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蒙台梭利曾經說過,孩子的性格缺陷,和他早期犯錯時經受的錯誤對待有關。
孩子上學後,最怕的事情就是被叫家長。或是因為學習問題,或是調皮搗蛋被老師抓到,免不了會被批評和責罰。
不過,老師也可能有看錯的時候,不小心冤枉了孩子。此時家長的反應和做法,對孩子來說很關鍵。
男孩被老師懷疑喝酒,父親把他帶去交警隊檢測
一名學生在學校里被老師懷疑喝酒,老師找家長去學校後,男孩卻矢口否認,表示自己沒喝酒。
學生在校內飲酒不僅違反校規,且對自身和同學都有很不好的影響。當家長的不希望孩子犯錯,但也想看個究竟,才能確定孩子是否喝酒了。
於是,爸爸帶著男孩來到交通隊,孩子是不是在撒謊,當場一測便知。
這位家長表現得比較淡定,真相沒有出來之前,並沒有因為老師的話,就過多苛責男孩。
交警檢測出男孩沒有喝酒後,家長也跟著鬆了口氣,這樣孩子就可以回學校繼續上課了,網友對這位家長的做法讚不絕口。
糖媽見過一些學生曾被老師冤枉,但家長來到學校後,卻二話不說直接把孩子打一頓。
很多學生因此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差的印象,直到畢業之後還有心理陰影。而這位父親的做法,既然孩子知道犯錯的後果很嚴重,同時也為孩子證明了清白。
當孩子被「冤枉」,親子間的信任太重要了
孩子在學校里的一舉一動家長看不到,便會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絕大多數孩子的本質並不壞。當他被外人有意或者無意冤枉時,父母的信任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拿一個常見情況來舉例,就能發現家長們的做法差別有多大。
一個之前學習成績普普通通的孩子,在測驗中考出了特別好的成績,老師懷疑他「作弊」,直接給了0分。
有些家長就會逼問孩子到底有沒有抄,直接批評孩子的品質有問題,就算孩子再怎麼解釋也不會聽。
而有些家長選擇「用事實說話」,先回憶孩子近期的學習狀態,再以求證心理,讓孩子把題目再做一遍。
確定孩子的實力後,再去和老師解釋孩子沒有作弊,用良好的溝通化解老師對孩子的誤會。
這樣一來,就算是孩子此次考試是超常發揮的,「碰巧」拿了高分,也會有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否則如此冤枉孩子,反而會讓他產生「擺爛」心理。
孩子被老師「懷疑」和批評時,家長應該怎樣做?
家長經常因為教子心切而用錯方式,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老師,沒有弄清真相就責備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幾件事。
別因為自己的「面子」,讓孩子受委屈
許多家長被叫去學校後,憤怒的原因除了因為孩子,同時也是覺得自己「沒面子」。
結果,把原本的小事放大,翻舊帳、過重批評孩子。不僅沒有解決當下比較重要的問題,還會讓孩子受委屈,影響親子關係。
懲罰和批評別當眾進行
如果孩子需要,還他清白時可以當著大家的面,替他解釋。但切記,無論是孩子真的犯錯還是被誤會犯錯,都儘量別在公共場合批評他。
不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而是孩子也有自尊心。當眾責罵孩子,相當於把錯誤放大,影響孩子以後在集體中相處。
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對待孩子的犯錯,沒有錯就幫助孩子向老師證明出來,有錯了就好好商量,並相信孩子是可以改正的。
「信任」是孩子優秀的動力,家長別輕易懷疑他
其實老師能對一個孩子嚴格的監督和管教,起碼證明孩子沒有被「放棄」,只是有時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是很妥當。
心理學博士蘇珊·福沃特提出,孩子會認同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無論好壞,都會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也就是說,父母暗示和評價孩子是個怎樣的人,無論是誇獎還是詆毀,孩子都會慢慢真的向那個方向做出改變。
想要孩子變得優秀,既要讓孩子改正錯誤,同時也要給出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他可以通過努力越來越好。
從小就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才能對父母無話不談,更好教育和引導。
糖果媽媽心裡話:
語言的能力無比強大,一句話可以讓人心情跌入谷底,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被冤枉過嗎?你是怎麼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