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復甦」:聯想國內所有工廠恢復生產

2020-04-27   北京日報客戶端

位於國內的所有工廠全面復工,處於疫情最嚴重區域的武漢基地「搶」回時間實現滿產,兩家工廠一季度創下發貨量歷史新高……作為從北京走出、實現全球布局的科技製造龍頭企業,藉助智能供應鏈、共享員工等產業科技及創新模式,聯想正在疫情下迅速復甦。

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占地12萬平米的聯想武漢基地,是聯想目前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生產車間門口,基地自主開發的39台「疫情防控管理系統」值守,工人只需在進入不同的生產區域後刷卡即可登記到崗。

從1800人留守武漢,到萬人返崗復工,聯想武漢產業基地(以下簡稱「武漢基地」)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沉寂後,又重新恢復了生機,開始全速前進。「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武漢基地從3月16日到3月28號,發車400輛,從各地接回了大約7000名員工。」聯想武漢產業基地負責人齊岳說。

與此同時,聯想各地工廠還通過「共享員工」計劃,從餐飲等行業招聘了短期失業人員近1500名。

人員有保障的同時,特殊時期,生產線要想全面復甦,供應鏈面臨的挑戰堪稱巨大。生產一台電腦、手機,少則數百,多則上千的零部件、元器件,缺一不可。如何在疫情影響全國乃至全球復工的情況下,實現自身及產業鏈上下游穩步復產?

在全國各地提供元器件的供應商生產線上,聯想提前安放的傳感器正在敏銳感知著產業鏈上的「一舉一動」。生產模具的每次開合、啟動,在聯想位於北京、武漢、深圳、合肥等地的智能供應鏈「大腦」後台,都能看到實時數據,並進行智能預警、預判。

「在合肥,我們的子公司聯寶科技1月中旬就快速預判,提前儲備了六至八周庫存的電子、機構件物料,在3月份就完全恢復了產能。」聯想相關負責人介紹。

11天,8129台圖形工作站,16000多台顯示器,共計兩萬餘台設備,完成了從接單到生產、送貨的全流程,送到了包括湖北武漢、黑龍江伊春和新疆巴音郭楞在內的20多個城市。2月中旬,聯想華北大客戶政教團隊的王芳和其團隊成功完成了一場令人振奮的「賽跑」。

2月5日,王芳和同事接到訂單,要在11天時間裡生產共計2萬餘台圖形工作站、顯示器,並送到全國20多個城市的老師手中。與王芳團隊同時動起來的,是分布在全球的供應鏈團隊、最頂尖的計算機製造車間和24小時待命的物流團隊。

「深圳工廠顯卡備貨不足,墨西哥的工廠有,馬上海外調撥,協調多方。哪個地方的物流送貨最難,那就先排產生產送到該地的設備。」聯想中國區供應鏈訂單履約總監張敏回憶,生產、物料供應、物流配送等任何一個節點,都在聯想的智能供應鏈上進行了精準計算與排期。最終,所有設備如期完成生產,並送到了網絡授課的老師手中。

雖然武漢是受疫情衝擊最早、最嚴重的地區,但聯想武漢基地由於已實現柔性生產,配合2019年底部署的5G產線,基地生產得以快速恢復。在深圳,當2月初大多數當地工廠還在為重啟做準備的時候,聯想深圳工廠已經實現了130人開工生產,並在五天之內交付第一批伺服器,為多省抗疫指揮部提供了急需的抗疫物資。

數據顯示,從2月初陸續復工至4月初,聯想武漢基地經過70天的產能恢復已實現滿產,聯想合肥聯寶科技和深圳工廠甚至在2020年第一季度還創下了發貨量的歷史新高。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奇茹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