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2023-05-07     奇趣談史

原標題: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湘西會戰,也被稱作雪峰山會戰,是抗日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此次會戰,中日兩軍的兵力共投入28萬。自1945年4月9日,截至1945年的6月7日,戰線的蔓延是非常廣的,可達200多公里。又因為日軍的最終作戰目的是為了奪取我軍的芷江空軍基地,在後來又被稱作芷江作戰,在王耀武的帶領下,我國在芷江會戰中大勝,致使日軍死亡三萬餘人,最後一次作戰是在湖南懷化市,和邵陽市附近地區,隨著日軍的勢力被覆滅而告終。整場會戰最終以日軍慘敗作為結尾,也是日軍陰謀被破滅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由防禦轉為進攻的起點。

其實按照當時的局勢來看,湘西會戰的發生是必然趨勢,而日軍進入被動狀態也是大勢所趨。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末期,日軍也因此承受著重大的戰鬥壓力,日軍在這場戰爭中以置身於孤軍奮戰,缺少支援的局勢。在此時,作為日本侵華總司令的崗村寧次依然沒有放棄戰勝的可能,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戰事安排企圖改變當前的戰鬥局勢,而芷江空軍基地在經歷了美軍的重建以後,整體面積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多,使得台灣沿海日軍和日本東京地域時刻面臨著敵方的威脅。對於我軍在芷江的空軍基地日軍東京司令部也一直是虎視眈眈,從未停止過對其進行攻擊的想法,以防止日本本土被美軍轟炸機夷為平地。總而言之日軍是一定會發動芷江作戰的。

1945年4月9日,在日本軍部的計劃下,日軍集結兵力企圖打開雪峰山這個突破口,占領湖南。日軍方面對這次計劃十分看重,出動了五個師團,兩個旅團,總計往戰場輸送十萬兵力,出動戰機130多架,整個芷江都在他們的包圍圈中,雪峰山會戰正式打響,這次戰役發生在湖南以西所以又稱湘西會戰。然而結果卻與日軍想像的相差甚遠,日軍損耗將近三萬人,直接被我軍擊斃的達到12498人,而且還有日軍在包圍後沒有選擇突圍而是選擇自殺,旅團連隊被我軍全部絞殺,什麼都沒有留下,日軍將近有百面軍旗落入我軍手中,在二戰期間日軍有政策是軍旗不能落入其他軍隊的手中,日本軍部明確說只要還有一個日軍就必須保住軍旗。這場戰爭太過激烈,但是日軍的象徵還是落在了我軍手中,此次戰役日軍大受打擊,一蹶不振,此後日軍再不敢在中國大地上發動大規模的攻擊,最終還是被打回日本老家。

對中華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崗村寧次,同時也是極力推動發起湘西會戰的日軍將領,另外,這場戰役也該也讓他永生難忘,在他的軍事生涯中發生的一次為數不多的敗仗。岡村寧次,1884年生人,是侵華日軍中的狂熱分子,他帶領著日軍多次對中國的各大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毫無人性的掃蕩,同時對普通百姓進行了大肆屠殺,日軍實行的三光作戰策略就是崗村寧次倡導的。但讓中國人民憤怒的是,這樣一個惡魔竟然在戰爭結束後逃脫了處罰,1945年抗戰結束,岡村寧次被延安列為了第一號戰犯,但當時手握大權的國民黨竟然放過了他,反而屢次為他準備說辭,再後來還把他招入了國民黨軍隊麾下,到了1966年才病死在東京。

岡村寧次是一位年少有為的將領,20歲時成為少尉,在7年以後,還沒滿30歲的岡村寧次就榮獲了日本最高軍銜,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身份一路走到了權力的頂端,他的能力必然是不俗的,芷江作戰則被他視為人生的污點,先把別的理由排除在外,在這場戰鬥中,日軍的士兵狀態渙散,情緒低落,也不會想盡辦法想打勝仗。還有一隻部隊更是如此,打了沒多久,直接交出武器就地投降,不過,考慮到這支隊伍里全是未成年的孩子,也是情有可原的了,然後他們就成了俘虜,被帶到河邊清洗一下時,也讓人由衷覺得他們還只是沒長大的小朋友,在河流里開始玩耍,互相潑水,非常開心。當時我軍的軍官看到這一幕後,就從心底里明白日軍肯定是贏不了的了。作為日軍的優秀將領,芷江之戰在崗村寧次看來,是一次充滿了恥辱的戰爭。

要說日軍為何會在芷江這一戰失敗,不僅僅是由於二戰整體局勢上發現改變而導致日軍的士氣遭受挫敗,還有一點是需要我們細緻分析的,那就是日軍在兵力上面的問題。日本軍隊雖然規模龐大,但是也只是日本在進行調兵之後所剩下的一支部隊,基本上都是日本所彙集的一群老弱病殘的人,以及一部分未成年的孩子。真正強實力的日本軍隊在太平洋戰爭時就被覆滅了。

本來按以前的標準來看的話,一個師團應該配備一個炮兵聯隊,但在進行芷江會戰時,大多數師團僅能配齊一個大隊。更糟糕的是,之前的這部分日軍對於作戰都只是治安戰,所經歷的戰役基本上後世小規模戰役。在戰場上有過大規模戰役、陣地戰的日本軍隊早就被調到了太平洋戰場上,餘下的這部分軍隊在進行攻擊戰的能力是遠遠不足的。但崗村寧次卻不這麼認為,他始終認為他們的軍隊是一支以一敵三的軍隊,而且還想在最後奪取我軍芷江空軍基地並占領我軍的芷江機場,由此可見,日軍在當時已被一直以來的優勝蒙蔽了雙眼。

作為日本高級將領,岡村寧次帶領日軍在中國犯下了累累罪行,1941年,日本方面再次晉升岡村寧次,任命其為日軍侵華方面軍司令。他迅速到達華北之後,為了針對我國抗日根據地,岡村寧次時常組織日軍進行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即燒光、殺光、搶光,我國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因此遭受了滅頂之災。潘家峪大屠殺發生在河北省豐潤縣,共有1035人在此次屠殺中遇害,其中遇害的婦女兒童達658人,超過總人數一半,在阜陽縣平陽村,日軍對當地村民殘忍屠殺87天,有700人死在日軍手下,日軍還燒毀了5000餘座房屋,幾乎沒有倖存者。短短几年,崗村寧次手上就沾染了幾十萬抗日軍民的鮮血,岡村寧次這樣的血腥劊子手,卻在戰後被國民黨包庇,從而逃過了懲罰,被無罪釋放,毫髮無損地回到日本。

日軍將領岡村寧次,中共堅決認定的頭號戰犯,是侵華日軍的領導層,他並不算是什麼好人,也沒什麼人道主義,因為他是「五卅慘案」和「沙縣慘案」,的直接領導人,「一二八事變」他也同樣脫不了干係,很多針對我軍根據地的清繳和圍困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堅決實行喪心病狂的三光政策。就是這麼一個人,本來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卻在49年國民黨主持的軍事法庭上,宣告無罪,由於岡村寧次為了逃避被審判,偷偷和國民黨聯繫,向國民黨承諾,日本只承認國民黨,還要把現在占著的地區和武器都全部送給國軍,不會讓八路軍共享日本的投降,蔣介石非常高興,還顧他當自己的軍事顧問。得益於和蔣介石的交易,他受到了全面的保護,最終搭乘輪船回了日本。

當我們回顧抗日戰爭的歷史時,在日本侵華高級將領中,事實上,只有岡村寧次成功逃脫了軍事法庭的審判,雖然這個結果很可笑,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岡村寧次的才智,戰略布局,軍事眼光,都讓他由少尉一步步做到大將,再到刀下亡魂無數還能做到全身而退,不得不承認岡村寧次的確是一個人才,他的才智成為了他全身而退的最大保障,成為了守護他的盔甲。其實我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基本上所有有才能,且本領出眾的人,不論身處於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局面,他都有絕處逢生的可能。這其實就與岡村寧次相同,戰後的布局使得他從軍事制裁中全身而退,當然我並不是叫大家把岡村寧次作為學習的榜樣,每個人都必須牢牢記住,不可以將自身的才華都拿去走邪門歪路,應該堂堂正正的去使用它。

時至今日,抗日戰爭早已結束多年,它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好像又離我們很近,曾真實發生的一幕幕戰爭場面還歷歷在目,重現在眼前。曾有無數的革命烈士們血染長空,將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歷史的一瞬間,在二戰日本投降的前夕,單從國民黨為了自己的利益,陷全國人民於不義,辜負已犧牲的抗日先烈的期許這一點,就被世人所鄙視。較之於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就是以人民利益優先,為人民考慮,所以最終才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堅定的跟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腳步,一切聽黨指揮,堅守黨的章程,聽從黨的指揮。我麼才能歷經一切的艱難險阻,依舊屹立於世界之林,使得我們如今迎來了和平富足的美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91189fe86d60a030c07d5bf383f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