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油車的人越來越少了?這三大決定性因素或許是最好的解釋

2023-12-15     優視汽車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在2021年底的時候說過:「我完全想不出,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還有什麼好?搞不明白現在為什麼還有人會買油車」?雖然當時我對這句話也不是很認同,甚至覺得有些過於激進,但隨著時間過去2年,眼下再來看汽車市場的銷售情況時卻又會發現,好像當年李斌說的也是有那麼幾分道理。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就在於,今年以來國內買油車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而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卻是在不斷地提升,這顯然也就釋放出了一個信號,即:大家的購車方向開始從傳統的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所轉變。

通過一組最直觀的數據我們就能夠看到,10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了37.7%,相較去年同期30.2%的滲透率,足足提升了有7.5個百分點。那這意味著什麼呢?通俗點來說,這意味著我國現在每賣出100台汽車,就有大約40台是新能源車型,而燃油車的市場占有率卻下降到了60%,這你敢相信嗎?因此,新能源車滲透速度這麼快,也就難怪很多人會唱衰燃油車了。

或許到這還是有很多人不懂,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開始買新能源車,而願意選擇傳統燃油車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呢?在我看來,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之所以會增長這麼快,離不開三大決定性因素,它們分別是政策因素(免購置稅,能上綠牌)成本因素(充電比加油便宜)體驗因素(加速快、安靜、智能化程度高)

首先是政策因素方面。由於國家鼓勵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實現和完成對國外燃油車企的「彎道超車」,所以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購買新能源車也是免搖號的,而這便讓之前那些在大城市很難擁有一台燃油車的人擁有了買車的機會。

再就是,國家現在對於購買新能源汽車仍然實行免徵購置稅的購車優惠政策,這樣一來,一台20萬的車差不多就能夠省下2萬左右的購置稅。所以在政策利好的導向因素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放棄購買傳統燃油車而轉投新能源車的「懷抱」,也就有跡可循了。

其次是用車成本因素。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油價很貴,而且短時間內並不會下降,這便讓很多沒買車的人開始擔心用起車來的實際成本。要知道,油車跑一公里,最少也得3、4毛錢,折回成每百公里就是三四十塊,那一個月上下班就以最少跑500公里來計算,也得200多塊,成本並不低。

可電車呢?跑一公里也就幾分錢、1毛錢,那每百公里下來,成本也就10塊錢,三四百公里也才三四十塊。加上電車的維護保養成本極低,每5000公里做1次保養也就100多塊,所以說,電車極低的用車成本真心是燃油車所不能比的,也就難怪,買電車的人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以前用油車的日子了。

最後在體驗因素方面,電車的優勢相比油車也不是強了一星半點。就拿車內的靜謐程度來說,你油車哪怕風噪、胎噪控制得再低,可發動機的噪音總免不了。但電車,由於其天生就沒有發動機的結構特性,所以在行駛時你壓根就不會感覺到它有聲音,這便使得車內的靜謐性程度能上升一個等級。因此,為什麼買電車的人越來越多,車內的安靜程度或許也是很多人所衡量的一大點。

還有就是,電車的智能化程度普遍比油車要更高,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跟車企當下主攻方向是電車而不是油車有關,也跟電車廠家普遍是新勢力、擁有更開放和創新的思維邏輯和企業經營理念有所關聯。

畢竟,在傳統車企里,一台車從立項到開發,需要漫長的周期,但像現如今的蔚來、理想,他們車打的就是一個「快、准、狠」,因為晚了市場就被別人給搶走了。所以很顯然,賣電車和賣油車完全是兩套思路,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車能起來,而油車卻慢慢不行了的原因。

寫在最後:總言之,從政策、成本、體驗、技術、基礎設施等綜合因素來看,當下的混動車型已經具備了替代燃油車的所有條件。而隨著越來越多充電網絡和超充樁的建設、800V高壓平台的推出,以及換電站的鋪設,純電車的普及條件也變得愈發成熟。所以,為什麼當下買油車的人越來越少了?原因大概也就是以上這些因素了。最後,不知道你們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評論區里留言說說吧,咱們一起來交流探討下。(文/優視汽車 大卓)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de17340a5ada4267b12f9afb0cab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