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能夠推演萬物及其原理是什麼?

2021-12-27     易學傳媒

原標題:《周易》能夠推演萬物及其原理是什麼?

周易

許多朋友都對《周易》感興趣,希望學習《周易》,並使用《周易》推演預測。但是初學者都會碰到許多困難,如《周易》經文非常難懂,應用易學技法(如六爻,梅花易數,四柱,紫微斗數等)預測不準等等。在這些問題面前,大家都會對傳說中無所不能《周易》產生疑問,它有沒有科學性?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嗎?它是否真的能夠推演萬物?原理又是什麼?今天華生就對此進行剖析,希望可以驅散初學者眼前的迷霧,幫助大家參悟《周易》。風水協會

《周易》即《易經》被稱為五經之首(詩、書、禮樂、易、春秋;也稱六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傳世至今已有超過3000年的歷史。但是今天的我們讀起《周易》來,都有難以讀懂的感覺;其實這並非是我們今天才碰到的問題,早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時代《周易》已經是一部難以解讀的神秘之書。其神秘首先是由於其來源的神秘。

關於《周易》的起源,《繫辭》中有一個重要的說法,認為《周易》起源於上古包犧時代的結繩記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又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謂結繩而治,不是講政治(以結繩治理國家,那是講不通的。)所謂「治」,乃是「志」,志,記事也。結繩而治,即結繩而志,即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與《周易》及八卦的關係又是什麼呢?《說卦》:「卦者,掛也。懸索以示人。」《易緯》言:「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故謂之卦。」指出「八卦」的本源來自結繩記事。但怎樣記事呢?

鄭玄解釋為:在繩索上,有大事打個大結,小事則打個小結。「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孔穎達《周易正義》引鄭玄) 根據上面引用先賢的說法,結繩記事的方法,就是懸掛繩索,以繩結為符號,象徵物象而示於人。這掛起來的繩索,就是「卦」(掛)。通常有八條繩索,因此亦稱作「八索」或「八卦」。於省吾說:「古稱繩為索,八索即八條繩子。」

我們回到「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書契就是在木片上書寫或契刻記號。將結繩抽象為符號、文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刻有書契的木片穿起來就成了冊。「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實際上,冊與典都是結繩記事的產物。冊的本義,是竹或木簡,就是遠古的記事工具,連綴於一條繩索上。事件則記於竹、木條上。書冊陳布於几案,就是「典」。典其實就是遠古的記事檔案,所以《說文》云:「典,五帝之書也。」典冊顯然是由結繩記事演進而來的。根據典,冊於結繩記事的關係,我們可以發現,冊與典上記載的事情就是《周易》繫辭、爻辭最早的來源。

周易

明白了八卦於結繩記事的關係,我麼再來了解一下「爻」是什麼?

《經典釋文》:「五帝時名八索。坤(之)索,於乾得之男。干之索,於坤而得之女,遂成八卦。八八相索,產生六十四。」

這是說,在最初沒有文字的時候,八索,每索上系八根繩,每繩上有六個結。結有單結(陽爻)及偶結(陰爻)兩種。後來有了記號和文字,八索,每索上八結, 一結即一卦。每結與結間系有六隻竹(木)簡為記事,即繫辭,稱為謠(歌謠),又稱「爻辭」。爻字的本義,是繩索的絞接。爻,絞疊韻相通。絞編於繩索上的記事之辭,就是爻辭。

根據上面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八卦與爻辭組成了遠古的EXCEL表格!

進一步研究我們會發現,從資訊理論的觀點來分析陽爻和陰爻,實際正是一種二元編碼系統。德國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說:「這恰恰是2進位算術。……在這個算術中,只有兩個符號:0和1。用這兩個符號可以寫出一切數字。……陰爻就是『0』,陽爻就是『1』。」從資訊理論的觀點看,萊布尼茲對《周易》符號的這種解釋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任何消息(事物)不管多麼複雜,事實上都可以只用0、1這兩個不同的符號組成編碼序列來傳輸。這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邏輯基礎。

華生認為《周易》能夠推演萬物,正是建立在這種二進位數學的邏輯基礎之上。

根據上面的解釋,我們了解到,《周易》起源於結繩記事。而《周易》在古代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占卜」(在《周易》之前還有其他典籍用於占卜,如《連山》,《歸藏》,均已失佚)。其實占卜起源於記事,古人認識到天道周期,認為人事當順應天道之周期(天人合一學說,限於篇幅,這個問題華生將在以後的文章中進行闡述),記事情的成敗繫於日曆,有事則考日曆,而驗其吉凶。日積月累,抽象之即「日書」及「月曆」。在《禮記》中就名曰「月令」。古代有占卜資料存檔制度。《周禮•春官》:「凡卜筮,既事則系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

所以《繫辭》說《周易》有「藏往知來」、「彰往察來」的功用。可見古人十分珍視占卜得來筮辭——鬼神給人們的指示,每次占筮所得的筮辭,都由卜官謹慎地存檔,每年年終還要把全年積累的筮辭整理一次,統計其應驗情況,作為「察來」的參考。這種制度與商人對待卜甲卜骨的態度是一致的。時間越久,筮辭檔案積累越多,人們為了參考方便,把它加以挑選編排,便形成《周易》的筮辭。這就是《周易》爻辭的形成途徑。風水協會

這就是說,古人根據以前的歷史記錄(繩結,爻辭),規律性的(每日、每月)對未來的事情進行預測(占卜),並將預測(占卜)應驗的事情進行總結存檔,並與以前的記錄(爻辭)進行對比、修正,積累完善記錄(爻辭)。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就是大數據統計!並且把占卜應驗的規律總結出來,再進一步抽象成象徵性的概念「爻辭」。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是古人經驗總結的精華。

所以劍橋大學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教授稱《周易》為:「含義豐富的概念庫」!裴翁老師2021裴氏風水《星雲譜》弟子班現正招生中......(傳承裴氏風水五大體系)師徒制,課堂講解+實地考察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周易》起源於結繩記事,其爻辭是數千年來華夏古人經驗的精華總結。組成八卦的陰、陽爻符號系統是一種類似二進位數學的邏輯系統,即是《周易》推演萬物的邏輯基礎。所以《周易》並非一部原始占筮之書,而是蘊涵著華夏上古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經驗、哲學智慧,是最古老、最神秘也最難懂的國學經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2121280_12068492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