為出圈的也是節目的片段。

而馬東在最初節目開播時期的採訪中,也曾提到過,在他看來,喜劇是一座難以攀登的金字塔,最終能走到塔尖的人少之又少。《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只是為選手提供了更多的上升通道,至於能不能走到金字塔尖,上升空間有多大,最終還是得看選手自己的緣分。

也許是付出在哪裡就有回報,作為一家成名尚早的內容公司,米未在「內容「打造上花費了全部的心力,也收穫了較為穩定的良好口碑。口碑保障了其招商能力,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奇葩說》從第二季開始招商規模便已破億,到第五季,總招商規模已達15億。第六季、第七季《奇葩說》,包括《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都獲得了京東的冠名支持。

但同時,在內容變現的另一個賽道,「造星」上,米未就稍顯弱勢。有著網際網路時代第一批「爆款」網綜《奇葩說》在手,通過這檔語言節目,米未曾積累下了一批明星辯手,如黃執中、顏如晶、傅首爾、冉高鳴等,但隨著《奇葩說》與網絡綜藝市場的更迭,這些通過米未節目走出來的選手並沒能保持良好的流量趨勢,部分選擇了出走,《奇葩說》成為了為市場輸送人才的通道。

而在另一款爆款《樂隊的夏天》中,雖然與摩登天空深度合作,但在後續受到綜藝影響形成的「音樂節」熱浪中,米未也很難分到一杯羹。

或許是《奇葩說》選手帶來的思考,米未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走起了實際路線。對參賽的喜劇選手來說,節目而正如馬東所說的「上升通道」,給予的並不僅僅是被大眾看到的機會。作為收官的最後一期,除了賈玲、沈騰之外,米未還邀請到了正午陽光、檸萌、華策、壞猴子、耀客等多家影視公司的董事長以及經典影視作品的出品人,在最後一期給到這些出彩的喜劇演員被影視的中流砥柱看到的機會,把人才直接輸送給甲方。

另外,從公司的角度,既然在「造星」上無法順應趨勢,就選擇成熟的藝人。《樂隊的夏天》過去,米未最終把張亞東的經濟約抓在了手中,而隨著《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落下帷幕,這一次,米未留下的是黃渤。

從《奇葩說》到《樂隊的夏天》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內容題材上在創新,米未的經營策略也在逐漸改變,但其對於內容的堅持仍然不變。雖然《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第一季已然落幕,但通過節目走出的喜劇人最終能攀登到哪裡,米未的下一場大賽又在何時,會不會再換新的題材?對於觀眾來說,都是值得期待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5390811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