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詬病的深圳醫療

2019-11-08     廣州直通車

最近在深圳工作的朋友因為生病住院,因為病情加重了,深圳那邊卻直接給出的建議是:去廣州看吧。說起這件事,也讓他真的窩火,「深圳那麼有錢,房價那麼高,醫療水平卻這麼差。」

因為本人並沒有在深圳生活過,只是偶爾去一趟深圳,對於深圳的醫療水平也並不是很了解,後來到網上查了查,發現大家對於深圳的醫療水平都有很多的吐槽,那為什麼深圳和廣州這麼近,醫療水平卻總是差一頭呢?

一、歷史原因

首先必須要和大家灌輸一個觀點,就是醫療水平的提升和錢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錢絕對不是其中的唯一影響因素,所以,深圳確實是有錢,但這也不意味著,深圳在醫療發展方面就一定會很強。而這其中,歷史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來看看廣州,比如廣州中山系中的中山二院,也就是孫逸仙紀念醫院,其是全國最早的西醫院,有100多年歷史了,1910年的時候就有了,想想這麼多年的經驗積累真不是無用的。而放眼國內其他頂級大醫院大多數歷史都很悠久,背景也及其牛逼。有歷史有傳承,一代一代下來自然積累深厚。

建國後50年代的全國院校大調整和之後的大三線建設,很多原來基礎薄弱的城市通過這次調整有了不錯的大學和醫院,而深圳別說醫院了,深圳特區成立也才30來年,之前就是個小漁村,這些年借著大勢經濟發展起來能跟北上廣並稱一線城市。但是其科教文衛事業就基本沒什麼歷史,就算有也就近十來年發展會快一些,因此這麼短的時間內想要有太好的積累基本沒戲。

二、人的原因

和傳統的大學不同,醫學是個典型的「產學研」結合非常緊密的行業,你所看到的國內目前最頂級的醫院都有相對應的頂級醫學院做為依託,實踐和科研結合非常緊密,還可以培養人才。這是一個鋼鐵定律,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地方醫學都是這樣的模式。

而廣州在方面就很有優勢,比如南方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大醫學院、廣州醫科大學、廣州藥科大學、暨大醫學院、華工醫學院。而再看看深圳,深圳大學醫學院、深大附屬總醫院、南科大醫學院、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醫學院。其實相對比就能看到了,深圳的醫學學校實在都太年輕了,人家多少年的教學實際經驗真不是錢能搭出來的。

除了看病的醫生外,病人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深圳之所以被稱為朝陽城市,其最大的原因是城市的主體是絕大多數是青壯年流動人口,人口分布過於年輕,沒有那麼多慢性病人和易感人群,醫生的熟練度也上不去,而本省地方上的病人,一定是去行政規格更高的廣州。

三、地理位置的原因

其實仔細看看深圳所處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在看病這方面,深圳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尷尬,對於深圳的人來說,看病並不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沒錢的,做個城際高鐵,到廣州看病也就一個多小時左右的事,有錢的,同樣的一班高鐵,往反方向去香港一樣可以解決,這2塊地方的醫療水平都要遠好於本地。

同時還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圳的地理位置不說沒法像北京那樣輻射周邊,連大部分廣東都輻射不到,粵北、粵西的人要選擇也是選擇廣州。除了看病的人,醫生也是同理,醫生這樣的職業,只有抱團才能效益最大,深圳雖然近年來人才引人補貼了很多,但是對於一個醫生來說,想發展還是會去選擇醫學氛圍更好的廣州。

除此之外,房價確實也是一大問題,有資歷的老醫生在其他地方的薪資水平一般也不會少的,深圳雖然能開出更高的價,但是在深圳房價依然十分誇張,這樣也無形削弱了深圳引入人才的優勢。

最後,其實總結下,歸根到底深圳醫療較差的原因其實還是太過於年輕,與網際網路產業處處要新的要求不同,醫療產業反而是時間越長價值越高。醫療、教育、文化,這些與民生相關的基礎設施並不是GDP能買來的,更多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就像網上說的,深圳的好多醫院裝修都好好看,但是醫生技術確實要弱一些。

不過還是那句話,深圳的醫療還需要時間,相信在未來,深圳的醫療水平會慢慢提升上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nkcUG4BMH2_cNUgC7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