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這張紅軍合影成為新化「革命老區」的證據

2019-07-18     婁底在看

蕭克將軍

紅軍攻克新化後蕭克將軍與將士們的合影

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著一幅紅六軍團高級指揮員在新化縣城留下的合影。正是這幅珍貴的照片,為新化縣確定為革命老區縣和國家重點貧困縣提供了關鍵的物證。69年前,紅軍為何在新化縣城留了影,照片又是如何保存至今的,這裡面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紅軍攻占新化縣城,留下珍貴照片

1935年11月19日,開闢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前其番號為紅二、六軍團)按照中央的指示,在桑植縣開始長征。部隊在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的率領下,渡過沅水,兵分兩路,紅六軍團經安化縣向新化縣方向進軍。11月27日,紅六軍團在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的率領下攻占了新化縣城,司令部設在「老屋陳家「(今縣總工會所在地)。當時,蕭克、王震都是年僅26歲的青年將領,由於兩人密切合作和果斷指揮,突圍戰鬥打得機動靈活,所向披靡,大家心裡都很高興。利用這難得的休整空隙,蕭克、王震和師團以上22名指揮員和一名警衛員,聚集在司令部前的空坪里,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照片上題名「南征勝利占領新化城紀念攝影,二十四年十一月」。

據記載,在三大主力紅軍長征途中留下紅軍高級指揮員集體照片,這是僅有的一次。集體留影后,團政治部主任夏曦等指揮員就英勇犧牲了。這張照片上的倖存者,建國後蕭克、王震被授予上將軍銜,周仁傑等8人被授予中將、少將軍銜。

雜旮旯里找出珍貴的底片

這張照片是當時新化一個有進步思想的攝影師胡永康拍攝的。胡永康年輕時在益陽教書,從一個牧師那裡學會了照像。後因參加「五四運動」被國民黨政府追查,就跑回新化辦起了水月樓照相館。他解放前曾經被迫集體報名加入過國民黨,但一直沒有參加任何活動。解放初期,因基層「左」的錯誤方針,胡永康被定為工商業地主成分,後又被判刑三年。出獄後正逢全國上下開展「公私合營」運動,新化縣政府鑒於胡的出身和被判刑等情況,決定不讓他參加「公私合營」。胡永康心中很不平靜,總想找些證據來證明自己是支持革命的,自然很快想到了1935年拍攝過的這張照片。於是,他花了好多天時間,在照相館底片倉庫里仔細地尋找。那是一間有20多平方米大小的房子,層層堆滿了盒裝編號的底片。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從一堆塵封的盒子裡終於找到了「1935年」的底片,按編號順序很快找到了這張底片,他欣喜地把底片送到縣裡,經過沖洗鑑定,得到了確證,縣裡立即對他進行了表揚,並吸收他參加了「公私合營」。

這張歷史照片經新化縣政府收集後,即向專區、省政府逐級報送,最後送交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並複製展出。

這張照片成了新化確定為革命老區的重要物證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新化農村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但因抽樣調查代表性不夠,一直沒有進入國家和省定貧困縣的行列。當時,國務院確定一般貧困縣的標準農村人均年純收入在300元以內,而老區貧困縣則為350元。新化縣在這兩個標準的臨界線左右,必須先確定為革命老區縣,才有可能爭取國家貧困縣,從而得到國家的扶持。於是,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當時的縣扶貧辦主任楊國吾帶領有關人員按照革命老區縣的三個條件,在全縣範圍內進行社會調查,搜集革命史料。在先後收集到的72張歷史圖片中,就有新化縣文物管理幹部曾磊提供的這張紅六軍團高級指揮員在新化合影的復件。那是他1976年元月參加全省關於紅軍長征史料調查工作會議時,設法獲得的照片複製件。

這張照片為新化縣被認定為革命老區縣提供了重要依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新化縣爭取列為革命老區縣和國家重點貧困縣的過程中,楊國吾隨有關領導去北京彙報,每次都要攜帶包括這張照片在內的許多歷史資料。他們通過多種渠道聯繫,拜會蕭克、王震等中央領導同志,便把奉送這張照片作為「見面禮」。蕭克、王震等領導對新化縣申報革命老區縣和國家重點貧困縣給予了支持。

在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下,國務院和省政府於1994年正式作出決定,對新化縣革命老區實施大規模、有計劃、分步驟的扶貧攻堅。紅軍長徵到新化,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也給婁底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exWFWwBmyVoG_1ZYG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