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有關人員統計,我國目前約有800-900萬癲癇患者,其中半數以上發生於小兒時期,每年還有40萬新發病人。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健康快樂地長大!寶寶得了癲癇,每個父母都會感到揪心,看到寶寶癲癇發作都會感到心痛不已。
雖然說癲癇會對患兒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但癲癇並不可怕,也並非「不治之症」,只要通過正確診斷和科學規範治療,兒童癲癇治癒率可高達80%。
而且在各種癲癇病當中,有一種叫做為良性癲癇病的病症,這種病症屬於比較樂觀的癲癇病,會隨年齡增長發作逐漸消失,愈後良好。
小兒良性癲癇是兒童期比較常見的部分性發作,該病人群患病率為十萬分之二十一,占各類型兒童癲癇的15-24%。這種疾病的特點是只發生在小兒時期,首次發病的年齡大多在3~13歲之間。最多見的發病年齡在5~10歲之間。男孩的發病率略高於女孩。
該病之所以叫「良性」,是因為在小兒發育的過程中,雖然腦電波有異常放電導致癲癇發作,但多數患兒16歲前後可自愈,最晚20歲以後腦電圖可恢復正常。而且這種類型腦內沒有任何結構性病變,對智力發育也沒有明顯影響,完全可以像正常兒童一樣生活和學習。
通常在學齡期前後發病,大多數在青春期前後自行緩解;
發作類型為局灶性發作為主,發作多出現在睡眠中;
發病前後寶寶智力和運動發育正常,無明顯智力缺陷;
無腦損傷史,神經系統檢查正常,神經影像學無結構病變損害;
腦電圖背景活動正常,常有局限性局部癇樣放電,多出現在睡眠中出現或增多,腦電圖異常會在青春期前後消失;
多數對抗癲癇藥物治療反應良好;
可能和遺傳有關。
既然小兒良性癲癇能夠自然停止,那麼是否代表其不需要治療,或者不治療也不會產生任何損傷?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實際情況去綜合考慮。
這主要是因為小孩處於發育期,而小兒良性癲癇發作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反覆的腦部異常放電,會造成神經細胞損傷、凋亡,導致腦功能發育障礙,即使不會嚴重到智力低下,也會影響到患兒的認知和行為能力,如孩子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容易激動等危害,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
對於小兒良性癲癇患者的家屬,做好家庭護理尤為關鍵。
1.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對患兒服藥情況進行監督,定期到醫院複查,不得擅自調整藥物和劑量,要堅持長期按時按量服藥。
2.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患兒飲食管理。應給予患兒富有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維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忌食含糖多、生冷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發物,勿暴飲暴食。
3.平常要多注意患兒的日常護理,幫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確保有良好、合理作息時間,避免患兒過重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患兒運動應適度,要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並應儘量避免患兒的情緒緊張和壓力,儘量避免可能誘發癲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