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是塑造孩子膳食習慣的關鍵期,開展「食育」教育非常重要

2019-10-09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營養門診註冊營養師盛志華將「食育課堂」開進幼兒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但同時,因為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和飲食習慣,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疾病發生,比如高脂飲食、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等等。

怎麼樣吃才能更營養,更健康,更科學?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營養門診註冊營養師盛志華表示, 「食」的問題關係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成長。嬰幼兒期是塑造孩子膳食習慣的關鍵期,因此對孩子開展「食育」教育非常重要。

那麼,什麼是食育教育呢?

盛主任解釋,食育不是枯燥的知識學習,而是滿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實踐,通過許多吃的實踐,形成對健康飲食的牢固印象。包括食物知識的認知教育、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的教育。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解讀,食育課走進幼兒園

為了更好地為家長提供專業的膳食營養知識,融合德智體美勞為一體的五育教育,讓家長和孩子選擇更加營養的食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盛志華主任將「食育課堂」開到礦業大學附屬幼兒園。邀請了幼兒園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參加。

在食育課堂,盛主任首先為大家解讀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就是2歲以上健康兒童到成年人一個人一餐所需要攝入的生食重量,以及各類所占比例。蔬菜類占35%;谷薯類27%;水果類23%;魚肉蛋豆類15%。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包括: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平均每天250—400克(每餐75—160克),其中全穀物50—150克(每餐15—60克),薯類適量。

2、餐餐有蔬菜

吃不同的蔬菜,平均每天300—500克(每餐100—200克),每天吃5種以上,新鮮深色葉菜占一半。

3、天天吃水果

多吃新鮮的水果,平均每天200—350克(每餐70—150克),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4、吃適量魚肉蛋和豆類

動物性食物平均每天120—200克(每餐35—80克),優選魚和禽,吃多種豆製品。

5、一天一杯奶

選擇多種乳製品,達到300克鮮奶量(每餐100-120克)。

盛主任說,學齡前兒童的合理營養應由多種食物構成的平衡膳食來提供,規律就餐是其獲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攝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

很多家長都提出寶寶不喜歡吃蔬菜的問題,應對這個問題,盛主任有妙招,建議平時自製時可以將新鮮蔬菜如番茄、黃瓜、生菜等用酸奶涼拌,此法用不同色彩吸引寶寶,還可以增加鈣的攝入量,在現場,她用蔬菜汁和水果汁和面,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製作了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和造型,大家在玩的過程認識食物、製作食物、從而愛上某種食物。

培養寶寶良好飲食習慣,應規律進餐、自主進食不挑食

盛主任表示,學齡前兒童的合理營養除了要食物多種多樣、營養均衡外,規律就餐也是獲取全面、足量營養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

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盛主任提出以下方法:

首先,對於學齡前兒童,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礎上還至少有兩次加餐。一般分別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

注意:晚間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預防齲齒。睡前1-2小時不宜進食,否則會影響晚間睡眠,增加胃腸負擔。

第二點,引導兒童規律就餐、專注進食,儘可能給兒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時定量進餐。

注意:1、要避免追著喂、邊吃邊玩、邊吃;2、避免邊看電視等行為; 3、吃飯細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鐘內吃完;4、讓孩子自己使用筷、匙進食,養成自助進餐的習慣。

第三點,避免兒童挑食偏食,鼓勵兒童選擇多種食物。

有的媽媽要說了,「寶寶就是不喜歡吃飯該怎麼辦?」 盛主任支招:家長以身作則,告知寶寶吃飯的重要性及食物的營養價值,同時通過增加兒童身體活動量,增加能量消耗,增進食慾,提高進食能力。

注意:家長要避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的措施

學齡前兒童應每天飲奶、足量飲水,正確選擇零食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學齡前兒童(2-5歲)每天飲奶需要400-500毫升或相當量的奶製品,除奶類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水外,建議孩子每天飲水600-800毫升,以白開水為主,少量多次引用。

建議家長為孩子烹飪食物時,應選擇易於消化、少調料、少油炸的烹飪方式。從小培養兒童清淡口味,有助於形成終生的健康飲食習慣。

鼓勵兒童體驗和認識各種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質地,了解食物特性,增進對食物的喜愛。同時應鼓勵兒童參與家庭食物選擇和製作過程。

學齡前兒童每天應進行至少60分鐘的體育活動,除睡覺外儘量避免讓兒童有連續超過1小時的靜止狀態。建議家長經常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實現體能、智能的鍛鍊培養,維持能量平衡,多曬太陽可以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利用。

文字/ 記者雷英 通訊員 張彤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提前告知。如發現私自轉載者,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mF5tG0BMH2_cNUgXh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