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成色,「干」出來的精彩

2023-01-17     中國菏澤網

原標題:山東的成色,「干」出來的精彩

衡量一個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成色,各種指標很多。 但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有沒有重大的標誌性成果。

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五年發展成績,概括提煉的「三大標誌性成果」,格外引人關註:

一是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獲得重大進展;

二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重大成效;

三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

可以看到,三大標誌性成果,一一對應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厚望重託,對應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

國家要求山東做什麼,山東就著力做好什麼。從這三大標誌性成果,來打量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有準頭,有分量,有說服力!

看成色,先要看角色。角色不同,定位不同,干法就不同。

這份成色,山東是怎麼干出來的?

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獲得重大進展,是實幹出來的。

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山東定位是龍頭。昂起龍頭走在前,保黃河安瀾,保黃河水量,保黃河水乾淨,保沿黃人民群眾日子好、地方發展好,保黃河文化傳承弘揚好這「五保」,每一步、哪一項,都不能虛了。

看60萬灘區群眾喜圓「安居夢」,沿黃兩岸收穫「穩穩的幸福」;看東營,黃河口億噸級油田不採了,「四水四定」落實落地,蹚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子;看沿黃生態廊道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紮實推進,美麗景觀串起生態安全屏障;看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明顯提升,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下好生態保護「先手棋」,答好高質量發展「必答題」,山東用實打實的舉措,踐行著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重大成效,是苦幹出來的。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山東定位是打頭陣、做示範。進展如何,在全國範圍內都有樣本意義。

五年來,山東關停治理「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萬元GDP能耗下降18.4%;「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數字經濟規模增長40%以上……升降之間,全省經濟結構、質量呈現出趨勢性、關鍵性變化,高質量發展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這樣的成績,鐫刻在齊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冬日的海風中,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的煙台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工地上熱火朝天,這一山東石化產業「航母」已雛形漸顯;曾經的老工業基地淄博市,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新「四強」產業,取代了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引擎。

回過頭來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過程固然痛苦,但如果沒有對落後產能的淘汰,就不會有「十強產業」的持續壯大,如果沒有當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就不會有今日從「笨重」走向「輕盈」的蛻變。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現重大突破,則是主動干出來的。

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去年,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落地山東。為什麼是山東?

看一看齊魯大地的發展圖景,世界首個電磁橇設施在濟南成功運行,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全球首個深遠海風光同場漂浮式光伏項目在煙台發出第一度電,第一台擁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的中國重汽雪蠟車在山東誕生……

當越來越多「首個」「第一」出現在山東,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會花落山東。面對困難不等不靠,搶抓機遇主動出擊,山東高質量發展底氣充盈、步伐鏗鏘、前景光明。

總的看,這成色、那成色,其實都是億萬山東人民一起干出來的。

成績和突破,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億多山東人抱團衝鋒、群策群力,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用自律自強、敢闖敢試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

這五年,山東經歷過爬坡過坎的跌宕、滾石上山的艱難,也承受著轉型發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成長之痛」,但山東上下團結一心,拼搏進取,用腳踏實地的奮鬥,書寫著歷史的非凡變革。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上兩個萬億大台階,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8048公里,城鎮新增就業連年超過120萬人……

這樣的成績,由一億多山東人民共同寫就。他們是在市場大潮中勇搏激流的企業家,是在流水線上組裝零件的工人,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是「你」也是「我」。

當全省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倒團結奮進的山東人民,沒有什麼挑戰能阻擋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奔涌洪流。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ecd8c64045c450fd8f9493b23035a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