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葉青清)新時期推動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是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重要舉措。2023年3月30日下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長江技術經濟學會流域經濟發展專委會聯合召開「潮頭先聲2023」座談會。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黎禮剛、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李家坤、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吳瑕、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規劃防洪分院副院長萬偉、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務處三級調研員周玥,省社科院科研處、長江所、馬研所的專家學者、部分研究生代表20餘人參加座談。會議由省社科院長江所所長張靜研究員主持。
本次座談會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圍繞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的理論機理、流域綜合治理框架下多流域、多片區、多層次主題間的協同協作機制、湖北流域治理的經驗與啟示等議題展開。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黎禮剛系統闡釋了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的理論機理,論證了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的邏輯關係,圍繞水安全、水資源供需不均衡和配置能力不足、洞庭湖水生態環境亟待改善等突出問題展開分析,指出了縣級層面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面臨的瓶頸問題。從打造全省智慧水網、統籌流域內部人水關係、人地關係、完善流域綜合治理的支撐體系等方面,探討了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協同保護的實施路徑,提出了詳細的解決方案。
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吳瑕結合團隊圍繞流域綜合治理開展的相關科研工作,指出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互制約的關係。從三個一級流域綜合治理的實施方案、流域協同機制的構建、加快建立完善河湖長制三個方面,提出了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信息溝通、簽署流域合作發展協議等可操作性強、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
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規劃防洪分院副院長萬偉認為,突出流域統籌的治理模式,堅持「四水四定」,實現多目標動態平衡的治理目標,建議科學劃定動態可調整的安全底線,統籌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建立流域統一的管理機構,建立流域河湖長制度,健全完善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的治水格局。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李家坤介紹了學院科研團隊圍繞學習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所形成的重大科研成果,提出今後要加強與參會的科研院所、相關單位保持長期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討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的新問題、新思路、新路徑。
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務處三級調研員周玥指出,著力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高度契合湖北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是湖北當前及未來發展錨定的目標。
省社科院馬研所所長羅志剛認為,《規劃綱要》既是新時代湖北流域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推動湖北建設現代化強省的重要指引,要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深入開展相關研究。馬研所助理研究員張俊圍繞湖北流域的經驗與啟示主題,從提倡規劃先行、突出治水為要、踐行綠色發展、嚴格依法治理四個方面總結了湖北流域治理的寶貴經驗,提出了湖北堅持守正創新,以流域綜合治理推進四化同步發展;堅持底線思維,以流域安全底圖保障湖北發展藍圖;堅持系統觀念,以四大支撐體系賦能先行區建設;堅持問題導向,以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流域綜合治理能力的四點深刻啟示。
省社科院長江所研究員彭智敏指出,《規劃綱要》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動綱領,是先行區建設的總體設計和戰略框架,對推動湖北工作具有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規劃綱要》的落腳點是四化同步發展,要深刻把握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的內在關係與聯繫,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大力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北路徑」,促進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省社科院長江所助理研究員吳晗晗指出流域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打破傳統流域治理中條塊分割、多頭治理、分段管理、屬地管理的單要素單目標治理模式,從建立流域河湖長制、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以市場化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引入社會資本等方面,提出了實施流域統籌多主體、多要素系統治理模式的對策建議。
張靜在總結髮言中指出,新時期湖北流域綜合治理應正確認識流域綜合治理的科學內涵,辯證看待「負面清單」「正面清單」,統籌推動多流域多片區協同發展。省社科院將發揮省級新型智庫平台優勢,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主動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圍繞流域綜合治理與四化同步發展等重大問題深入探索,為湖北加快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全局性、前瞻性、深層次的決策服務和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