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剛好,又中招乙流!」醫生提醒:出現這個症狀千萬別拖

2024-01-11     威海新聞網

原標題:「甲流剛好,又中招乙流!」醫生提醒:出現這個症狀千萬別拖

「甲流剛好,又中招乙流!」醫生提醒:出現這個症狀千萬別拖

近日,話題#孩子甲流剛好又中招乙流#衝上熱搜。

國家流感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一段時間流感呈上升趨勢,其中檢出的流感病毒,以甲流(H3N2 亞型)為主,但乙流B(Victoria 系)占比持續升高。河北省兒童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牛波表示,「近期,醫院就診的患兒中,主要是腺病毒、乙流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乙流感染的患兒確有增加。」

有患者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頭縫裡都疼」。還有患者表示,乙流一晚上就能高燒。

乙流到底是什麼,如何預防,流感和普通感冒如何區分,以及如果孩子不幸中招,我們該怎麼辦。

乙流是怎麼回事?

和甲流有什麼不同?

之前我們比較常聽說的是「甲流」,現在怎麼又出來個「乙流」?

甲流、乙流都是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但一般來說,甲流更容易爆發大範圍流行,病情也更重一些。所以,這些年大家往往比較關注的是甲流。

同為流感病毒,乙流在症狀上和甲流很相似,發熱、咳嗽、流鼻涕/鼻塞也是乙型流感的主要症狀(高熱約占 87.5% )。

但比較特殊的是,乙流起病急(潛伏期短)、症狀變化快,畏寒、發熱,24 小時,甚至幾小時內體溫就能升到 40℃!

一部分乙流患兒還會表現為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噁心及嘔吐)。

那麼剛得過甲流,還會感染乙流嗎?專家表示,一個月以內重複感染兩種病毒的機率很小,三個月內感染過甲流的人有再次感染乙流的可能。

醫生:出現暴發機率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提到,「相對來說,甲流更容易引起流感病例高發,傳播速度也更快,乙流出現暴發機率低,傳播也相對慢。」

甲流和乙流的症狀差別不大,很難根據臨床表現去鑑別,還是需要配合檢驗來診斷。一些家長擔心醫院檢測的時間比較久,就在家自行幫孩子檢測,但部分家長標本採集的過程是不規範的,可能出現』假陰性』的情況,從而耽誤了治療。專家介紹,甲流和乙流有相應的抗病毒藥物,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還是建議帶孩子來醫院檢查,結合血常規進行診斷。

萬一中招,吃什麼藥抗流感?

目前口服的抗流感病毒的藥物,有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兩種,對甲流、乙流都有效果。

用藥的時機也很重要,抗流感藥的作用是抑制病毒複製,有 48 小時的「窗口期」。超過這個時間,病毒複製的數量已經很多了,藥效可能會打折扣。

所以,孩子出現發燒等症狀之後,最好儘快確診,儘快在醫生指導下用上抗流感藥。

除了抗流感藥,

還可以用什麼藥?

確診流感之後,即便用上了抗病毒藥物,也不是立竿見影就能好的。病毒只是被抑制了,不是被徹底消滅了。

發熱、咳嗽等症狀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期間,咱們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護理,緩解症狀。

同時要避免交叉感染,一人得流感,全家戴口罩,記得分餐食、勤洗手洗鼻,房間內也需要做好消毒措施。

最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預防。平時多引導孩子勤洗手、常運動、去人多的地方記得戴口罩,家裡經常開窗通風等,孩子中招的幾率會大大減少!

來源:首都教育、山東教育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ec9900686879d54cba86abf09aca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