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CPI有所下降 專家稱未來仍需政策發力

2023-12-10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11月份CPI有所下降 專家稱未來仍需政策發力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3%,環比下降0.3%。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分析說,「整體看,7月以來國內消費者物價波動加大,主要是受食品價格波動影響。一方面,國內消費需求處於修復階段,消費動能偏弱;另一方面,國內生豬產能恢復,果蔬、居民日用消費品等市場供給充足。」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時也稱,「11月份,受食品、能源價格波動下行等因素影響,CPI有所下降;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與上月相同,繼續保持溫和上漲。」

11月核心CPI保持穩定

在CPI方面,11月,CPI同比下降0.5%,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下降4.2%,降幅略擴0.2個百分點。

董莉娟表示,這主要是能源價格同比由漲轉降,對CPI同比的下拉影響比上月增加0.19個百分點所致。

周茂華也對記者分析說,「 11月CPI有所下降,主要是豬、油價格下降超預期拖累,加之果蔬供給好於季節性,服務消費淡季拖累。」

在豬肉價格方面,從環比來看,生豬出欄量有所增加,加之天氣偏暖部分腌臘需求延後,豬肉價格超季節性回落,下降3.0%;從同比來看,豬肉價格下降31.8%,降幅擴大1.7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從趨勢看,豬肉價格有望逐步改善。因為一方面,能繁母豬存欄已經連續11個月環比下滑,生豬生產價格下跌,養殖戶虧損,推動生豬產能有序去化(壓降),按照以往規律及生豬供應周期,生豬產能持續壓降對生豬價格影響有望逐步顯現;另一方面,國內經濟活動恢復常態,餐飲等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加之季節性需求有助增強豬肉消費動能。」

不過,本月核心CPI保持穩定:11月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更能體現基本物價水平的核心CPI同比上漲為0.6%,漲幅與上月持平。有統計還顯示,該數據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0.4%以上的增長區間。

在消費方面,12月8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由此有業界專家預計,隨著政策發力,未來CPI在負區間不會持續太久,至2024年2月有望回正。

PPI同比降幅擴大

在PPI方面,11月PPI同比下降3%,降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4%,降幅擴大0.4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2%,降幅擴大0.3個百分點。

周茂華認為,「11月PPI同比跌幅較上個月略擴大,主要受11月能源、部分原材料商品價格進一步回落以及去年同期基數抬升拖累。」

「11月份,受國際油價回落、部分工業品市場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全國PPI環比由平轉降,同比降幅擴大。」董莉娟也稱。

在油價方面,據中國銀行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11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延續下行趨勢,平均價格環比下降7.5%。受此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分別同比下降3.3%和6.3%,降幅較上月擴大5個百分點和2.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1月原材料工業價格同比下降3.2%,降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行業價格同比降幅均有擴大。

不過,周茂華認為,「PPI同比繼續收縮,從產業鏈看,反映目前部分工業製造業仍在削價促銷,但對另一部分中下游製造業而言,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結合消費者物價表現看,目前國內的工業品需求仍有偏弱,未來需要進一步推動消費和內需穩步恢復。」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從趨勢看,國內消費和內需整體延續修復態勢,供需有望趨於平衡。一方面,宏觀政策繼續保持積極,助力消費和內需恢復,例如:提振投資、促進就業和收入改善;出台階段性大宗商品消費優惠措施;促進國內生產銷售渠道暢通等;但另一方面,需要企業主動應對提升創新能力,優化消費場景等。」

在政策走向上,周茂華表示,「近期公布11月官方PMI數據、物價數據整體弱於預期,勢必提升市場對宏觀政策進一步加碼預期。此外,加之年底銀行間流動性有所收斂,國內多次提及加強逆周期與跨周期調節,預計年底前後央行出台降准、結構性工具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be1771202203369c3febd3ab00bf9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