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內分泌 | 「糖腎」水腫,中藥扶陽護腎很關鍵

2024-05-15     廣東省中醫院

01

病案回顧

梁女士有著10餘年糖尿病病史,平素不規律用藥和缺乏規範的監測血糖。近幾個月,她開始出現雙下肢對稱性浮腫,這讓她感到非常困擾。儘管多次門診就診並嘗試了多種中西藥物,但水腫問題並未得到緩解,反覆發作。最終,梁女士選擇入住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劉振傑醫療團隊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全面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梁女士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顯著升高,超過了6000mg/g,同時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至24g/L。這些指標的異常提示了糖尿病腎病的存在,且病情已經較為嚴重,難怪會反覆水腫。

針對梁女士的情況,治療團隊按照「糖腎」標準治療,嚴格控制血糖,血壓管理,使用有臨床證據減輕蛋白的降糖藥。首先使用胰島素泵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時結合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採用中藥治療。中醫辨證認為梁女士的病情屬於腎陽虛並濕濁瘀血,正虛邪實。因此,選用真武湯加減進行治療,其中附子、乾薑等藥物具有溫陽作用,輔以化濕活血的藥物,以期達到治療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治療,梁女士的水腫症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也逐步穩定下降。

02

什麼是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特點是持續性的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GFR)的進行性下降。根據《糖尿病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DKD的早期篩查和診斷至關重要,推薦使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作為篩查工具。糖尿病腎病早期篩查很重要,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測定。除了控制血糖外,血壓控制亦可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進展,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此外,對於DKD患者的治療,除了控制血糖和血壓外,還應考慮包括中醫藥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案。

03

糖尿病腎病的中醫治療

糖尿病腎病患者,到了後期,多有下肢浮腫、顏面恍白、小便不利、形寒肢冷,這屬於中醫的陰水病。因而,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發病與脾腎陽氣不足、濕濁瘀血有關,治療時強調溫陽益氣、祛濕活血。中藥治療通過調和陰陽、氣血,改善腎臟的微循環,減輕腎臟炎症和纖維化,從而降低蛋白尿,延緩腎功能衰竭的進展。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多以溫補腎陽為治法,以真武湯加減。真武湯是《傷寒論》中的方劑,由附子、白朮、茯苓、生薑、芍藥組成。以附子溫腎助陽、化氣行水,兼暖脾土;茯苓和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生薑宣肺暖胃,助附子溫陽化氣以行水,又助術、苓健脾以化濕;白芍酸甘緩急,並監製附子、生薑辛熱傷陰之弊,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具有溫陽利水之功,適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引起的水腫等症狀。

除了中藥治療,一些扶助陽氣中醫特色療法如艾灸、火龍罐等也被廣泛應用於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艾灸可以通過溫熱刺激穴位,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營養狀況,對於緩解患者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另外,特別重要的是,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篩查及治療很關鍵。通過控制血糖、血壓、體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是糖尿病腎病治療的基礎。中醫中藥方面,通過扶助陽氣、活血利水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相關症狀,緩解病情進展。

  • 簡說內分泌 | 怎麼剛合眼腳就抖起來!讓我怎麼睡啊!
  • 簡說內分泌 | 居高不下的血糖,竟然因為一碗面?
  • 簡說內分泌 | 「亞甲炎」激素治療後反反覆復,中醫內外調治來消除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採用中醫藥辨證和中藥燙熨、熏洗、針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療法對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熱等感覺異常。

對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醫治療,保護胰島功能,強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腸病變,中醫藥治療改善患者長期便秘、腹脹。

對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的痛風性關節炎,採用中藥內服和梅花針治療,減輕症狀,減少發作頻率

糖尿病足,採用中西醫外治保守治療,減少截肢風險。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臨床見腰背及雙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診治疾病: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狀腺炎、甲亢心、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肥胖病、垂體疾病、腎上腺疾病、特發性水腫、高泌乳素血症等。

專家簡介

劉振傑 主任醫師

擅長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胃腸病等糖尿病併發症以及代謝綜合徵、痛風、多囊卵巢、甲狀腺炎等內分泌病代謝疾病。

供稿:陶一鳴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王軍飛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f5e15f832680fa9ebced71e45179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