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府一二三四五街:上班即打仗,沒有生活!

2022-04-19     成都同城會

原標題:我在天府一二三四五街:上班即打仗,沒有生活!

天府一二三四五街,成都人離「夢」最近的地方。

這裡容納了成都100萬的上班族,也是全成都網際網路企業最為聚集的造夢場。因為騰訊、阿里巴巴、極米等行業中的大廠坐落於此,更因無數有志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奮鬥的第一站。

外人眼裡,他們是行走於高檔寫字樓的都市精英,而褪去城市發展帶來的「光鮮亮麗」,這些精英們的人生,並沒有那麼光鮮。

當你準備在天府一二三四五街開始上班,就得做好戰鬥的準備,只要睜開眼就等同於開啟了長征。

房租上省下來的錢,都要以時間為代價。

不管你在成都東南西北哪個方向,不管你是乘坐交通工具或是開車上班,只要你沒有住在公司樓下,大機率的通勤時間都在半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不等。

穿城上班是大多數城南上班族的常態,而不會堵車的地鐵成了一大半人的首選出行方式。而經過火車南站換乘的人,每一天都在領略真實的「人間煉獄」。

住在龍泉的小楊,工作地點在天府三街,每天的路線就是2轉7再轉1,火車南站就是她的全勤獎收割機。

9點上班,7點半就要出門,在沒有到達火車南站前一切都算是出行順利,到了火車南站換乘的時候,每一個上班族如同沙丁魚一般,在夾縫中求生存。

特別是早晚高峰的火車南站,更是沒有性別之分的斗獸場,不管你是周末會被街拍的都市麗人,還是在金融城工作的精英,此刻到了火車南站,都只是一個不想遲到的上班族。

酷夏來臨時,擠一趟地鐵就相當於健身一次,出地鐵站時,早已經被汗水浸濕了身上的衣衫。

除了火車南站,城南精英們的上班長征路還在地鐵線路換乘上。

在孵化園站從9號線換乘18號線,步行距離長到懷疑人生,從開始換乘到正式坐上18號線,前後20分鐘沒有了。

而上面說的也僅僅只是城南精英們,上班通勤難而已,這也只是萬里長征難的第一步罷了。

在成都,26%的職場人是在19:30以後下班,且成都人的加班時長更是北京的1.5倍,而這裡面一大半的人都來自於天府一二三四五街。

晚上10點高檔的寫字樓依舊燈火通明,打開滴滴卻顯示前方排隊100人以上,這是城南精英們日復一日的生活。

當第二天的曙光來臨,他們又背起了背包,戴上AirPods,打扮的得體,又變成了一條條沙丁魚,潛入了擁擠的人群中。

在天府一二三四五街上班的人,不配擁有生活。

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從校園踏入職場,以滿腔熱情準備在這裡開啟一場持久戰。

工作三年後,被KPI考核、同事們的內卷、加不完的班,弄得身心疲憊。3年下來,存款沒多少,頭髮也沒多少。

大多數的城南精英,為了節省開支,都會選擇合租的形式。

要是和熟人合租倒還好,但更大一群人,是孤身來到這裡奮鬥,下班後的孤獨和上班時疲憊,沒有哪個更動聽、也沒有哪個更舒適。

疫情的反覆,讓房租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今年是這個價,明年就得往上漲好幾百,加上水電、物管,一個月一兩千就沒了。

對於城南精英們來說,這個狹窄的、逼仄的空間,不是家。下班後他們也是說「回去了」,而不是「回家了」。因為家是溫暖的、溫馨的,但這裡不是。

在成都生活了3年,小楊搬了三次家。有的是房東說「家裡的孩子要結婚了,要把房子收回去給兒子當婚房」。有的是房東臨時漲價,雙方協商無果,只能自己默默搬走。

小楊經常吐槽說,幸好沒把這些房子當成自己的家,要不然搬家的時候,得拾掇多少東西走,那多麻煩啊。

像小楊這樣所謂的城南精英,不在少數。望著城南每日上漲的房價,除了一次次的挪動自己的住所和自我安慰,也沒有其他辦法。

每年總有一個話題會被拎出來反覆討論:大城市和小城鎮,到底在哪裡生活更好?

在大城市,無疑工作機會和發展機會,是遠遠趕超小城鎮的,一切科技和時尚的因子都是在圍繞城市轉,咬緊牙關往前沖,一定會有出頭之日。

在小城鎮,熟絡的人脈網和不內卷的環境,是對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救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選擇回到城鎮創業,開啟人生的篇章。

沒有哪種生活更優越之說,但是無論你選擇哪條路,都要往前沖別回頭,堅定自己的選擇。

年輕時候沒流的汗,老了都會變成淚。莫問人生何處是歸路,只要選擇了,請你好好拼搏,跑起來就會有風!

x

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過什麼難題?

歡迎留言區告訴會長,互相取暖一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8924a1b83afbf93409022ed26c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