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力透千年的刻骨哀傷,讓多少人意難平!

2023-08-18     讀史

原標題:靖康之恥:力透千年的刻骨哀傷,讓多少人意難平!

點擊關注

他喜歡書法,獨創一體

屈鐵斷金,流傳千古

他酷愛畫畫,設立翰林畫院

親自教授王希孟技法

助他完成《千里江山圖》

他首開文物收藏專業

廣收天下奇珍異寶

編纂《宣和博古圖》

他愛人間一切至美

點茶博古,寫詞作曲

建園造林,樣樣精通

沒錯,他就是諸事皆能

獨不能為君的宋徽宗

他以非凡的藝術天賦

任性的帝王權力

把北宋當成自己的畫室和書房

不惜一切代價,成就藝術之夢

他說下輩子只做趙佶,不做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公元1100-1125年在位,1127年為金人所俘,死於五國城。

徽宗書、畫、詞皆善,藝術品位高,尤以書法「瘦金體」傳世。

徽宗繼位早年,亦願勵精圖治,怎奈其素養不足,意志不堅,雖非荒淫無恥的暴君,但其窮奢極欲,愛折騰的藝術家天性,使得北宋朝廷充滿了有才無德的權奸,先引起了方臘起義,宋江聚義,後又引狼入室,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觀其一生,可嘆亦可恨。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惜福薄為君王。

趙佶為帝,是他自身的不幸,亦是家國的不幸。

作者:丘吉鳥 來源:國館

北方風沙起

宋王朝的禍端,主要來源於北方。讀宋史,應該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史觀。中華民族的歷史,不只是漢人和中原的歷史,而是由多民族、高原和草原的歷史共同組成的。兩宋的歷史,更像是另一時空的三國鼎立。

彼時,北宋西有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北方則有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遼建都於今北京、河北、山西一帶,國祚始於唐末。

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定了先平定南方再收拾北方的國策,可創業未半中道崩殂。繼位的宋太宗領兵打了幾次都被遼兵打敗了,於是就放棄了北伐的想法,並且在北宋朝廷內,還立起了遼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太宗死後,真宗繼位。和太祖太宗相比,真宗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性格懦弱,對北方勁敵,只願每日燒三柱高香祈求別來犯境,更別說什麼收復自古就在中原王朝手裡的故土——燕雲十六州了。

圖: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趙恆尊奉太祖、太宗的「祖宗典故」與「祖宗之法」為治國圭臬,從而構建了北宋的正常統治秩序;趙恆好文學善書法有《御製集》三百卷傳世,今僅存《玉京集》六卷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

但即便如此,遼宋也是斷斷續續的打了二十幾年的仗,雙方都沒占到什麼便宜。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這年,遼朝卻突然傾全國之兵南下,一下子就打到了離都城汴京才一百多里的澶淵。

遼朝為何突然興兵南下呢?當時,遼朝的主政者是年僅12歲的遼聖宗和他的母親蕭太后。遼宋連年征戰,使得遼朝的武將勢力坐大,威脅皇權。為了削弱武將的作用,深謀遠慮的蕭太后決定以戰迫和,想要徹底把宋朝君臣打到談判桌上,以此達到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目的。

這陣勢著實把真宗嚇得夠嗆,獲知消息的第一反應是打算屁滾尿流地連夜跑路,好在有宰相寇準力主不能逃。不僅不能逃,還要求皇帝到前線去,御駕親征,鼓舞士氣。

在寇準的強烈要求下,真宗不情不願地來到了澶淵,將士們見到皇帝後熱血沸騰,竟史無前例地打敗了遼軍,破了遼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可真宗始終畏敵如虎,他一見局勢緩和,立刻遣使與蕭太后商量議和之事,最終雙方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盟約約定宋遼為兄弟之國,宋每年「賞賜」遼30萬銀娟,雙方互開邊市貿易。

澶淵之盟正合遼國的心意,也確實由此開啟了遼宋雙邊百餘年的和平年代,雙方在百餘年間,建立了深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經濟都得到了大發展,遼朝更是藉此從一個遊牧部落發展成了草原帝國。兩國軍民,皆是「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圖: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但這樣的局面,卻偏偏被徽宗作死打破了。

宋徽宗趙佶,本是個養尊處優、富貴閒情的王爺,每天跟一票畫家切磋藝術。誰料18歲那年,他的哥哥哲宗英年早逝,而且無子嗣。

但怎麼都輪不到他當皇帝,卻在各種政治力量角逐中,一下從浪蕩輕佻的端王竄升到一國之君的位置。據說當皇帝的消息傳來時,他還在蹴鞠(踢球)呢。

就這樣,十八歲的趙佶登上了天子寶座。這麼大的錦鯉,猜他也沒想到,畢竟是做一國之君,一開始也是很認真的。

比如,剛上位那會,他主張不搞無謂的派別之爭,還把司馬光、蘇軾那些在變法中受迫害的人員全部平反。而且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且從諫如流。

因為宋徽宗喜歡畫畫寫生,所以他在宮裡養了很多珍禽異鳥。結果有大臣認為皇帝養鳥太不像話,太玩物喪志了,建議他都統統驅走。

古代人的觀念就是這樣,多大點事,非說玩物喪志。但宋徽宗不僅虛心聽取,還和太監一起把鳥轟得一隻不剩。

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還有大臣跟宋徽宗說,不要大興土木,要奉行節儉之道。搞得宋徽宗整修一個破宮殿時特地向施工人員交代,施工時千萬要避開那個大臣,免得影響不好。

總之,宋徽宗剛上朝理政時表現得相當不錯。後來的史學家也予以肯定: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觀。

但是好景不長,也就堅持了兩年。沒想到做皇帝這麼多條條框框,無趣又約束,和朕的藝術家氣質簡直太不匹配了,每一條都背道而馳!

就在宋徽宗感到自己的個性被壓抑的時,蔡京出現了。對,就是那個活到了八十多歲的大奸臣,靠著過人的書法繪畫才能,迅速得到宋徽宗的賞識。後來還做了兒女親家,從此更是逍遙法外,無惡不做。

就是他跟宋徽宗說,做皇帝得放飛自我,錢該花就花,天下太平著呢,皇帝不能一副窮酸相,否則老天都不同意。

這麼一聽,宋徽宗覺得知我者蔡京也,從此,宋徽宗就嗨起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什麼朝政,什麼國事,先放一邊,朕的心情最重要。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無巧不成書。公元1101年,遼道宗去世,遼朝末代皇帝天祚帝繼位,而這一年,也正是徽宗親政的第一年。

徽宗和這個同時代的君主有更多相似之處,二人年齡相仿,徽宗繼位時25歲,天祚帝則是26歲,兩位活寶一文一武,一個因沉迷文藝而將一個富庶的中原帝國消耗殆盡,一個則因痴迷打獵而讓一個強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

翻開《遼史·天祚皇帝本紀》,會發現記錄這個皇帝最多的文字就是「獵」字,今天獵於金山,明日獵於夾山,一年四季都在打獵,大臣們想找皇帝奏報國事都找不到人。

恰好,天祚帝身邊也有蔡京式的人物,有個叫蕭胡篤的大臣,見皇帝喜歡打獵,就天天跟皇帝講打獵的好處,說這樣又能強身健體,又能訓練軍隊。很對天祚帝的胃口,去到哪都帶著。

圖:北宋佚名游騎圖卷

而就在天祚帝沉迷打獵的時候,東北興起了一個彪悍的民族——女真族。史籍載,女真人在崖壁上騎馬都能上下如飛,過江渡河也不用舟楫,可以浮馬而渡。登城如猿,入水如獺。

女真人時代以漁獵為生,盛產兩樣東西,一樣是海里的大珍珠,另一樣則是打獵時的神助攻——海東青

海東青是一種類似老鷹的猛禽,用它來捕捉鳥獸幾乎無往不利,而遼國境內,只有女真這個地方盛產海東青。

因為天祚帝喜歡打獵,所以常常派使節到女真去索要海東青,這些使節,因為腰佩銀牌,所以也被稱為銀牌天使。銀牌天使們仗著聖寵不幹人事,到了女真後,竟要求女真人安排女子陪侍。

一開始,女真人只是派下戶之女去,可這些奴隸平民家的孩子,無論是氣質談吐,風情姿色,都難入銀牌天使們的法眼。於是他們便要求女真人派貴族之女,甚至是有夫之婦陪宿,這就徹底惹怒了這個彪悍的馬上民族。

女真族裡,有個酋長,名叫完顏阿骨打,就是後來的金太宗。有一年,天祚帝又遊獵到女真地界去,喝酒喝高了,就要各個部落首領都起來跳舞助興,在座中唯有完顏阿骨打不肯,推脫說不會跳。

天祚帝當時沒有發作,隔天酒醒之後越想越不忿,就起了殺心。好在有大臣勸阻,阿骨打才逃過一劫。

後來,女真族的首領,阿骨打的哥哥去世,按例應由阿骨打繼任為女真節度使,但這一任命要得到遼朝正式的冊封才能生效。可阿骨打等了很久卻遲遲不見召命下達,於是阿骨打便認定,天祚帝肯定是因為自己拒絕跳舞而懷恨在心,估計不久之後就會對他動手。

於是,阿骨打幹脆先下手為強,揭竿而起,起兵抗遼,一舉就攻克了寧江州。

圖:完顏阿骨打 ,女真族,漢名完顏旻[mín],會寧府會寧縣(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金朝開國皇帝,金世祖完顏劾[hé]里缽的兒子,母為翼簡皇后拿懶氏。完顏阿骨打作為女真部落聯盟首領,完成了建國、滅遼兩件事業,推動女真族的歷史進入一個新時期。天輔七年(1123年),西逐天祚帝,病死途中。廟號太祖,諡武元皇帝,墓號睿陵。

天祚帝真是冤枉,他才不是故意不冊封阿骨打的,而是因為打獵打忘了。可事已至此,也只能派兵平叛了。

原本,有大臣提議,大遼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澶淵之盟後也一百多年沒打仗,要想殲滅能征善戰的女真族,最好是盡發全國大兵,用牛刀殺雞。

可天祚帝卻只隨便委派了點地方駐軍去平叛,然後自己就又去打獵了。遼軍毫無懸念地大敗而回。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

阿骨打是個雄才偉略的軍事家,起兵抗遼後,他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遇抵抗。

而面對金兵的步步緊逼,天祚帝依舊沒有放棄自己打獵的愛好。他應對金人最長遠的策略就是,吩咐上京的官員,給他準備兩千匹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駿馬,然後他再把宮裡的金銀財寶打包了五百囊,隨時準備跑路。

他是這樣想的:「我大遼疆域廣大,幅員萬里,我只要跑到女真人找不到的地方,不就安全了嗎,還能一路繼續打獵。我帶的這些金銀細軟,也夠我一生富貴了。」

這樣的國,焉能不亡。

宋徽宗的北宋,也沒好到哪去。

年輕的宋徽宗對自己的書法特別自信,而且還有點自戀。1104年,他開始為全國各地的寺觀寫匾額。還命人將他的瘦金體書法刻在石碑上,立在官府、官學、寺觀以及各種能立的地方。

1107年,他還把自己的書法用在新鑄造的錢幣上,總之不放過每一個能展示書法的機會。

宋徽宗書法

除了題寫、石刻、立碑,當然還要送給喜歡的人了。1122年,為慶祝新修建的秘書省,宋徽宗將自己的書法作品賞賜給五十六名官員。由於王黼負責本次賞賜活動,他一個人就得了二十三件。

隨著時間累積,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宦官,如蔡京、王黼、童貫等,都收藏了他大量的書法作品,甚至專門修建閣樓來存放。

撇開宋徽宗的皇帝身份,他的書法確實能讓他位列宋代四大書法家,寫得有多好,眼好用都能看到。

宋徽宗書法

有一天晚上,宋徽宗寫下了「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的詩句。這是他終生尋求的華麗,也是他傾盡所有想要抓住的美。

在書法史上,宋徽宗的瘦金體確實影響了後世,我們常用的仿宋體就是根據他的瘦金體演變過來的。

但他的字卻被稱為「亡國之書」,正如他本人一樣,頂著亡國君的帽子,一直被世人詬病。

宋徽宗書法

為什麼說是亡國之書?蔡邕在書法九勢里說:藏頭護尾,力在字中,為人寫字要處處中正,筆筆藏鋒。

可徽宗是藝術家啊,藝術家不僅要釋放天性更要創新,所以他把應該藏起來的「鋒」全部外露,但那鋒芒恰恰是中國人認為最容易折斷的地方,所以它是危險的。

即便如此,宋徽宗也要固執任性地走完。

宋徽宗書法

宋徽宗還愛畫畫,而且畫功精湛,尤其擅長畫花鳥。

有一次,他從全國各地招募畫師為新建的宮觀繪製壁畫。

畫完了,簡直讓他失望透頂。

這件事讓他痛下決心改革畫師培養制度。

他把畫師分為兩種,一種能畫出惟妙惟肖的作品,一種能將詩畫結合,在作品中融入思想。

於是他把學生分為士流和雜流分別培養,還親自製定教學大綱,親身授課。

宋徽宗《芙蓉錦雞圖》

王希孟當時就是宣和畫院的學生,一開始並無驚人之作,屢次向徽宗獻畫不中。

但徽宗並沒有忽略他,也沒有放棄他,而是慧眼識珠,認為其性可教,決定親授其法。

雖年紀輕輕,但王希孟很爭氣,畫技日進千里。僅半年時間就創作出十二米長的《千里江山圖》,除了「長」得氣勢磅礴,「綠」得爽朗富麗,它的構圖也疏密有致,氣勢連貫,堪稱畫史奇蹟。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可以說,作為十項全能的藝術家,徽宗的每一個毛孔都在散發他的藝術天賦。

無心政治的他,的確培養了一大批丹青之才,如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有為畫家。

這些人不僅為宋徽宗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消遣,他們的滔滔才情在歲月的打磨下光輝不減,驚艷千年。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

總之,自從不理朝政以後,徽宗簡直任性到飛起。不僅自己玩,而且還派特使到各地為他搜尋精品,在他執政後期,曾專門派宦官到洛陽,花費巨資收購古畫。

《宋人博古圖》

徹底放飛自我的宋徽宗,除了繼續揮灑自己那天賦神授的藝術才情和權力外,徹底淪落成了一個享樂主義者。

為了能安心作畫,他聽從了一個道士的建議,要在汴京城東北處造一個園林,不僅能滿足他創作,道士說還能調風水為他帶來子嗣。

徽宗一聽,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是建起來!

宋徽宗《文會圖》

這便是大名頂頂的皇家園林艮岳,為了建艮岳,當然得用瘦陋皺透的太湖石。

徽宗不知運送太湖石的過程有多悲壯,有的太湖石高達四丈,光是把它們搬到大船上就夠困難了。

而且沿河而行,背纖者就有數千人。

運送途中,凡是遇到水閘,橋樑一切擋路的障礙全部拆除,百姓苦不堪言。

但最嚴重的要數「強征花石綱」,一開始只是想徵集一些奇花異石供徽宗觀賞寫生之用,沒想到愈演愈烈,各地官員爭先恐後在民間瘋狂搜刮,前後持續近二十年,直到鬧出了震驚東南的方臘起義,嚴重消耗了大宋的元氣,還傷了民心。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

春夢繞湖沙

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汴京城上空彩雲繚繞,低映在宣德門周圍,彩雲之上還有群鶴盤旋,長鳴如訴,久久不散。另外還有兩隻站立在殿脊的鴟吻之上,回首相望,曼妙閒適,氣氛祥和。

一時間引皇宮中人和汴京城民爭相駐足觀望,訝嘆紛紛。

彩雲繚繞,仙鶴翔集,看到此景,一心信奉道教的宋徽宗更是興奮異常,禁不住大喊:祥瑞之兆啊,我大宋定能興盛萬世!

遂即揮灑丹青妙筆,將此祥瑞之狀繪於絹素之上,這幅畫就是流傳後世的《瑞鶴圖》,是宋徽宗存世絕少的御筆畫。

當宋徽宗興奮地留下「天下第一」花押時,殊不知離靖康恥也只剩下十五年了。

宋徽宗《瑞鶴圖》

《水滸傳》里,李逵用一句話描述徽宗:「那個弄得奸佞滿朝,狼虎滿街,坐在天子鳥位上得皇帝老兒。」

毫無疑問,徽宗在位的25年,是宋代奸臣最多也最得勢的,大宋子民日子最黑暗的25年。《水滸傳》中總和蔡京配套亮相的另一大奸——童貫。正是在遼金混戰的這一當口,親手將宋朝的國運推上了斷頭台。

澶淵之盟後,遼宋兩國一向都有使節互通,如蘇軾、黃庭堅等,也曾作為使節出使過遼國。

這些使節到了遼境,往往以極高的文化修養,展示出了大宋文明的高度發達,贏得了遼國君臣的尊重。

可荒唐的徽宗,這回卻派出了宦官童貫做使節。

童貫是一個宦官,自小進宮為太監,因為他善於揣度人主之意,所以深得徽宗寵信。徽宗繼位沒幾年,他就官至極品,人稱「媼相」。媼,是老年婦女的意思。想來童貫自幼受刑,比之一般的太監來說,應該更不具備雄性的性徵,看著更像個老婦人。

圖: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

可想而知,當遼國人這種北方大漢看見宋廷派了個連鬍子都沒有,不男不女的使節來出使,該是怎樣的不屑與輕慢。

童貫此行,一無所獲,只能悻悻而回。但走到盧溝橋邊時,有一個叫馬植的遼國漢人前來拜訪他,稱有妙計,能將宋朝歷代天子夢寐難得的燕雲十六州奪回來。

這妙計是什麼呢?就是撕破和遼朝的合約,聯金抗遼,乘機奪回燕雲十六州。

童貫這番出使,沿途他看見遼朝確實也是病入膏肓,皇帝死到臨頭了還顧著打獵。遼朝已盡失軍民之心,金軍不用多久就能破城,此時趁火打劫,確實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回京之後,童貫就迫不及待地把這事兒跟徽宗說了。別看徽宗平時就顧著享樂,他也是好大喜功的。他一聽也很興奮,如果能將祖輩一直想要的燕雲十六州收回,那他不就可以彪炳史冊了嗎?

徽宗的這一決定,引起了群臣的反對。這事兒首先在道義上就講不過去,兩國互為兄弟之邦已經百年,遼無大過,宋卻要突然翻臉。

其次,從戰略意義上講,有恭順的遼在北方為鄰,可遠遠強於以強悍的金為鄰,遼亡之日,宋邊境也必定再生亂局,這是簡單的唇亡齒寒的道理。

就連附屬國高麗,都派遣了使者來跟徽宗講,千萬可不聯金抗遼。

但徽宗身邊的一班佞臣,個個都想抓住這個機會好好撈一把,於是凡是反對的,都被貶謫發配到偏遠的地方。徽宗身邊,只剩下一種聲音,甚至做好了慶功的準備。

宋金約定好,金負責攻打燕雲十六州以外的三座都城,燕山府則由宋軍負責。很快,金軍如約就打下了三座都城,來到燕山府時就停下了,等著宋軍出兵。

此時宋軍的指揮官,依舊是童貫。但遼兵一看到宋兵,火就上來了。「我們打不過金兵就算了,但打你們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一萬遼軍,就把童貫的十五萬宋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宋軍後退三百里,遼軍遣使要宋軍記得先祖盟約,至少得保持中立,不要助金攻遼,但童貫卻傲慢地把使者趕走了。

遼軍將領一聽,大罵童貫,連夜派出了七千兵馬,趁夜劫營,宋軍又是掉頭就跑,光是踩踏而死的就有好幾萬。最終,童貫只能求助金軍。

金軍出兵的條件是先給一百萬軍糧,等破城之後,城中的財物、人口皆歸金人,只還給宋軍一座空城。沒想到童貫又是滿口答應了。

遼軍一看,這回是金人來了,抵抗都沒抵抗,直接就出城投降了。

宋徽宗《紅蓼白鵝圖》

經此一役,金軍完全看明白了宋軍的軟弱可欺。騎馬人墜馬,射箭箭墜地。拉弓拉不開,兵器揮不動,但宋朝的器物之美,飲食之盛,卻是這個剛剛從原始社會走出的民族聞所未聞,嘆為觀止的。

就在金軍愁於找不到揮師南下的理由時,徽宗又做了件蠢事,把興師的理由送上門了。

遼國被滅後,得意洋洋的徽宗,竟然要招降天祚帝。其時天祚帝流竄於內蒙一帶,顛沛流離。徽宗給天祚帝送去了一封密詔,告訴天祚帝如果他來宋,徽宗會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天祚帝,會給他一千間房子三百個戲子,好生養著。

天祚帝一看,那可敢情好,於是立馬率五萬人南下,豈料中途被金軍截獲,全軍覆沒,天祚帝被俘,徽宗的密詔也隨之被翻出,於是,金軍即以宋朝背棄雙方約定互不招降的盟約為理由,揮師南下。

滅宋比滅遼更容易,一眨眼的功夫就逼近了東京汴梁。徽宗不想置身戰火,於是就火速將皇位傳給了太子趙桓,令太子號令三軍抵禦外敵。

豈料趙桓一點也不想當這個皇帝,國家被糟蹋成這樣,滿朝皆是奸佞。國破在即,做這個皇帝除了背鍋還能幹嘛?

趙桓果斷拒絕繼位,還哭暈了好幾回。最後,趙桓是被強行披上了黃袍,在昏迷的狀態下被眾人抬上皇帝寶座的,是為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圖: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

把兒子推上皇位後,已經成為太上皇的徽宗趕緊以去燒香祈福的名義逃跑了。逃跑路上,還不忘帶上蔡京、童貫、朱勔這班大奸。童貫從前線調來兩萬難得還能打仗的精銳部隊充當保鏢。

欲過黃河時,有不少愛國兵士跪伏於地,請聖駕不要逃跑,一心抗敵,豈料童貫竟命令自己的親兵將這些攔駕的兵士全部射死!

東京在欽宗和李綱等文人的組織下,發起了幾場保衛戰。第一次保衛戰後,雙方約定了一筆巨額的賠償款,金人暫時退兵了。徽宗就又高興地回到了汴梁。但貪得無厭的金兵,沒過多久就又以宋廷給錢給太慢為由,又發起了進攻。這一回,東京就陷落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延續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滅亡。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和一名年僅一歲的公主外,徽宗、欽宗和幾乎所有的趙姓宗室一起,被捋北上,一行三千多人。

據記載,在被金兵在押送的途中,宋徽宗聽到財寶被擄掠毫不在乎,當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

元朝宰相脫脫在撰完《宋史·本紀·徽宗趙佶》後擲筆而嘆: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正是在他統治期間,女真人在北方鞏固了實力,冰山大舉入侵宋朝,攻陷都城開封。宋徽宗從此遠離故土,作為一名俘虜,在異鄉度過生命中的最後八年。

具體情況就不多作渲染了,反正是很慘。

其時正是寒冬,宗室大臣們分乘八百多輛敞篷牛車,風霜雨雪。金兵一路都不供應飲食。路上,徽宗的一個兒子被活活餓死,金人找了個馬槽,將王爺裝在裡面就地埋了。徽宗見狀,對兒子說,好歹你還是死在故國土地上的,不像我,我就要死在異國他鄉了。

北俘路上,徽宗總想起曾經有如天上人間的生活。亡國之詞,總那樣類似: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

——《眼兒媚》趙佶

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九死一生到了金國後,金太宗讓徽宗和欽宗去祭拜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人現場宰了兩隻羊,把還熱乎在滴血的羊皮扒下來披在二人身上,讓他們繞著陵寢一步一磕頭。儀式在金人的哄堂大笑,和宋室的放聲痛哭中完成。

金人將宋徽宗冊封為昏德公,給他造了間簡陋的小屋,以耕種金人給他們的幾十頃土地為生。偶爾金主會賞賜徽宗一些衣物飲食,一旦有賞,徽宗就要用他一手漂亮的瘦金體寫謝表。

徽宗六個公主,成人後被賞給了金國的將領做妾,徽宗還要寫「臣佶奉宣命,召臣女六人賜內族為婦,具表稱謝。

在折辱他人這件事上,金人亦達到了相當的「文明水平」。

但徽宗的心不是一般的大,在做俘虜期間還生了十五個兒女。

作為宋代最頂級的大地主,徽宗的前半生過著儒雅精緻到令後來人都難望其項背的文明生活。但他的「葬禮」,卻也是野蠻之至。

宋徽宗死後,金人挖了個坑火化他的屍體,屍體半焦時,金人就往屍體里注水,這樣屍油就會漂起來,金人收集起這些屍油,用來平時點燈。

欽宗在旁看到這一幕,肝腸俱裂,想跳進火坑裡和父親一起死,豈料金人拉住了他,說你不能跳,跳了這油就點不了燈了。等你死後,我們也得拿你熬油呢!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如李煜、徽宗的一生,才子人生的悲劇結構總是習慣欲抑先揚。先把你捧上天,讓你擁有他人不具備的才華與權力,再將你摔入泥,讓你受他人不曾受的羞辱與折磨。

人生這場大夢,平和還是曲折,往往各不相同,同的只是最後我們都會醒,然後不久之後,又會去做下一個夢。

靖康之亂發生那年,有個姓孟的男子,夾在逃亡的人群中。他在東京住了24年,做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

逃到南方安定下來後,徽欽二帝也已經在北境受辱,成為了宋人世代的恥辱。但他沒有那麼恨恨不平,他憑著記憶,用一種極為平淡的語氣,寫了一本回憶錄,這本書,也在講夢: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

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東京夢華錄》孟元老

他沒有留下自己的真實名姓,但卻留下了力透千年的刻骨哀傷。

最後,來欣賞一下宋徽宗復原的真容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ad6ad6f782541e268f373866db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