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粉絲,漫威真的是太拼了。
《復聯4》之後,或許是漫威嘗到了「粉絲嘉年華電影」的甜頭,不是或許,是肯定。
索尼肯定也是躍躍欲試。
在兩部新蜘蛛俠電影都大賺一筆後,「拜師」迪士尼的索尼影業,就和漫威商量了。
你看你們這復聯這麼能打,其實我們蜘蛛俠也不差啊,光拿經典反派出來效果就很不錯。
漫威一聽,也覺得可以趁著超級英雄電影正值盛世,再搞一波。不過東家迪士尼一聽,這肯定又要大賺一筆錢啊。
現在再回頭看,迪士尼為什麼突然因為和票房分成問題和索尼鬧掰(獅子大開口提高10倍分成),湯姆·赫蘭德為什麼要特地去力挽狂瀾,促成兩家重新達成合作,才後知後覺真正的原因啊。
索尼想要提前拿出一項秘密計劃,迪士尼知道這肯定大賺,於是想分更多錢,湯姆·赫蘭德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於是無論如何都要勸服兩家公司。
《蜘蛛俠:英雄無歸》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對標《復聯4》的「粉絲嘉年華電影」。
但不同於復聯經過10年時間的層層鋪墊,蜘蛛俠IP的發展卻是充滿波折。
所以索尼要想自己來層層鋪墊,效果肯定也不差,不只是「三代同框」的終極核彈,還有新IP毒液的崛起,那是絕對有潛力媲美復聯的。
但資本終究是難以放過擺在眼前的大蛋糕,真的永遠不要低估資本的貪慾。
電影的邏輯性什麼的,商業電影,在金錢面前真的不那麼重要。
當然,品質肯定不能太差了。
這就是為什麼索尼最後還是同意讓利,因為漫威影業的製作真的太有保障了。
不僅能夠蹭MCU的紅利,而且能在迫切地提前吃到蛋糕的情況下,讓成品的質量得到保證。
MCU第四階段《黑寡婦》等片子雖然是有點走下坡路的樣子,但漫威展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工業化水準。
漫威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漫威了,這已經是一家平均一年要穩定生產三部電影,因為流媒體時代的到來,還要大批量生產劇集的大企業。
每一部電影絞盡腦汁,傾盡全力的時代過去了。
總製片人凱文·費奇以前或許會每部片子去挑細節,但現在他不會有這個時間。
也難怪劇集《鷹眼》的開場,就出現了和《復仇者聯盟》相矛盾的畫面。
漫威進入工業化時代,部部電影出「最佳」是難了。
不過漫威的目標已經變了,服務好積攢了10年的粉絲成為了一件,已經要比吸納新粉絲更為重要。
從創業公司變身大企業,承載起更多的「責任」,講真,漫威往後能一直保證十部電影九部口碑不崩,也算是夠強悍的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條件下,《蜘蛛俠:英雄無歸》的品質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像《復聯4》,避免了由於太多角色而造成的走馬觀花、粗製濫造之感。
對於湯姆·赫蘭德扮演的彼得·帕克,他的主線故事是令人動容的。
一開始他選擇逃避,無力面對身份被拆穿的現實;
一切都因為他的逃避,他的軟弱,而釀成了更大的劫難;
看到有評論說,這一代蜘蛛俠什麼都要其他角色來幫他扛;
但別忘了他的設定是一個高中生。
一個毛頭小孩,沒辦法扛下這麼大的責任,情有可原。
第二部他放棄了鋼鐵俠留給他的責任,第三部甚至放棄了身為超級英雄所要面對的壓力(在MCU,超級英雄已經見怪不怪)。
所以當編劇決定給他來一個心靈暴擊的時候,他一個人根本頂不住。
這是很巧妙的一點,使得其他重量級角色的加入,變得對於主線劇情有幫助,有出來幫忙的必要。
最終彼得·帕克在大戰中獲得了驚人的成長,這一部的成長比他前兩部獲得的還要多。
漫威用了整整三部電影才鑄就了一個領悟了IP核心「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蜘蛛俠。
湯姆·赫蘭德真的很幸運。前兩任拍兩三部電影就吃力,被索尼砍掉,他的蜘蛛俠拍到第三部,卻只是處在起步階段而已。
然而,工業化時代的漫威也只是能保證主線人物的不崩而已。
想必是整個計劃還是略顯匆忙,奇異博士成為了一個犧牲品。
這樣一個能力強大,掌控整個地球安危的角色,因為要配合這個系列的青春調性,人設變得兒戲了起來。
他的魔法,他的神器,都變成了一種為了實現劇情目的工具,甚至說他變成了一個工具人都不為過。
想必看過的觀眾,肯定會有不少開始擔心《奇異博士2》。
這樣一個兒戲的奇異博士,去到可能是一部驚悚片風格的片子,真的未免太兒戲了。
第四階段的漫威變得更加漫畫化,一個顯著特徵是人物造型更接近漫畫,難逃此趨勢的《蜘蛛俠:英雄無歸》完全可以當做是一部動漫來看了。
按照這個方向走的話,漫威電影可能就會在經歷這些年的鼎盛時期之後,慢慢變成一種固定群體的電影。
如果模式固化問題嚴重,審美疲勞造成粉絲流失,最後就會變成小眾電影。
《蜘蛛俠:英雄無歸》是粉絲向,情懷向,在工業化體系下品質得到一定保證的作品。
只是,在掀起超級英雄題材的又一輪現象級高潮後,粉絲和情懷,還能不能成為漫威作品工業化,缺乏品質升級動力的遮羞布呢?
感覺就像打牌的時候提早把王炸和炸彈都給打出來了。
剩下的牌再怎麼排列組合,都會變得困難起來。
好是好在迪士尼收購福斯之後,漫威剩餘的牌又多了幾張。
比如什麼神奇四俠。
X戰警。
最後扯一下內地檔期問題。
這樣看來內地趕在年前上映機會還較大的,畢竟《黑客帝國4》已經定了一個奇怪的位置。
因為索尼的宣發策略是分兩步的,映前飢餓營銷,映後才是大賣情懷。
劇透肯定是防不住的,所以中國內地和日本這些晚上映的,還可以直接打情懷牌,票房也是不差的。
以蜘蛛俠IP在中國的人氣,20億起步的預期可以有。
劇不劇透其實無所謂了,到時候內地宣傳的時候,官方或許會直接就給你劇透。
綜合一些小道消息,影片應該已經到了審核的最後階段,之前因為片頭要修改可能是真的。
總之,1月7日希望還較大。
希望這個推測不被打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8530224_64643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