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土豪,向這家軟體巨頭出手了

2023-12-12     市界

原標題:中東土豪,向這家軟體巨頭出手了

還記得今年亞運會期間,來自卡達的富豪們在杭州展開的大手筆「掃貨」嗎?現在,中東土豪又出手了,不過這次瞄準的是國內的軟體行業。

12月1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企業管理雲SaaS(軟體即服務)公司金蝶國際發布公告稱,與卡達國主權財富基金卡達投資局(簡稱「QIA」)達成了最終協議。QIA通過旗下子公司Al-Rayyan Holding LLC,投資2億美元(約合15.62億港元),認購了金蝶國際約1.55億股新股。

這是QIA這家排行世界第九的中東基金,自2019年以來在國內最大的一項單筆股權投資;也是中東基金對國內軟體企業的最大單筆投資。

12月11日早間開市後,金蝶國際股價沖高,盤中最高一度達到11.48港元/股,上漲幅度10.60%。當日金蝶國際收報11.22元/股,漲幅8.09%,總市值390.07億港元。

而這筆投資,不只是對處於雲轉型期的金蝶國際是個利好,對國內正在艱難爬坡的SaaS行業而言,也是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

為什麼是金蝶?

根據公告,QIA此次對金蝶國際的每股認購價為10.10港元,較認購協議日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10.38港元/股,折讓約2.70%。認購股份數目占金蝶國際公告日期現有已發行股本的約4.45%;交易完成後,約占金蝶總普通股的4.26%,鎖定期為180天。

據悉,交易完成後,金蝶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徐少春持股為19.37%。

(徐少春)

金蝶自1993年成立至今,已走過了30年的發展歷程。2001年2月,金蝶國際在港交所創業板掛牌,成為首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民營軟體企業。

很多人對金蝶的最初印象,來自於上世紀90年代「用金蝶軟體,打天下算盤」這句風靡一時的廣告語。此後,金蝶國際一直在進行著變革。

早期的金蝶,從財務軟體起家,在國內最早完成了財務軟體從基於DOS系統向基於Windows的轉化;隨後,公司推出ERP軟體,向著管理軟體企業進化。

進入雲計算時代後,近10年來傳統軟體廠商均在積極擁抱雲轉型;而SaaS的興起也改變了軟體行業的傳統交付模式,雲訂閱模式浮出水面。在國內管理軟體企業中,金蝶又是最早啟動雲轉型的一家,並率先轉向SaaS訂閱服務模式。

2021年時,徐少春表示要在2023年用雲模式徹底「再造一個金蝶」。在今年上半年,金蝶實現營收25.66億元,同比增長16.81%,其中來自雲業務的營收占比已達到79.5%,接近八成。從營收構成角度來看,金蝶已經轉變成為了一家企業級SaaS服務公司。

根據今年三季度的金蝶雲業務成績單,截至9月30日,金蝶雲訂閱服務年經常性收入(ARR)達到26.7億元,同比增長約40%。

在去年的年報業績會上,金蝶國際也提出了新增長目標:公司2021年至2023年實現三年復合增長率達50%,到2023年金蝶雲ARR達到33億元。基於金蝶的業績,富瑞此前發布研報稱,公司全年ARR增長有機會高於其目標。

傳統軟體廠商向雲服務轉型,收費模式也從過去的軟體一次性付費模式轉向雲訂閱模式,除了要經歷業務調整的陣痛,也會對企業的營收及利潤帶來影響。從2020年至今,金蝶國際出現持續虧損。今年上半年,金蝶國際歸母凈利潤虧損額為2.83億元。

但金蝶表示,公司長期發展雲訂閱模式,經營質量提升,虧幅已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金蝶集團執行董事兼財務長林波曾稱,估計金蝶將在2025年出現盈利平衡點。

此時,金蝶獲得投資,對於公司進一步實現發展目標、拓展增長空間,無疑將提供助力。

同時,這對國內SaaS產業也是一針強心劑。

2020年,SaaS產業迎來了機遇,包括在線辦公、視頻會議等應用變得火熱,相關企業的估值也紛紛跟著水漲船高。但在潮水退去後,市場一度陷入低迷。隨著近年來美元基金離場,融資環境發生改變,但用戶的付費使用習慣尚未形成,SaaS企業的「自我造血」之路也變得艱難。即使是頭部公司,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狀態之中。

來自中東資本的這筆融資,也給處於融資冬天的SaaS行業,帶來了一抹春天的暖意。在港股軟體板塊中,包括美圖、中國軟體國際等,均在12月11日迎來一輪股價的上漲。

中東資本國內「掃貨」

向金蝶國際伸出橄欖枝的QIA,來頭也不小:它是卡達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成立於2005年,負責投資和管理國家儲備基金。

根據2022年《福布斯中東》公布的數據,QIA資產管理規模約4600億美元。在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SWFI公布的最新排名中,中東國家在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中占據四席;其中QIA排在第九位。

據悉,QIA旗下的直接投資團隊專注於私募股權投資,方向主要包括TMT、生物醫藥、消費、房地產、工業與材料等。像當初馬斯克440億美元收購推特的交易背後,QIA就是出資人之一,提供了3.75億美元資金。

QIA在國內的投資,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工商銀行IPO時,QIA認購了2.06億美元股票;後來在2010年,QIA又認購28億美元,參與了農業銀行IPO。近年來,QIA也一直關注中國科技創新方面的進展。它曾在2019年投資了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陸金所;在2022年還投資了專注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開發的原啟生物。2020年8月小鵬汽車上市前的那一輪融資中,也出現了QIA的身影。

2022年時,QIA曾表示,自2016年以來,其在中國投資額已達百億美元。現在,它把目光投向了軟體業。

有業內人士認為,QIA對金蝶國際進行投資,是源於其對數字經濟發展的信心和關注。在中東國家,數字經濟近年來經歷了迅猛發展,根據瑞銀集團近期發布的報告,中東地區數字經濟規模將從2022年的180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7800億美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20%。

根據公開信息,QIA科技、媒體及電信(TMT)投資處負責人也表示,「相信亞洲軟體行業的長期增長機會」。而對金蝶來說,這也為公司出海開拓中東市場添磚加瓦。徐少春也表示,這次合作將助力金蝶的國際化增長戰略。

在資本市場上,近年來,來自中東的投資機構一直對中國企業青睞有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蔚來汽車、高合汽車、賓理汽車等企業都已相繼收穫中東資本的關注。

僅在今年10月,電動汽車品牌BeyonCa賓理汽車與沙特投資集團AFG達成戰略合作;西菱動力與本奧米爾控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小馬智行與阿布達比投資局、中東沙特新未來城簽訂合作協議。

據瀟湘晨報報道,今年以來中東資本在華投資項目已經超過20項。中國近年來科技創新的發展,引起了中東資本的注意;同時,也讓它們看到了合作發展的前景。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更大的市場增長空間或許可以打開。

作者 | 楊 潔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cbc2cd211461ea27224629789b8c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