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地瓦」 婚戀:侗族傳統習俗

2023-05-08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月地瓦」 婚戀:侗族傳統習俗

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古代『駱越』的後裔,繁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主要從事農業、林業生產,是人類古老的稻作民族之一。侗族有自已的語言,崇拜自然物,有特色鮮明的民居建築、服飾、飲食、節日、生活習俗,其婚戀習俗更是浪漫有趣、奇特而富有詩意,耐人尋味。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樁侗族婚姻,一般都經過「說合」「訂婚」「迎娶」等流程。不論是自由戀愛,還是通過他人「說合」,都需要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得到女方父母的應允,才算正式「訂婚」,然後再擇日「迎娶」完婚。當然,也有青年越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環節自行組建家庭。傳統侗族婚俗講究的很多。舊時侗族就還有「姑舅表婚」「姨表禁婚」,女子婚後「不落夫家」等習俗。縱觀各地侗族婚俗,形式多樣,大同中有小異,浪漫里有奇特,而流行於湘桂黔邊境侗寨的「大戊梁」「月地瓦」「占匹拽」婚戀習俗更顯民族特色,文化底蘊更為濃郁鮮明。

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的戀愛不是「談」成的,而是「唱」成的。他們把愛情作為人生最美好的情感來歌頌,侗族的婚戀過程無處不飛歌。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村前寨後綠樹成蔭,山間小溪潺潺,幽林鳥語花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侗族人甜美的歌喉,也為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提供了優美舒適、和諧寧靜的絕佳場所。在侗家,青年男女選擇情侶,除了相貌、性格、情趣等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方要有歌才,歌才出眾相比相貌、經濟條件出眾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在侗家,人人會唱歌,處處有歌聲,事事都與歌緊密相連,尤其是在男女談戀愛的過程中,更是以歌傳情。

每逢傳統歌會時期(農曆的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十五等),侗族的青年男女都會趁此時機精心打扮一番,穿上節日盛裝參加活動。他們通過對歌相識相知,以歌為媒,表達愛意,互訴衷腸,自由選擇自己的心儀之人。

「大戊梁」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規模最大的侗族傳統歌會。相傳,300多年前,當地有個叫肖女的侗家姑娘,長得非常漂亮,駐守三省雄關的牙將對她垂涎三尺,欲娶之為三房。肖女的父母迫於淫威,無奈之下答應將女兒許配給牙將。但肖女不從,她早已鍾情於勤快本分的後生悶龍。兩人自由戀愛,經常相約到大戊梁的楓樹下對歌,以表達思念和愛慕之情。為了能夠長相廝守,他們決定私奔。牙將聞訊派兵圍追堵截。肖女、悶龍無路可逃,最終在大戊梁山雙雙殉情。

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情侶,此後每年穀雨前三天的「大戊」之日,湘桂黔三省(區)交界的男女青年都盛裝打扮,自發相約,匯聚到大戊梁山上對歌賽舞,尋找意中人。經過數百年的積澱,這一日被逐步演化成侗族人的「情人節」。

大戊梁歌會規模盛大,參加人數達數千名。按侗家習慣,歌會的主要形式是對歌。通常是兩人一組,由歌喉圓潤、聲音清脆的人主唱,另一人伴唱。所唱情歌種類較多,有山歌、木葉情歌、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等。姑娘可以通過山歌提問,讓小伙子回答,以了解對方的才學、智慧和真實感情。如若姑娘對小伙子有意,就將隨身攜帶的手帕、手鐲等作為信物送給對方。待雙方了解加深,感情增進,時機成熟時,就可以訂婚了。

侗族的婚禮全程都離不開侗歌,出嫁有《伴嫁歌》《哭嫁歌》,哭唱的內容主要是訴說父母多年來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以及就要與親人離別的難捨之情。迎親時有《盤路歌》《過卡歌》,迎親隊伍進寨門、過「門卡」都要對歌。一盤一答,只有對答如流方許進去接親。迎親儀式有「花轎迎親」「火把迎親」「馬燈迎親」,迎親隊伍唱《迎親歌》,娘家人唱《送親歌》。酒席上更是歌聲環繞,主人唱《請客歌》《敬酒歌》,客人唱《祝賀歌》《讚歌》。彼此你敬我讓,你唱我答,以歌獻酒,以歌致謝,哪方答不上歌就會被罰酒。歌越唱越起勁,酒越喝越盡興。隨後的「多耶多嘎」把婚宴推向高潮,格外熱鬧。

先「搶」後戀,情定「月地瓦」

「月地瓦」是一句侗語,漢語是「種公地」的意思,指流行於侗族村寨的一種獨特婚戀習俗,它是侗族村寨中,男女之間以歌為媒、集體交友相親、在種公地的勞動中熱戀的傳統婚俗。

侗族的「月地瓦」根植於現實生活,在侗寨延續了幾百年。它原始、古樸、自然,頗具民族文化底蘊。「月地瓦」活動始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鄉的上岩村和坪寨村尤為盛行。每到這一天,整個寨子熱鬧非凡,高亢激昂的蘆笙曲和鞭炮聲響徹雲霄。大清早,上岩村和坪寨村的小伙子們就成群結隊,身著侗服,挑著水桶,兵分幾路,放著鞭炮,來到姑娘家「討酒」。

「討酒」是「月地瓦」活動正式開始的第一道程序。男方去女方家「討酒」,一是邀請姑娘參加當天「月地瓦」活動,如果對方父母同意,就會給「討酒隊」一兩瓢酒水;二是「討」來的酒水將會用於晚餐合攏宴,象徵著大家齊心協力湊「酒」聚會。一路上,小伙子們有說有笑,高談闊論誰家姑娘漂亮、誰家酒水給得多、誰會看上誰,個個心情無比激動。

下午,姑娘們精心梳妝打扮過後,等待小伙們來迎接。如花似玉的姑娘們在蘆笙隊的引領下來到賽歌坪,手牽著手圍成圈,興高采烈地「哆嘎哆耶」,展示自己的才華。小伙子和長輩則擁在外圍,四處盯望,尋找合意的姑娘,遇到心儀的姑娘,就抓住她的腰帶不放,姑娘的「哆耶舞」跳到哪裡,抓腰帶的人就跟到哪裡。

「哆耶舞」過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男方開始「搶姑娘」。舞曲剛一停,小伙子的家人就奮不顧身地衝到場地中,將自己看中的姑娘「搶」到手。現場瞬間出現爭奪戰,常有幾家人同「搶」一個姑娘的情況發生,「搶」到手的姑娘隨時可能又被別人家「搶」去,看誰有實力,看誰「搶」得到。歡笑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場面非常熱鬧。「搶」到姑娘的家庭歡呼雀躍,立即把姑娘帶回自家吊腳樓盛情款待,喝茶聊天。「搶」不到姑娘的家庭自然很失意,無奈地只好期待下一年的「月地瓦」。

接下來,晚宴將活動推向高潮。長輩們熱情地把姑娘和小伙子叫到一起,擺起長長的合攏宴,擺上侗家最美味的腌魚、腌肉、米酒、竹筒糯米飯等,大家一起唱歌、喝酒。合攏宴開始前,先由德高望重的長老「講款」,把本寨的歷史、傳統習俗、寨規民約等,講給年輕人聽,對他們進行傳統侗文化教育。隨後,姑娘、小伙就開始對歌飲酒,進行交流。

夜幕降臨,姑娘、小伙子聚集到吊腳樓或鼓樓的火塘邊「行歌坐夜」,以歌技獲得對方的青睞。整晚歌聲飛揚、笑聲蕩漾,直至第二天清晨。

「行歌坐夜」相當於面試。相中後的姑娘、小伙子正月里要約定一起到山上的「地瓦」(即公地)挖地種豆子、瓜果等農作物。農曆四月初八,姑娘邀請小伙子一起上山砍竹子做豆稈瓜架。之後,根據農事需要,姑娘、小伙子會經常相約到「地瓦」對農作物進行管護,邊談戀愛邊勞動。如果雙方的感情延續到秋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男方就會在農曆的九月初九邀請雙方親戚一起吃剛剛收穫的豆子茶,表示他們的愛情已經開花結果。到了農曆臘月,就可以辦酒席、結婚了!侗家人把整個過程稱為「討老婆過年!」

「月地瓦」以各種活動形式貫穿全年,侗家不少青年男女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和習俗建立感情、喜結良緣的,這也充分展示了侗族人民在勞動、戀愛、婚姻等方面的獨特智慧—這就是侗家古老、陽光、傳情、神奇、美好的「月地瓦」。

借木傳情,浪漫「占匹拽」

「占匹拽」是侗族的「敖包會」,漢語是「吃亮葉樺樹皮」的意思。單字釋義分別是:占,即占卜、獲取;匹,即匹配(成夫妻);拽,即牽著、拽住對方的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海拔近1000米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下盤村山頂侗人古寨,至今還延續著這種古老的「占匹拽」傳統婚戀習俗。

「占匹拽」這日,侗家阿哥、阿妹相邀到山坡上以吃亮葉樺樹皮為媒,談情說愛,尋找戀人。亮葉樺是樺木科植物,屬喬木。樹皮清涼芳香,解乾渴,清熱利尿,可直接食用。樹皮、葉、芽可提取芳香油和樹脂。

侗家人將亮葉樺賦予了神秘的愛情色彩,稱之為「愛情樹」。村裡人上山砍柴時,口渴了往往都要砍一節亮葉樺,啃啃它的皮,清涼爽口。鼓樓里的老人們經常會給下一代講述「占匹拽」的古老故事。老爺爺、老奶奶拿著亮葉樺坐到一起時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年輕時「占匹拽」「行歌坐夜」的青春歲月。

「占匹拽」一般是在大戊梁歌會、杜鵑花節、烏飯節和農閒時期開展的活動。老人們說,從前古寨比較封閉,年輕人都是通過「占匹拽」相識相戀的。「占匹拽」活動舉行的當天,侗家阿哥三五成群邀約阿妹上山「占匹拽」。到了山頂,阿哥首先要砍一棵亮葉樺樹,用其枝葉紮成草帽戴在頭上。草帽扎得越漂亮越招阿妹喜歡。接著把樹枝拿在手上作為愛情信物,再鑽到樹林裡或花叢中吹木葉、唱情歌,尋找心愛的阿妹。侗家阿妹則身著盛裝,穿金戴銀,打扮得異常漂亮,手執土琵琶,身藏花叢,與遠處的阿哥眉來眼去,對唱情歌。情歌以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魚鳥龍鳳作為比擬,採取男女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方式,通過歌聲試探對方的心思。當唱到「在天願做比翼鳥、在水願為同塘魚」的意境時,阿哥就會邀上心儀之人一起吃亮葉樺樹皮,近距離交談。有時阿妹還會帶上毽子,邀請阿哥在山上「哆毽」,以這種簡單的民俗活動考察阿哥頭腦和四肢是否靈活協調,身體是否健康強壯,同時又增添幾分樂趣。

夜晚的吊腳樓里,大家圍著火塘彈琵琶、唱情歌。戀愛中的男女,彼此有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情,悠揚動聽的情歌縈繞著村寨。往後的日子,阿哥會常來阿妹家耕田、砍柴,阿妹也會羞澀地給阿哥送上一雙自己親手繡的鞋墊,以示願意常來常往,保持戀愛關係。

就這樣,侗寨里的「占匹拽」讓無數男女喜結連理。按照傳統習俗,侗家要在歡快的蘆笙曲和喜慶的鞭炮聲中迎接新人。大喜之日,親戚和左鄰右舍都挑著糯米、腌魚、腌肉前來賀喜。新婚第一天早上,新娘要到周邊長著亮葉樺的古井裡挑擔井水回家做飯。侗家人相信,綠油油的亮葉樺和清澈的古井水會護佑他們的愛情天長地久。

古寨山坡上原生態的合攏宴也是款待遠方賓客的最高禮儀。飯桌的腳架是用亮葉樺樹枝臨時搭建的,盛飯菜用的餐具是一根剛剛破開的大楠竹,寓意婚後漫長的道路上,新郎新娘要敞開心扉,肚子裡能裝下酸甜苦辣。宴席上最「猛烈」的敬酒儀式當屬「高山流水」。敬酒姑娘站成一排,手舉的四五節竹排從高到低連成一條斜線,喝酒的人位於竹排的最低端,香醇的米酒從高處沿著竹排源源不斷流入賓客的口中。吆喝聲、蘆笙曲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c4b4bd07e6e4e2ef7d413446802d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