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七年有付出有遺憾 再見姚主席 姚明會再見

2024-10-31     北京日報

中國籃球協會執委會31日舉行會議,完成負責人屆中調整,郭振明接替姚明擔任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表示,從今天起,他將不再擔任中國籃協主席一職,這是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做出的決定。在擔任中國籃協主席的七年時間裡,姚明面臨困難與挑戰,承受讚揚與批評,儘管結不盡如人意,但他的全力付出是毋庸置疑。如今,中國籃協的姚主席和大家說再見了,而在中國籃球未來發展道路上,姚明一定會和大家再相見。

當選籃協主席 眾望所歸

2017年2月23日,在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37歲的姚明全票當選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那也是中國籃協歷史上第一次由社會人士擔任主席。姚明的當選是水到渠成、眾望所歸的,從球員到管理者,姚明承擔過多種籃球角色,也熟悉國內外的籃球文化,他本人不但在國內有極高的威望,在國際上也成為中國籃球的名片。與會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表示,姚明當選中國籃協主席是中國籃球乃至中國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又一個標誌性事件,本次會議也必將成為中國籃球發展史、中國體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

新華社資料圖

當選中國籃協主席後,姚明出席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他:中國籃球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姚明回答說:「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2004年,外籍主帥哈里斯問我中國男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當時回答,最大的問題是好像沒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到處都是問題。」姚明隨後明確表示,目前比較迫切的可能是職業聯賽的改革,「當職業聯賽的改革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時,會達到一個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使更多的人投入、關心籃球運動,帶來更多的福利、想法和資源。」

成為籃協主席後,姚明推行了不少政策。他提出了《中國籃球「十四五」行動計劃》,旨在全面提升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包括國家隊建設、賽事體系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同時,他推動了CBA聯賽的管辦分離,賦予CBA公司辦賽權和商務權,他還優化了選秀制度,使更多年輕球員有機會進入CBA聯賽。他推行並實施的「雙國家集訓隊制」,通過紅隊與藍隊的分組訓練,來給予年輕球員更多國際比賽的鍛鍊機會。在2022年12月,中國籃協召開換屆會議,姚明成功連任第十屆中國籃協主席,到如今卸任,他在這個崗位任職了7年多。

七年任職付出 功過參半

國家隊成績直接代表著中國籃球改革的成效。國家隊成績不佳,很容易被視為改革不力,遭受輿論的巨大壓力,姚明也無法避免這樣的評判標準。

姚明任內被最多批評的就是中國男籃的成績下滑,2019年和2023年兩屆世界盃慘敗,連續無緣東京和巴黎奧運會。中國男籃在杭州亞運會上獲得銅牌後,姚明在接受採訪時曾談及辭職和擔責的問題:「我有兩種辦法可以承擔責任。第一種:辭職回家,上海離這(杭州)反正也挺近的。第二種:把這些東西和問題積累下來、分析出來,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 同樣是在姚明任內,中國三人女籃和中國女籃連創佳績:2019年6月,中國女隊奪得三人籃球世界盃冠軍,這是中國籃球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三人女籃奪得銅牌。2022年10月1日,中國女籃奪得世界盃亞軍,追平球隊歷史最佳戰績。

新華社資料圖

在任期內,姚明對於CBA以及中國籃球青訓工作的一些改革措施,收到成效。他對CBA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薪資制度規範化,效仿NBA建立工資帽,規範合同類型。推進體教融合,選秀制度化,擴寬大學生球員進入CBA的通道。聯賽商業化,「CBA2.0」一度搞得如火如荼,CBA聯賽保持了在國內體育市場中的重要地位。七年任期,姚明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不容磨滅。

姚明表示擔任中國籃協主席的經歷很寶貴,有不少收穫,遺憾的則是國家隊的成績和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中國籃協,主要還是基於對中國籃球未來的考慮。按照章程,姚明的第二屆任期還剩兩年左右,他希望為新班子留下一個完整的奧運周期,以便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姚明說,他對籃球的熱愛從未改變。中國籃球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國際交流、公益、青少年培訓、產業研究、文化等等,未來自己以其他方式參與籃球的機會還有很多。

來源:京報體育

記者:陳嘉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d963e13f233a3e02dbfdd5df9d7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