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0年最好的諜戰劇排座次:《偽裝者》第九,《潛伏》第二

2023-11-13   電影番茄

原標題:給30年最好的諜戰劇排座次:《偽裝者》第九,《潛伏》第二

在國劇歷史上,有一種電視劇類型,有著無比輝煌的戰績。

不夸地說,只要看過國產電視劇,就肯定看過這個類型劇,那就是諜戰劇

諜戰劇不僅容易聚齊所有的商業元素,還有細膩嚴謹的邏輯思維。

在動作、槍戰、追車等等刺激戲碼的加持下,其內核,往往是更高層面的東西。

所以,看諜戰劇,總有其他劇無法比擬的代入感。

跟著導演的思路,我們很容易沉浸在劇中,判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會被發現,誰可能犧牲。

也很容易因為這群人曾經為心中信仰犧牲的偉大精神和無與倫比的鬥爭熱情。

雖然這些年,諜戰劇漸漸式微,但在歷史上,有很多出色的諜戰劇。

今天,番茄君就聊一下過去30年中,最好的十部諜戰劇

排名依據豆瓣評分和觀眾評價,我們從第10部開始:

10、《懸崖》豆瓣8.5

2012年的白玉蘭頒獎禮上,爆出了大冷門。

宋佳憑藉在一部諜戰劇中的精彩演出,擊敗了當年大熱《甄嬛傳》里的孫儷,拿到了白玉蘭視後。

即便過了11年,不少觀眾還對此忿忿不平,覺得孫儷理應獲獎,但當年宋佳的這部劇,真的不弱。

它就是《懸崖》。

這是一部張嘉益、宋佳和詠梅合作的諜戰劇,它的影版《懸崖之上》,想必不少觀眾已經看過。

但電視劇《懸崖》,即便放在諜戰劇歷史上,也是很優秀的存在。

《懸崖》的好,強在質感,並不僅僅是劇情。

劇中主角周乙的生存環境,是大家並不熟悉的「偽滿洲國」,無論是火車、警察廳還是索菲亞教堂,鏡頭中這些偏向於國外元素風情的展現,讓壓抑的氛圍和混亂的時代完成了互文,這是《懸崖》代入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於其他諜戰劇中的驚心動魄,周乙的重要任務,不僅僅是一個個情報節點,更是生存,在張嘉益的精準演繹下,周乙的每一個肢體動作和眼神,都充滿了故事感和時代感。

這讓觀眾看《懸崖》,有一種看電影的錯覺,劇中有不少經典的鏡頭,讓人終生難忘,比如周乙審訊自己妻子孫悅劍的場景。

所以,《懸崖》值得登上這份榜單,哪怕放在今天,它也是值得N刷的諜戰劇。

09、《偽裝者》豆瓣8.6

2015年對諜戰來說,並不是發展的巔峰期,但這一年,一部比較「另類」的諜戰劇橫空出世,不僅爆火全年,還捧紅了不少演員。

它就是《偽裝者》。

為什麼說它另類?因為本質上,它既是一部抗戰劇,也是一部諜戰劇。

《偽裝者》講述的是明家四兄妹,在各方勢力中運籌帷幄,實現家國情懷的故事。

劇中,不僅有劍拔弩張的懸疑角力,更有姐妹和兄弟親情,以及小弟的最終成長,這所有元素結合在一起,讓觀眾欣賞到了一部與之前諜戰劇氣質不同的國劇盛宴,有讓人眼前一亮之感。

另外,《偽裝者》自然也有一定的「偶像」屬性,尤其是靳東飾演的這個角色,不僅長相帥氣,而且運籌帷幄,風流倜儻,自信篤定,身兼三重身份卻永遠淡定從容,人物魅力度爆表。

雖然劇中有些不合邏輯的內容,但在精緻的質量下,這些內容也很容易被觀眾忽略,靳東也是因為《偽裝者》這部劇一炮而紅,從此躋身一線。

自《偽裝者》之後,偶像式諜戰劇迎來爆發,也有不少諜戰劇,想要通過《偽裝者》的模式,走同樣的道路,不過無一例外,最終折戟。

可以說,《偽裝者》是諜戰劇和偶像劇結合過程中的一個意外,它的火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08、《誓言無聲》豆瓣8.6

不少觀眾認為,諜戰劇巔峰的到來,是因為《潛伏》,其實2002年的這部《誓言無聲》,才是諜戰劇真正的開山鼻祖。

這部劇講述的並非戰爭年代的諜戰,而是20世紀50年代,我國公安與間諜的鬥智斗勇。

相比於之後商業化的諜戰劇,《誓言無聲》的最大特點,只有四個字:細膩平實。

它的驚心動魄,全都藏在猶如日常的普通生活里,而導演毛衛寧,沒有刻意追求戲劇化衝突,反而將「諜戰」這個距離我們很遙遠的故事,結合到了普通生活里。

沒有故弄玄虛的懸疑線,《誓言無聲》只是通過緊湊的情節,穩紮穩打推進的故事以及克制的鏡頭語言,將一個完整的諜戰故事,呈現在我們面前。

也不像現如今的諜戰劇,動不動陷入三角戀情,《誓言無聲》中的情感,都極其平實,它謳歌的愛情,在不經意間悄然發芽,積澱,然後在角色的相處中越來越醇厚,引人入勝。

通過這部劇,我們感嘆於從事特殊職業人們的高尚人格和堅定意志,也感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負重前行」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正如主角許子風所說:我自己都不是我的,你自己也不是你的。我們都是國家的、人民的。

這些話,放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既讓人熱淚盈眶,也讓人感動不已。

這部我國諜戰劇的「開山之作」,是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的,今天即便再拿出來看,也絲毫沒有錯愕感,這就是經典好劇的魅力所在。

07、《風箏》豆瓣8.8

說起諜戰,有一個人繞不過去,那就是柳雲龍。

他是我國諜戰劇歷史上,作品最豐富,質量最高的導演和演員之一,這部《風箏》,就是談起「諜戰」,必不會錯過的一部劇。

《風箏》的背景跨越30年,真正的諜戰戲份,其實在前20集,也就是1946年左右的重慶展開。

《風箏》之所以留名諜戰影史,兩個特點功不可沒。

其一,是充足的諜戰情節和特工的掙扎。

《風箏》的結構很像《無間道》,尤其在切入點上,以鄭耀先的和自己同志對接的一句「我忍了十年」開始,一下子將人拉入到特工人員的隱忍中。

《風箏》中的諜戰戲份真實而又緊張,爾虞我詐,鬥智斗勇的情節層出不窮,智鬥氣氛在線,懸疑環環相扣,讓人神經緊繃,無法放鬆。

而且,處於國民黨內部的鄭耀先,其實是一隻「斷了線」的風箏,他始終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在亂世前行,他內心的複雜和深沉,是其他諜戰劇無法挖掘的。

其二,是對戰爭的反思。

《風箏》的後半段,鄭耀先以周志乾的身份,繼續從事間諜抓捕工作。

這一段,商業元素已經開始弱化,實際上真正探索的,是對戰爭的反思。

鄭耀先為了這個新世界失去了一切,在取得勝利後,劇的方向開始慢慢從對勝利的讚美,轉移到對特工人性的描寫和對戰爭的探討上。

那些推動勝利的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在這個新世界,他們又該如何自處?

一個個問題被拋出,柳雲龍最終也沒有解決,而是把話題留給了觀眾。

這部分,也真正拔高了《風箏》的內核,讓它從一部單純的諜戰劇,變成了一部有思想深度的國劇。

諜戰不只是打打殺殺,每一個特工,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而在諜戰的世界裡,最稀有的,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在這一點上,柳雲龍做得,比國內大多數諜戰劇導演都要高明。

06、《北平無戰事》豆瓣9.0

《北平無戰事》這部劇有很大的名聲,他高評分的背後,一方面是編劇劉和平對故事精準而又客觀的把控,另一方面則是一大堆老戲骨十分精彩的演出。

準確來說,《北平無戰事》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諜戰劇,裡面夾雜著大時代大家族的生存和處事,混雜著不同政治勢力的爭鬥,也有人性在時代大潮裹挾下的擰巴和順從。

之所以沾上「諜戰」的影子,是因為片中的兩個主角,方孟敖和謝培東,都是地下黨員,這也讓這部劇,成了「諜戰」劇中的又一部經典。

《北平無戰事》擁有極其龐大的卡司陣容,陳寶國、劉燁、焦晃、倪大紅、王慶祥、程煜、祖峰、董勇、李晨、王凱、王勁松、馬少驊……

你甚至無法全部叫出明星演員的名字,尤其陳寶國,一幕一個表情,將演技發揮到了極致。

而通過方孟敖的身份,所見所聞和經歷,也躍然於熒幕。

劉和平曾說,自己寫《北平無戰事》儘量做到客觀。

這種客觀,是支持這部劇出圈的底氣,也讓觀眾們真正看到,為什麼當時無比強大的國民黨,會轟然倒塌。

看完《北平無戰事》,再去了解當時背景下,國民黨內部的紛爭,以及蔣經國的成長史,無論對人物還是歷史,都會別有一番認知。

這也是《北平無戰事》穿透紙背的現實力量。

05、《暗算》豆瓣9.0

又是柳雲龍,在很多柳雲龍粉絲心裡,《暗算》是當下排名前三的諜戰劇。

當然,這一點見仁見智,雖然在番茄君看來,《暗算》在劇本層面還有不少瑕疵,但這不能掩蓋它是一部優秀諜戰劇的事實。

作為諜戰劇,《暗算》敘事手法十分新奇,它採用了「三幕劇」的形式,分為《聽風》、《看風》、《捕風》三個篇章。

其中,《聽風》的背景設定在建國初期抗美援朝之時,其核心人物阿炳身上,透著一股宿命般的悲涼感。

《看風》背景在三年災害時期,也是在這個篇章中,陳數的黃依依,成了不少觀眾心裡永恆的經典形象。

《捕風》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1927年安在天的父親錢之江遞送情報,與國民黨鬥智斗勇的故事。

三個篇章看似關係不大,其實一脈相承,所謂安在天,其實是不少我黨特工影子的合集,更是對從戰爭時期到和平年代,所有為新中國的解放和發展事業獻出青春和熱血的英雄的讚歌。

看完全劇,會發現《暗算》的氣質無比渾厚,無比蒼涼,裡面既有家國情懷的複雜,也有個體命運的悲嘆,是真正諜戰劇的巔峰之作。

04、《紅色》豆瓣9.1

在這份名單中,終於能見到一部與柳雲龍關係不大的頂級諜戰了,它就是《紅色》。

出演的還是當時並不讓人臉熟的張魯一,而《紅色》的故事,頗有點「爽文男主」的意思。

它講述了一個智商超群的小會計,在我黨特工的感染下,在風起雲湧的上海與日本人周旋,並成功保全抗日物資和重要名冊的故事。

雖然看故事像是脫離實際的網文情節,但本劇的故事娓娓道來,人物塑造豐滿立體,絲毫沒有「神劇」的影子,反而異常吸引人。

雖然打著「抗日」、「諜戰」的標籤,《紅色》本質上,是幾個人在上海淪陷的戰爭歲月中,不同於常人的人生際遇和成長變遷。

因為有人物改變和成長的標籤,從小會計徐天的身上,我們反而看到了那個年代,地下黨員們工作環境的兇險,信仰的堅定以及能力的超群。

《紅色》中有家長里短,有生活滋味,就連愛情戲,也演得好像生活劇。

可真實世界中,只有沉靜在市井氣里的兇險,和普通的生活形成互文,形成對照。

前腳還在鬥智斗勇,後腳又要面對生活的雞毛蒜皮,這才是特工們的日常。

《紅色》中的所有人物,都有極其豐富的個性和生動的表演,這給這部劇加分不少,說它是諜戰戀愛劇也好,說它是抗日生活劇也罷,都改變不了它改變諜戰劇生態,吸引觀眾花時間研究劇情、人物,並沉浸在劇集故事中的事實。

劇荒的觀眾,如果翻出這部劇再品味,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03、《黎明之前》豆瓣9.2

豆瓣9.2,在諜戰劇這個類型中,《黎明之前》算是前三甲的神劇。

之所以是神劇,是因為《黎明之前》對諜戰的理解,與其他諜戰劇,不在一個層次。

《黎明之前》的故事,有一種反差感,所有複雜的關係,都集中在曾經親密的兩個人身上,比如劉新傑和譚忠恕,這兩人是同鄉、同學、同事、親如兄弟,卻因為信仰不同,而站到了對立面。

天下大勢之下,個體的能力似乎有影響,但影響卻不大,就像譚忠恕一樣,即便有能力,有雄心,最終也無法改變時代更迭的現實。

除此之外,《黎明之前》的細節,值得推敲,因為國共雙方的間諜,都保持著一種很高水準的能力和氣場,他們就像高手下棋一般,每一步都深思熟慮,諜戰素養極其專業。

從設局布陣到調兵遣將,環環相扣,甚是刺激,這也給《黎明之前》打好了關於「諜戰」的基底。

而《黎明之前》的台詞設計,也頗有餘味,從台詞身上,能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的台詞,劇中有很多,例子根本舉不完。

更重要的是,《黎明之前》的內核,起於諜戰,但高於諜戰,借著「黎明」這個話題,通過兩人的關係,它似乎在暗喻那種相愛相殺,那種本是兄弟卻不得不刀劍相向的無奈。

這是在諜戰劇中,對時代分析最為形象,又最為精準的一部,沒有之一。

所以,《黎明之前》進入前三,無可厚非,番茄君個人,也對這部劇喜愛有加。

02、《潛伏》豆瓣9.4

《潛伏》人盡皆知,番茄君就不從大家都知道的方面,評述他的優點了。

講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或許會讓大家對《潛伏》這個9.4,有別樣的理解。

余則成,其實並不是個偉光正的人物,他雖然一心為國,但日本人投降後,他最大的願望,無非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可當他看到呂宗方的捨生取義,看到秋掌柜、左藍,他被信仰重新感召,成為革命隊伍里最堅定的一員。

這種轉變,是《潛伏》人物形象的基石,也正因如此,大家對余則成的情感,要深厚很多,因為他像極了一個普通人。

另外,《潛伏》包羅萬象,在諜戰層面,它沒有邏輯漏洞,沒有虛假情節,甚至沒有太多動作場景,它的諜戰,包羅在辦公室政治里,包羅在小夫妻生活里,也包羅在官場文化、人情世故、酒桌文化、市井生活中。

每一個歷史細節,都是它諜戰的籌碼,每一個表情狀態,都是諜戰的底氣,這是《潛伏》最吸引人的地方。

雖然余則成最後的結局,讓人意難平,但這往往,是大多數特工的最終歸宿。

所以,《潛伏》是大家公認的神劇,也正是這樣的電視劇,對得起那些,為國為家奮鬥犧牲的英烈們。

01、《無悔追蹤》豆瓣9.4

番茄君曾用很長的篇幅,細緻講述過《無悔追蹤》這部劇的內容。

在它和《潛伏》之間,我最終選擇將它放在諜戰劇的第一位,並不是因為它多優秀,而是因為這部劇,改變了大家對「諜戰」的認知。

這部劇上線於1995年,距離現在已經有28年了,但它的很多劇情和手法,卻十分高明,高明到無法模仿。

20集雖然不長,但卻讓這部劇,以最高的分數,居於「諜戰」的食物鏈頂端。

或許大家都要問一句:為什麼?

本質上說,《無悔追蹤》是披著諜戰外衣的年代劇,因為劇中關於傳統意義上「諜戰」的部分很少,大多數講的是家長里短。

新中國成立後,警察肖大力(劉佩琦 飾)為了追查國民黨特務馮靜波(王志文 飾),跟他搬進了一個胡同,成了鄰居。

他在生活中觀察著這個「教書匠」的一舉一動,並從生活的蛛絲馬跡里,尋找他是特務的證據,這一找40年時間,不僅把兩人找成了好鄰居好朋友,更讓他們有了一種超越朋友的特殊關係。

《無悔追蹤》將一起追諜事件,延長了幾十年,藉助社會風貌及時代變遷,講述了國民黨生活在新中國後,對目標任務感的幻滅,而肖大力身上那種鍥而不捨的追諜精神,反而讓每個人心生敬意。

全劇沒有一個多餘鏡頭,沒有一句多餘台詞,有人評價:大陸電視劇無出其右者。

歷史沉澱下來的,總是善良美好的東西,就像最後,垂垂老矣的馮靜波自首的時候一樣。

「無悔追蹤」終有了結果,這也是導演和編劇,對我們這個時代,致以的最大敬意。

從93年到今年這30年間,「諜戰」這個類型中,爆款頻出。

讓觀眾驚喜的是,幾乎每一部諜戰劇,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或將「諜戰」這種類型發揮到極致,或與其他類型劇結合,綻放出了不同的火花。

作為懸疑的一個子類型,這些優秀的諜戰劇,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空間。

雖然現如今,諜戰劇已經式微,但番茄君相信,劇的發展就是一條正弦曲線,有波谷,一定會有波峰。

期待國產諜戰再次閃耀的時刻。

也希望我們珍惜,那個年代,先輩們浴血奮鬥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