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還能再戰

2023-08-30     娛樂硬糖

原標題:趙本山還能再戰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最近,短視頻火了一段趙本山給徒弟宋曉峰講戲的內容。

快66歲的趙本山親自示範三遍踩空。「你就當踩上了,其實就這麼個玩意兒。」老趙連做三遍,遍遍都像踩上了,但實際踏空,故做鎮定令人捧腹。宋曉峰卻仍未得要領,總是差點意思。

群眾的反饋也特別熱烈。「你還別說,這差距一下就出來了」、「不說我還以為第一下踩空是真的踩空了」、「真的是藝術家,這一踩誰都不行」……當然也有人咂摸,「徒弟這時候只能演得不好。嗐!這人情世故讓你拿捏得死死的啊。可不嘛,趙本山示範一遍,宋曉峰立馬青出於藍,那就不是「本山傳藝」,而是「洛桑學藝」了。

不管怎麼樣,這個大年三十唯一一個能讓人停止放炮的男人,再次帶著他的作品回來了。由趙本山領銜,趙家班全員上陣的古裝武俠輕喜劇《鵲刀門傳奇》豆瓣開分8.1,再次彰顯了「喜劇之王」寶刀不老的實力。

有個片段,趙本山飾演的西門長在對宋曉峰飾演的趙德柱說:「要不你還叫趙柱吧!」趙德柱問為啥,西門長在一臉嫌棄:「你自己缺啥不知道嘛!」這活兒你要換其他演員來,絕對爛梗。可由趙本山來,那就是精妙的節奏掌握,讓你不笑都不行。百分百的「人保活兒」,即用五六分的文本,演繹出八九分的喜劇效果。

在《鵲刀門傳奇》的熱評里,有人說「套路,但有誠意,比詐騙麻花強」,言外之意是被今年麻花系的《超能一家人》給整審美疲勞了。硬糖君無意將開心麻花和趙家班強行對比,但在麻花系的「文本勝利」多年後,《鵲刀門傳奇》確實證明了趙家班的「使活勝利」還能再使二十年。

東北人有自己的《武林外傳》

當看到劇中趙本山的瘋狂追求者名叫「公孫麗蓉」時,硬糖君繃不住了。老趙頭,你是不是也懷念90年代與趙麗蓉在春晚神仙打架的那些光輝歲月?只有「對家」不敢忘啊。

據統計,趙本山的春晚職業生涯共有16次小品奪冠,5次位居次席,其中這5次里有兩次都是輸趙麗蓉。1995年和1996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小品一等獎,連續兩次擊敗趙本山的都是趙麗蓉。

《鵲刀門傳奇》中,公孫麗蓉則對西門長海(趙本山分飾西門長海、長在兩兄弟)愛得深沉。由於西門長在假扮弟弟西門長海,不知前情,所以對公孫麗蓉生分,麗蓉大怒:「以前叫人家蓉兒,現在(新人勝舊人)叫人家公孫女俠!」哇,硬糖君一口老血噴螢幕上了。

整個劇看下來,頗有一種劇版《大笑江湖》的感覺,更有「歹毒」網友說年過花甲的西門長在就是老了的「李相夷」(《蓮花樓》男主)。雖然李相夷隱居遼東,擁有一堆徒弟的結局挺幸福的,可我尋思他年輕時說話也沒大碴子味兒啊!不過武功+做菜這兩個相同點,確實在江湖裡很難雷同。

事業心爆棚的弟弟西門長海,建立了鵲刀門。時值明中晚期,沿海倭患頻發,朝廷閹黨弄權。為了完成抗倭大業(核污水一排感覺更切合當下了),西門長海只好安排哥哥西門長在坐鎮鵲刀門假扮自己。而西門長在多年躺平,除了繼承了父親遼東第一面點師的技藝,對江湖紛擾半點興趣也無,只想找個老伴兒。

沒有武功的西門長在,卻要時刻假裝一代宗師西門長海,這個反差作為劇集的基調持續蔓延。而以無心武林的西門長在去觀察各門各派,無疑是一種對武俠的解構。

找老伴兒的彩禮都很貴,五百兩的美女寡婦相不起,三百兩的貞潔標兵配不上,西門長在直接問媒婆:「有沒有倒貼的?」好不容易參加比武大賽拿了頭名,第三名拿銀子、第二名領金子、第一名居然只有曹公公(楊樹林飾)的畫像一張。西門長在怒燒畫作,卻被徒弟玉郎(文松飾)告知那是「某伯虎」的畫作,萬兩畫作因為燒毀落款而一文不值。

求什麼沒什麼,不想來啥人家上趕著來。在趙本山和徒弟的嬉笑怒罵中,《鵲刀門傳奇》確實在觀看體驗上讓人傻樂。西門長在和趙德柱、郝盟和他媳婦兒四娘、西門柔、玉郎等人住在一起,每天發生各種江湖奇遇,然後用快樂消解嚴肅命題,頗有當年《武林外傳》的影子。

只是寧財神喜歡總結中心思想,每次結局都是佟掌柜和白展堂語重心長地勸說「發了瘋」的客棧成員,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外加腳踏實地云云。而在《鵲刀門傳奇》里,即便主角因為錯誤理念遭遇慘禍,也不會突然悟出點什麼。他們第二天就重啟了,然後繼續犯傻逗你樂。

換個宇宙的趙家班

古裝,給趙家班全員換了新皮膚。不僅相比現代裝更新鮮,而且有了更多天馬行空的發揮。《鄉村愛情故事》和《馬大帥》里的壞人能有多壞?頂多是好心辦壞事和人民內部矛盾。一到古代形勢可就複雜了,關係和矛盾立刻豐富起來。

鵲刀門有個對家叫天池幫,天池幫幫主高大毛(宋小寶飾)經常找鵲刀門麻煩。而東廠遼東分廠的曹公公,正欲掌握遼東武林動向,並暗中通倭養寇自重。在波譎雲詭的江湖裡,還可以看到人販子、職業打手、新媒體作者等各色人物登場。可以說,《鵲刀門傳奇》是趙家班多元宇宙的全新嘗試。

但劇集關注的人性弱點,依舊是鄉土倫理和雞毛蒜皮的小事。它不宏大,卻有足夠的共鳴性能夠與觀眾做好情感聯結。比如歷曉賀飾演的西門柔,是單純的花痴少女,渴望被楊過那樣的大俠拯救,但身邊只有宋曉峰版的楊過+程野版的雕。

高大毛與妻子多年不孕不育,每每賄賂大夫說「問題在女方身上」;西門長在只想找個老伴兒,為此經常讓鵲刀門在江湖上露臉,與西門長海的低調初衷相悖;姜玉郎有心拜師,卻遇到一個「功力盡喪」的師父,外加把他當成情敵的大師兄德柱。

江湖很大,人性很小。高大毛想找人廢掉西門長海的武功,把錢交給小舅子軒轅梅六(田娃飾)時,知道對方貪財,已經另給了辦事費;可梅六的貪心更大,盤剝之後已雇不到高大毛屬意的「十二煞」;豈料梅六的朋友又吃一層回扣,辦事的降級成「六傑」……層層轉包之下,最後請到三個瞎子(殺人轉包令人想起馮小剛的《迴響》),因為看不見,在路上耽誤了七八個時辰。

此時,正逢高大毛在幫派內大搞整風運動,為了提振士氣,讓徒弟們叫自己「西門長海」。門外瞎轉悠的三個瞎子聽到攻擊目標,衝進院子就給高大毛一陣暴揍。陰差陽錯之下,高大毛自己花錢請人把自己打了一頓,宋小寶無辜的表情讓整個故事的悲喜劇效果上升到頂點。

這是《鵲刀門傳奇》堪稱「封神」的一集,它完美解釋了為何「花再多錢也辦不好事」,以及人情系統對辦事效率的阻礙。更細節的是,每次乙方嫌甲方給的錢少,甲方就會許願「怡紅院最近來了一個小花蝶,那叫一個水靈,等辦成了帶你去玩」。反覆出現三次的「小花蝶」,成為了男性談事的籌碼。她從未出現過,卻是諷刺最厲害的一把刀。

趙本山諷刺三十年

喜劇的武器是諷刺,而三十年來這個活兒使得最好的人之一是趙本山。他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天賦和領悟,更是時勢造英雄。假以時日,沈騰的喜劇成就恐並不比趙本山差多遠。可三十年前,趙本山的諷刺有赤裸裸的《牛大叔提干》。三十年後,沈騰就只能不疼不癢地和馬麗打桌球了。

初登春晚,趙本山還沒有明顯的諷刺運用,他關注的是城市經濟發展下人們對傳統家庭關係的懷念。硬要說有什麼反思的話,那就是溫柔地抵抗現代浪潮對傳統溫情的衝擊。

1990年的《相親》,由二人轉的拉場戲《老男老女》改編而來,作品摒棄了原有的方言和髒話,反映出老年人被忽略的心理需求;1991年和1992年的趙本山春晚小品《小九老樂》和《我想有個家》也延續了「家」主題。

在春晚舞台成功立足後,趙本山開始嘗試討論社會問題,選擇性地批判現實。代表作是1995年的《牛大叔提干》和1996年的《三鞭子》,前者講述熱心樸實的農民牛大叔受村裡委託到廠里尋求幫助,卻因為他與馬經理長相相似,發現了城市裡的貪污腐敗。最後牛大叔知道那一桌菜沒有動過卻還要被倒掉的無言,更是讓觀眾於無聲處聽驚雷。

趙本山對時代發展有著異常敏銳的感受力,他在小品中營造了道德區間,禮貌又不失力度地批判了市場經濟對人性的侵蝕。從《昨天,今天,明天》中,黑土問誰給報銷火車票,到《買車》《賣拐》充斥的忽悠把戲,他的農民形象脫離了早期的單純變得複雜矛盾。既有可愛善良樂於奉獻的一面,也有斤斤計較的利己主義。

進入新千年後,趙本山的諷刺手法不再屢試不爽。90年代他對草根群體的塑造,還能夠在集體認同中規避風險,甚至滿足了部分觀看者的優越感。而在全球化浪潮下,人們對弱勢群體有了更深切的關懷,他們的笨拙和無助難以讓人大笑出聲。即便是大熱的「白雲黑土」系列,也時常令宋丹丹和他感到如履薄冰,至《火炬手》時已成強弩之末。

趙本山留在春晚舞台的最後一個現象級成功,應該是2009年《不差錢》對娛樂亂象的諷刺。為了上星光大道,人人心裡都住著一個畢姥爺。而直至今天,諷刺娛樂圈仍然是最安全的、最暢快的諷刺,實在不能不服趙本山的選題洞見。

作為一個相當長時期的共同國民記憶,趙本山現象可以說是時代的必然。他的登頂源於時代的需要,以及他對官方態度和民間意向的調和把握。他的謝幕也是時代腳步的碾壓和篩選,擅長諷刺的小品王進入了不需要諷刺存在的新階段。

聊以寬慰的是,他漫長的藝術生涯還在繼續。縱無犀利諷刺,終究博君一笑。也讓我們對人生的高潮低谷、年齡的力不從心,多些一笑而過的勇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dc64aad63a28532a16da15610b396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