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離婚,周迅比黃磊差在哪?

2021-12-30   最新動態科技趙晉

原標題:同樣是離婚,周迅比黃磊差在哪?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最近在看周迅、黃磊主演的《小敏家》。

有人評價說,這部劇最戳心的地方在於:

劇中,黃磊的女兒佳佳、周迅的兒子家駿,

成長在離婚家庭的兩個孩子,一個活得讓人羨慕,一個活得讓人心疼。

如同佳佳所說:

「我們倆都是父母離異,

我,青春無敵美少女,

他,疼痛文學男主角。」

佳佳陽光可愛,青春無敵,擁有讓身邊人幸福快樂的能力。

家駿少年老成,卻陰鬱自卑,遇事總愛鑽牛角尖,沒有安全感。

為什麼兩個孩子差距會如此之大?

其實佳佳、家駿就是現實中兩種孩子的寫照;

而陳卓家和小敏家,也是現實中兩種家庭的寫照。

01

先說佳佳。

7歲那年父母離異,原因很直接,媽媽李萍嫌棄爸爸陳卓沒有追求。

陳卓這個人的確佛系,妻子以這種方式離開,他也能坦然接受。

甚至眼看著妻子創業、嫁富豪、走上人生巔峰,他也能不慌不忙地過自己的生活,十年如一日在公司打工。

所以多年來佳佳一直覺得媽媽虧欠爸爸,她覺得愛一個人就得從一而終,而媽媽是始亂終棄。

在跟家駿聊到「父母離婚」這個話題時,佳佳的解釋也是:

我媽不愛我爸了。

而不是,我爸媽感情不合了。

聽佳佳這麼說,家駿很無語,竟然還有人能把父母離婚解釋得如此洒脫?

其實佳佳會時不時地刁難媽媽一下,就像是在替爸爸和自己「出口氣」。

她並不是真的不在乎父母離婚,她也希望媽媽能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媽媽。

之所以能看得開,是因為媽媽雖然離開了這個家,還是一樣愛她。

作為媽媽的李萍,雖然不能跟女兒一起生活,卻在物質上瘋狂彌補。

限量款玩具,名牌包包、服裝、首飾……只要女兒喜歡,她就屁顛兒屁顛兒地給買上。

只要是女兒的要求,她就變著法子滿足。

用李萍自己的話說,對自己的女兒那就是「摘月亮還贈送星星。」

另一邊,陳卓不僅沒有詆毀前妻,還經常在女兒面前替前妻說話:

媽媽雖然愛錢,但不是嫌貧愛富,更不是因為錢才離開這個家庭。

他還教女兒感謝媽媽,不能總覺得是媽媽虧欠這個家,以此欺負媽媽。

佳佳過生日的時候,主動送她去跟媽媽過。

陳卓跟小敏談戀愛被發現時,父女倆會敞開心扉分享。

所以在佳佳的世界裡,父母離婚不是好事,但也不算壞事。

至少因為離婚,爸爸加倍呵護,媽媽加倍彌補,他們都在加倍地愛自己。

看到這部分劇情時,一旁的老公說,這樣的事要是發生在現實中,雙方早就不往來了,怎麼可能給對方說好話?

確實。

佳佳這個角色的存在,似乎就是為了突出家駿的不幸。

而家駿,更像是那個現實生活中經歷過父母離異的孩子。

02

相比佳佳,家駿真的是「爹不疼,娘不愛」。

爸爸金波早些年在爺爺蔭蔽下過得很風光,也因為家裡條件好,在父母撮合下娶到媽媽劉小敏。

但後來爺爺下台,金波跟著失意,整天酗酒,回家就耍酒瘋,小敏想離婚又被長輩攔著離不了。

6歲那年,小敏跟筆友的通信被金波發現,誤以為是出軌。

家駿目睹了媽媽被當成小三當街暴打,爸爸也參與其中。

在此後的十幾年裡,金波破罐破摔,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

他動用關係爭取到家駿的撫養權,卻轉手卻把家駿丟給老人撫養。

爺爺奶奶去世,又把家駿丟給姥姥。

爭不到撫養權的小敏,自己一個人跑到北京生活,關心家駿的機會少之又少。

不僅如此,金波一直給家駿灌輸:

是媽媽拋棄了這個家庭,他們家的不幸就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每每喝醉酒,還把小敏給他「戴綠帽子」的往事拿出來一遍遍地講給家駿聽。

不僅如此,金波也不允許他跟媽媽有親密聯繫。

當家駿長大,慢慢懂事,想要逃離時,總被苦情綁架。

被爸爸逼著簽打工合同還債……

儘管嘴上抗拒著,家駿還是私下裡找兼職,一邊念書,悄悄打工給爸爸還債。

家駿小時候沒人管,被小夥伴嘲諷沒有媽媽,被嘲諷「媽媽是破鞋」。

因為小時候總被人追著打,長大了跑步總是忍不住回頭看。

家駿的爸爸媽媽根本不知道,兒子因為他們的情感糾葛承受了多少委屈。

也因為童年這段被拋棄的經歷,家駿總是把「對不起」掛在嘴邊。

別人只要一對他好,他就想著回報,回報不了就愧疚自責。

說到底,是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的愛,即便這個「別人」是自己親媽。

劇中,人人都夸家駿懂事。

可很少有人發現,家駿的懂事摻雜著敏感,自卑,還有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和佳佳相比,家駿真的卑微到了塵埃里。

家駿在跟媽媽一起生活後,才慢慢變得開朗起來。

通過家駿自身的轉變,我們也能發現,被愛的孩子究竟有多幸福。

劇中有一段家駿和媽媽敞開心扉聊天的畫面,這是家駿有生以來第一次說出心裡的感受,嘗試放在心理戒備,讓別人理解自己。

這個母子和解的畫面,讓人忍不住掉淚。

一對羞於表達的母子,終於相擁取暖。

尤其對於家駿,他終於知道了來自父母的正常的關愛是什麼滋味。

雖遲但到。

其實,該講對不起的不是孩子

多少父母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03

有這樣一條讀者留言,她說:

「生孩子前,我覺得我和我媽不像,有了孩子以後,我才發現自己簡直就是我媽的翻版……」

原生家庭欠你的,正在加倍報復你的孩子。

在《小敏家》這部劇中,處處都能找到這樣的印證。

比如小敏和自己媽媽的關係。

小敏的媽媽,一輩子為子女勞心勞力,但也在綁架孩子。

小敏和金波婚姻的失敗就源於此。

當年小敏之所以會嫁給金波,就是順從了媽媽的意思。

但直到多年後,親眼目睹女兒在婚姻中遭受了各種不幸,她仍不肯向小敏道歉。

小敏其實跟家駿一樣,內心恐懼親密關係。畢竟自己的親媽都不能理解自己。

她曾對陳卓說出自己的疑惑:

為什麼自己到了40多歲,偏偏喜歡上了這麼一個每天蹦蹦跳跳的男人?

明明陳卓不是自己的理想型不是嗎?

其實此時小敏已經意識到,自己和陳卓彼此深愛。

可越是如此,越發忐忑不安,越發害怕失去。

所以此後每當這段感情遭遇困難,小敏都是首先選擇放棄的那個。

陳卓是這樣形容小敏的:

「可能在你心裡驚天動地的大事,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只是平平無奇的小事。

別人都不會在意的一件小事,

在你那卻怎麼也過不去。」

如果說原生家庭美滿的人,總有辦法跟自己和解。

那原生家庭糟糕的人,總是容易陷入內耗,總有辦法折磨自己。

就像《熱鍋上的家庭》里所寫:

「父母在感情上相互疏離,在極端的孤獨之下,連累孩子也介入於他們的挫敗的情緒之中。

當這些孩子在困擾中長大成人後,也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現實中,有的家庭,表面殘缺,實則圓滿。

有的家庭,表面完整,其實支離破碎。

但這並不是說,原生家庭糟糕的人活該過得不幸。

就像我們中大多數,都曾在心底暗暗起誓: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不重蹈覆轍。

這恰恰是自我救贖的開始。

作為父母,更要努力為孩子建立全新的家庭氛圍。

來路不由己,來日尚可期。

點亮「在看」,經營好自己,才能經營好家庭,經營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