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持續噴涌20年 泉城繪就生態文明新圖景
泉水,是濟南的根,也是濟南的魂。近年來,濟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趵突泉自2003年9月6日復涌以來,到今天已經持續噴涌20年。全市上千處泉水競相噴涌,繪就出生態文明的嶄新圖景。
9月6日早晨,趵突泉的地下水位達到29.34米,泉池內三股泉水歡騰跳躍,勢頭強勁,煞是喜人,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遊客,在初秋的泉城,飽覽「趵突騰空」勝景。
遊客陳雅楠說,第一次來濟南,不愧是泉城,來到趵突泉,看到這個泉眼噴涌,心情很激動。遊客齊瑞芝則說,我覺得這裡的水很清,而且很美,因為不是第一次來了,這次來泉水噴涌的比以前可能更厲害一些,還是挺漂亮的。
誰曾想,如今勢頭喜人的趵突泉,也曾一度面臨著乾涸的窘境。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城市規模的顯著擴大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城市用水量迅速攀升。對於地下水的過度開採,很快帶來負面效應。資料顯示,1971年5月26日至6月10日,趵突泉出現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季節性停噴。此後,停噴問題便一直困擾著趵突泉,最長曾出現過連續停噴926天的記錄。
時間來到2003年9月6日,上午8點,水位儀顯示,趵突泉的地下水位達到了27.01米,工作人員決定打開出水管口。此前停噴548天的趵突泉終於迎來復涌。
自2003年復涌至今,趵突泉再也沒出現過季節性停噴,到今天已經持續20年噴涌。
實現這一目標,殊為不易。儘管濟南以泉著稱,但卻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過去20年間,濟南從規劃、政策、立法等多方面發力,全力保護泉水,同時,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重拳打擊私采地下水等行為,確保了泉水的噴涌。
濟南市水政監察支隊支隊長錢伯寧說,近年來啟動並實施了自備井封停三年攻堅行動,已累計封停城區自備井373眼,年減少地下水開採1500萬立方米,確保了泉水的持續噴涌。
20年來,濟南先後啟動實施玉清湖調水、五庫連通等一系列水源調配工程,將黃河水、長江水等客水資源,引入濟南的供水管網,置換出寶貴的地下水資源。
同時,下大力氣開展河流水系治理,持續涵養地下水源。一系列有力的工程舉措次第實施,泉水持續噴涌的局面得到有力鞏固。
眼下, 趵突騰空、黑虎嘯月、月牙飛瀑等一系列獨具泉城特色的景觀令海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流連忘返。
不僅在市區,各區縣的泉群也在競相噴涌。這段時間,位於長清區的檀抱泉和曉露泉迎來盛水期。
有遊客品嘗泉水,覺得剛進口有點涼,再深深的嘗一下會有點甜,有從滄州過來的遊客看到檀抱泉,泉水清冽,感覺很好。
平陰縣洪範池鎮境內泉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泉眼36處,享有「齊魯泉鄉」的美譽。眼下,鎮域各處泉眼噴涌正盛,聲如雷鳴。
遊客王延汕說,聽說這裡泉水不錯,從外地專程帶著家人來玩玩,訂的民宿,逛逛泉水,吃吃當地的特色菜,旅遊體驗非常不錯。
根據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最新泉水普查數據,目前,濟南已確定的名泉達到950處,成為名副其實的「千泉之城」。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千萬泉城人合力奏響新時代人與泉共生的和諧樂章,繪就「泉」與「城」共榮的美麗畫卷。
記者:孫明利
通訊員:張寶強 呂雪童 張智慧 殷曉瑋 孫關華
編輯: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