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不願加息,日本央行正在重蹈美聯儲的覆轍

2023-08-14     巴倫周刊

原標題:遲遲不願加息,日本央行正在重蹈美聯儲的覆轍

為了重新獲得對通脹的控制,日本央行可能也不得不像美聯儲那樣猛踩「剎車」。

編者按

8月14日,日元兌美元創下2022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日本央行在7月底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維持負利率政策不變,與此同時,美國利率已升至22年來最高水平,在日本和美國利差擴大之際,投資者紛紛賣出日元買入美元。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斯蒙德·拉赫曼近日為《巴倫周刊》撰文指出,如果以美聯儲之前在面對高通脹時陷入的困境作為參考,希望看到通脹進一步上升而不願加息的日本央行應該慎重考慮自己的選擇。

為了實現不低於2%的通脹目標,日本央行可能會在過長的時間裡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就像美聯儲之前做的那樣,到最後,為了重新獲得對通脹的控制,日本央行可能也不得不像美聯儲那樣猛踩「剎車」,這不僅對日本經濟來說是個壞消息,對已經習慣了日本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順風的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在美國仍在努力應對通脹飆升的影響之際,這麼說可能有點奇怪,但就在不久前,美聯儲還擔心通脹不夠高。在經歷了多年低通脹帶來的困擾後,美聯儲於2020年用彈性平均通脹目標(AIT)取代了2%的固定目標,允許通脹在一段時間內高於2%。

更重要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後,為了讓通脹達到目標水平,美聯儲實施了前所未有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把利率維持在零,購買了大約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廣義貨幣供應量在2020年初至2021年底之間史無前例地增加了40%。到2022年6月,美國的整體通脹飆升到了9%以上。

日本央行目前的貨幣政策和美聯儲最近這段不幸的經歷有相似之處。為了讓通脹升至2%,日本央行不僅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1%,還實施了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通過大規模干預國債市場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接近0%的水平。

在日本利率保持低位的同時,其他國家的央行都在通過上調利率重新控制通脹,結果就是日元匯率直線下跌。自2021年初以來,日元兌美元已下跌了20%以上。與此同時,在全球利率上升之際,為了將長期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日本央行不得不大舉干預日本國債市場,導致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大幅擴大,已經占到日本GDP的130%左右。

目前有明確跡象表明,日本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正在導致更高的通脹。6月日本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八年來首次超過美國CPI,與此同時,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4.2%,是其通脹目標的兩倍多。美國經通脹調整後的利率為正,而日本經通脹調整後的利率為負,約為-2%到-3%。

眾所周知,貨幣政策存在長期可變的滯後性,如果央行等到通脹達到目標才開始加息,那就等得太久了。有明顯跡象表明,日本通脹正在上升,日元仍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日本央行似乎正在重複美聯儲在2021年犯下的錯誤:在太長的時間裡把利率維持在太低的水平。

尤其是在美聯儲已將利率上調至5%、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升至4%左右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將不得不放棄把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都維持在零上下的政策,這只是個時間問題。日本不會無限度地容忍日元貶值。

總有一天,日本會被迫放棄控制收益率曲線。到時候,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將無法繼續獲得日本央行提供的流動性帶來的支撐,這對日元來說可能是件好事,但對世界其他金融市場來說更可能是壞消息。

本文作者系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德斯蒙德·拉赫曼(Desmond Lachman),他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政策發展與評估部副主任和所羅門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首席新興市場經濟策略師。

文 | 德斯蒙德·拉赫曼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3年7月25日報道「The Bank of Japan Is Repeating the Fed’s Mistake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d2ad4a8a0d3fbd58c7a9fa80080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