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天馬」 狂歡豈止在賽道

2024-10-22     搜狐網地方資訊

中國選手程干育獲得男子組馬拉松第4名,在國內選手中排名第1。

「天馬」賽道沿途成為歡樂的海洋。

跌倒在賽道上的衣索比亞姑娘Lelese得到及時救治。

中國選手張珊珊獲女子組馬拉松亞軍。

中國選手郭利亞獲半程女子組第一名。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孫震 崔躍勇 趙建偉 吳迪 胡凌雲 周偉

天津北方網訊:「天氣非常舒服,賽道又寬又平,周圍的觀眾也特別熱情,在後半程一直為我加油,讓我跑出了新的PB(個人最好成績),明年我還要來!」能夠出成績,是很多專業跑者對本次「天馬」之旅的第一評價,也是天馬一直吸引他們的重要原因。但,「天馬」吸引跑者蜂擁而至的又何止是容易出成績。在馬拉松早已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場文旅盛宴讓「天馬」能夠在這個被外界稱為「馬拉松狂歡日」的周末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專業、細緻的賽事籌備與完善、周到的服務保障……

「跑過一段路,愛上一座城」

身穿天大跑服的張先生來自河北,是天津大學2016屆的畢業生。從學生時代第一次參加「天馬」開始,幾乎每一屆都沒有落下。對於他來說,早已將參加「天馬」當做了與母校、與校友聯誼的機會。「我們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天大校友跑者有一個群,平時就在群里互動、交流,大家早就約好了要一起來天津參賽。昨天下午,我們幾十個校友一起回了一趟學校,和學弟學妹們一起跑步、合影、聚會,借著這個機會來一次同學聚會。」為了能夠參加本次比賽,張先生特意請了兩天假,為的就是能夠在參賽之餘,好好逛一逛這個「第二故鄉」,「上學時在學校待的時間比較多,天津很多景點都還沒逛過,這兩年一路跑下來發現了很多漂亮的地方,正好這兩天和老同學們一起逛一逛,吃點兒好吃的。」

「人在畫中行」,一直是「天馬」賽道的一大特色。為了能夠充分體現天津津派文化、歷史風貌建築和現代化發展成果,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奔跑中體會到天津獨特的韻味與魅力,無論是全程馬拉松還是半程馬拉松、健康跑,每條線路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與優化,從充滿歷史氣息的五大道到如「羅馬假日」般的海河畔,從煥然新生的棉3創意街區到充滿科技氣息的天開園,三條線路涉及景點六十多處,讓一場馬拉松變成了大型的「City Walk」。

不僅如此,賽前,市文化和旅遊局就已經舉辦了六十多項主題活動,還未開賽就已經讓「天馬」成為了網絡上的熱門話題;賽道沿途的各區也各展所能,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助威和推介活動;賽事期間各種「網絡大V」集體推薦,各種形式的直播穿插進行,甚至每位外地參賽選手在入住酒店時就會收到一份《2024天津潮流夜生活指南》……一系列「組合拳」下來,讓眾多外地跑友流連忘返,徹底愛上了天津。

「紅酒配牛排,津門美食匯」

來自天津食品集團的趙先生,既是「天馬」贊助商的代表也是一位「半馬」的參賽者,當被問到準備如何向全國跑友介紹「天馬」時,帥氣的小趙想想了,笑著說:「那還得是咱們的好吃的。參加『天馬』別的不說,單是這參賽包和完賽包就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這裡面給大家準備了很多天津的特色食品,像桂發祥的麻花、王朝葡萄酒、海河牛奶,都是非常非常受歡迎的。而且,我們集團還在『半馬』的終點處準備了牛排,幫助完賽選手快速補充體力。紅酒配牛排,這是什麼樣的享受?」

實際上,從參賽選手領取裝備的那一刻起,天津的美食就已經在誘惑著他們了。今年的「天馬」物資領取處設在了梅江會展中心,而這裡還有一場馬拉松博覽會在同時進行。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博覽會特別增設了美食市集區,彙集了天津各種風味小吃,像煎餅餜子、麻花、茶湯、天津衛打滷面……這些名聲在外的小吃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而在賽道沿途的食品補給點,除了準備了大量能量膠、香蕉等專業補給,還有煎餅餜子、西北角早點、大麻花等天津特色美食,一些重在參與的大眾跑友完全可以做到「走一路、吃一路」……果然,在天津,長跑最大的「威脅」就是好吃的太多了。

「夜光流沙開合橋,一件完美藝術品」

儘管小董已經可以算是一位資深跑者,之前也參加過數場全程馬拉松的比賽,但這一次他依舊顯得有些緊張和興奮,用他自己的話講:「這次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寧肯不去創造新PB也要保證完賽,我太愛這個完賽獎牌了,那可是『藍眼淚』流沙啊,還有能開合的解放橋!」

在各地馬拉松如雨後春筍般的今天,完賽獎牌已然成為了吸引跑者參與的重要一環,各地組織者也都費盡心思,儘可能設計出既有紀念意義又極具收藏價值的完賽獎牌。去年以「天津之眼」為主題造型,摩天輪還能旋轉的「天馬」完賽獎牌就已經「出圈」過一次,甚至被評為「2023年最好看的6塊馬拉松獎牌」。今年,「天馬」獎牌再次突破想像,別出心裁地融入了解放橋的開合結構與漣漪浮雕,不僅以藝術手法呈現了海河的壯闊,更增加了互動把玩的體驗。而在「解放橋開啟之後」,下面還能看到由流沙夜光效果製造出的「藍眼淚」奇觀,讓獎牌在夜晚也能綻放光彩……獎牌在「天馬」博覽會展出時就是受關注最多的展品,比賽結束後,網絡上也到處是曬出獎牌的視頻、照片,「咱絕對是朋友圈裡最靚的仔!」最終順利完賽又創造PB的小董剛剛拿到獎牌,就已經急不可耐地拿出開曬了。

20日當天,全國各地一共有29場成規模的馬拉松賽事同時開跑,3萬人以上的馬拉松就有4場,共計31.9萬名跑者踏上賽場……這既是馬拉松愛好者的狂歡,也是各地辦賽水平的暗中較量。「天馬」能夠做到首日報名就突破9萬人,最終報名人數超過12萬人,比去年增長28%,靠的正是這種「不止能跑馬」的獨特魅力。

本報記者 滕達

「文體商旅」的

又一次完美融合

「天馬」是一張充滿天津特色的靚麗「名片」。如今,「天馬」又一次讓這座城市通過體育賽事實現體育、經濟、文化和旅遊的多業態融合,打造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為天津創建「運動之都」再添新動力。

以馬拉松搭建平台賦能文商旅,是當下越來越多城市組織賽事的基本邏輯和願景,除了經濟影響和社會影響,「城市效益」的概念,也被嵌入了馬拉松辦賽的方方面面。數據顯示,報名參加2024天津馬拉松的選手中,外省市、港澳台地區選手,以及外籍選手占比達到51.96%,通過一場馬拉松賽事遇見天津、感知天津——跑過天開園,便對這個由天津市政府主導建設,旨在推動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科技園區留有印象,就是最細節的例子。

天津市在「運動之都」建設過程中,一直致力於圍繞「引人流、聚人氣、促消費」,著力發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經濟形態,推動體育賽事與城市經濟融合發展,做好體育賽事興百業這篇大文章。2024天津馬拉松,得到14家知名企業的熱情贊助,數量比去年增加了6家;為期3天的天馬博覽會,除了擴大賽事影響力,為贊助商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還設計了「津」味十足的主題市集,讓參賽選手和參觀者流連忘返。

加速體育與城市文化、旅遊的深度交融,一年前的2023天津馬拉松,粗略統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89億元人民幣,間接經濟效益5.68億元人民幣,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獲豐收。在去年的基礎上,2024天津馬拉鬆通過「品牌天馬、精緻天馬、文化天馬、快樂天馬、安全天馬」這5大核心理念追求更高的城市效益,相信今年的數據會比去年更靚麗。

天津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天津市體育局啟動體育賽事「三進」活動(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體育+經濟」「體育+文化」「體育+文旅」,多元化的賽事進一步豐富了天津體育產業的內涵,也通過「體育搭台、經濟唱戲」的創新模式,助力津門企業與體育賽事深度融合發展。以此次「天馬」為例,得到天津銀行、鴻星爾克、比亞迪汽車海洋網、百歲山、天津食品集團、中國石化愛跑、康比特、寶礦力水特、美年大健康、亞朵酒店、肯德基、中信保誠人壽、尚騏達科技、康膝通寶共14家知名企業的贊助,數量上比去年增加了6家,為賽事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服務保障。

未來,天津還將持續結合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重大體育賽事,進一步賦能文體商旅融合發展,鼓勵推動體育賽事進街區、進景區、進商圈,實現多業態融合、多場景打造,讓集市跟著賽事走、商圈圍著場館轉,讓體育連千家連萬戶、興百業興萬企,為天津「運動之都」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 蘇婭輝 顧穎

所有的努力和付出 只為「天馬」更完美

昨天上午7時30分,天津銀行·2024天津馬拉松正式鳴槍起跑。此次「天馬」設置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健康跑3個項目,參賽人數高達30000人。賽事統一起點為天津大禮堂,全程馬拉松終點為天津奧林匹克中心,半程馬拉松終點為金茂匯,5公里健康跑終點為民園廣場。比賽線路途經市內六區以及東麗區,沿途串聯起五大道、世紀鐘、「天津之眼」等多個城市地標和熱門景區,充分展現天津眾多知名景點、建築以及海河兩岸的風光。在「天馬」賽道盡情奔跑,一路津門美景盡收眼底。暢享這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城市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感受「運動之都」的獨特魅力,感受這座城市天津人的熱情。

「天馬」是一場精彩的田徑盛宴,順暢進行離不開裁判的傾情付出。據天馬賽事總管、國際級裁判王鋒介紹,本屆「天馬」中國田徑協會選派裁判員4名,包括1名督導員、1名比賽監督、1名技術代表和1名技術官員,其中3名國際級裁判,1名國家級裁判。天津市田徑協會選派裁判員330名,包括國際級裁判14名、國家級裁判86名、國家一級裁判157名,其餘為國家二級裁判。全體裁判員各司其職,嚴格執行裁判規則,負責競賽組織各個環節,確保選手順利完賽。

據王鋒介紹,此次天津田協選派的裁判中,90%以上都執裁過去年「天馬」。天津裁判隊伍有著豐富的執裁經驗,以王鋒為例,曾經執裁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2年全國大學生運動會、2013年東亞運動會、2014年青奧會、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2017年天津全運會、2021年陝西全運會以及田徑亞錦賽等各類大賽。從去年「天馬」至今的一年間,王鋒又執裁了中國田徑協會I類賽事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全國田徑錦標賽。作為中國田協馬拉松全國路跑專家之一,從去年3月至今,王鋒幾乎每周都在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現場。

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天馬」執裁工作,競賽團隊組織了5次培訓,主裁判以上級的看了線路,以PPT形式進行了2次彙報陳述,並邀請專家來津進行培訓。據王鋒介紹:「18日上午,我們邀請了世界大體聯技術委員會主席沈純德為全體裁判員進行培訓,他也是這次比賽的督導員,講了最新的世界田聯規則變化,世界路跑大賽案例等。18日下午3時,國派裁判抵達天津勘察賽道。19日上午8時30分,召開全體裁判員會議。9時30分召開精英選手的技術會議。10時30分召開聯席會,向中國田徑協會專家彙報,就彙報情況和現場勘察情況進行點評,查漏補缺。19日晚10時,開始在賽道上布置公里牌、桌子、飲用水等一系列物品,都在20日凌晨4時前布置好。凌晨5時,全體裁判員到崗。」比如應對降溫天氣,將原有的防熱的噴淋設施改為防凍的保溫毯,所有的準備工作事無巨細。

今年「天馬」賽道線路進行了調整優化,變得更寬敞了。據王鋒介紹:「去年從春意橋全部左轉,今年則開始分流,全馬的下橋左轉,半馬的下橋右轉,到路口掉頭回來補之前『變短』的距離。去年全馬經過南開中學前的小馬路,由於路太窄,今年順著南開三馬路和南開二緯路交口右轉奔西市大街,到廣開四馬路左轉奔長江道。去年在廣開四馬路左轉奔白堤路,但白堤路太窄,今年從長江道右轉走紅旗路橋下,一直到大學路,左轉回到白堤路,與去年線路『會合』。」

今年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全馬選手賽後取包地點的變化,由去年的天津體育館前廣場改為「水滴」內場。「氣溫比較低,選手們臨近開跑才脫掉外衣存包。7時30分比賽開始,在警車開道的情況下,我們的裝備車大約8時轉到『水滴』,而且車輛無法進入內場。短短1小時10分鐘,我們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就將17000個參賽包全部按序排列完畢,工作量和強度非常大。」王鋒說,為了圓滿完成這一任務,志願者們提前演練了4次。 「天馬」的成功舉辦,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和默默付出。

本報記者 蘇婭輝

「哏兒都」健康跑 快樂暖人心

自帶包容、幽默屬性的天津被國人親切譽為「哏兒都」,昨天率先結束的2024天津馬拉松健康跑比賽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5公里賽程、5000人參賽,作為本項賽事最能體現群眾參與性的項目,賽道兩旁助威市民的加油口號與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很不一樣,「跑起來,瘦得快,好減肥!」「跑到疲勞期,別硬挺,走兩步調整下。」「這麼冷的天,能參賽就很棒了。」直奔主題、真誠實在的口號讓健康跑參賽選手們以放鬆、愉悅的比賽狀態快樂完賽,這種愉快的參賽體驗估計只能在「哏兒都」天津找到。

昨早8時,健康跑比賽於天津大禮堂鳴槍起跑,為了讓參賽選手在5公里賽程中感受天津這座底蘊深厚、包容、內斂、好客、熱情的現代化大都市的暖意,主體線路以體現中西合璧的五大道風景區為主。8時35分一過,大部分參賽選手基本完賽,在成都道到雲南路再到重慶道的終點民園文化廣場的比賽最後線路兩旁,助威群眾加油口號讓很多選手愉快完賽。此時室外溫度僅有6攝氏度,看著長衣長褲、怕著涼的長跑運動「新生」,加油聲沒有輕蔑與嘲笑,更多的是激勵、鼓舞。由於口號過於直白,逗得很多參賽選手笑著完賽。一位老家東北、在天津紮根生活多年的熱心市民不禁用濃重的東北口音說道:老歡樂了!

天津食品集團的員工這次就是有組織地來參加健康跑。「我們經常以運動的方式進行團建。這次公司的職工也是一起報名,一起開跑,感覺大家的凝聚力更強了。健康跑的氛圍特別棒,跑完心情愉悅。」天津食品集團的程曉軍表示。

臨近終點前,聽到一句句天津市民幽默感十足的加油口號,很多參賽選手都是開心完賽。儘管天有些冷,但真誠、幽默的加油聲讓參賽選手感受到天津人的熱情好客,暖人心扉的天津溫度,體會到「快樂跑步、跑步快樂」的「哏兒都」魅力。 本報記者 梁斌 張璐璐

096號選手安然無恙

25歲的衣索比亞姑娘Lelese,是2024天津馬拉松的096號報名選手,也是本次報名參賽最具競爭力的女選手之一。昨天她在賽道上跑到大約33公里處時,突然感覺呼吸困難,並且出現了噁心、嘔吐,嚴重的身體不適導致她跌坐在賽道上,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一場由醫療救治到專業保險理賠的接力,就迅速展開了。

現場的醫療觀察員在發現Lelese出現異樣後,馬上按照應急處置流程上前救助,並幫助她做好保溫,同時呼叫隨跑救護車,將Lelese就近送往第一中心醫院。途中,120救護車的隨車醫護人員為Lelese做了初步檢查,同步通知醫院急診開闢綠色通道等待,與此同時,在第一中心醫院這個點位值守的中信保誠人壽的理賠專員,以及賽事志願者,也進入嚴陣以待的狀態。

救護車以最快的速度將Lelese送到了醫院,可醫生、護士、理賠專員、志願者卻遇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雖然Lelese的意識清醒,但是她不會講英語,而且藉助相關翻譯軟體,用衣索比亞的官方語言阿姆哈拉語和她做文字交流時,她也極少回應。在無法獲得更多病人自述的情況下,第一中心醫院的急診醫生,根據經驗為Lelese做了心電圖、血常規、胸腹部CT等檢查,並依據檢查結果靜脈給藥,安排她在急診觀察。

看到Lelese的個人物品還沒送到醫院,她一直穿著比賽服,醫護人員細心地給她蓋上厚被子。中信保誠人壽的理賠專員,在與院方對接保險理賠手續的過程中,也不斷通過肢體語言,盡最大努力安撫著Lelese的情緒,給她喂水、勸慰她安靜休息,直至Lelese輸液結束並再次檢查確定沒有問題後,才送她離開醫院。這期間,中信保誠人壽天津分公司的負責人也趕到醫院,慰問運動員、協調處理相關事宜。

作為2023、2024連續兩年天津馬拉松的官方唯一指定人壽保險品牌,中信保誠人壽在今年的賽事中,為所有參賽選手以及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服務,昨天比賽的整個過程中,安排理賠專員在各相關醫院值守。包括Lelese在內,昨天共有4名選手在參賽過程中出現不適,被分別送到3家醫院進行治療,都第一時間辦理了理賠手續。2024天津馬拉松全方位保障到位,在這4名就醫選手的身上,也得到了具體體現。

本報記者 顧穎

「天馬」讓我更喜歡這座城市

程干育獲得男子組第4名,在國內選手中排名第1。第一次參加「天馬」的他,沿途領略了天津的風景,讓他愛上了這座城市,意猶未盡的他要在這裡好好看一看。

程干育之前參加過武清馬拉松,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天馬」。「這裡天氣很好,賽道非常平坦,路很寬,適合創造好成績。在城市中穿梭,經過很多景點,也不感覺疲勞。周圍很多觀眾非常熱情地加油,讓我跑起來從節奏上、精神上、心情上都非常好。」一路跑來,五大道、天津之眼、天津站、南開大學都給程干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邊跑一邊看,很多場景都在腦海中。我的家鄉是河北省秦皇島,以前從沒來過天津市區。比賽前在網上進行了了解,感覺很喜歡這座城市,比完賽很想去逛逛。」

程干育的個人最好成績是2小時15分,此次跑了2小時20分29秒。「賽前狀態沒有達到最佳,一上來沒有跟第一集團去跑,全程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跑。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天馬』,印象非常深刻,明年一定會再來,爭取創造個人最好成績。」

本報記者 蘇婭輝

那一聲加油給了我力量

去年「天馬」,男子組的徐文昊突破一眾衣索比亞選手的夾擊,以2小時12分59秒的成績勇奪季軍。今年,突破自我的變成了女子組的張珊珊,來自貴州的她最終以2小時33分53秒的成績勇奪亞軍。「完全沒有想到我能跑那麼快,太驚喜了,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我原本想著今天能夠跑完就好,沒想到創造了個人的最好成績,感覺非常棒。這麼好的賽道,我明年還會再來的!」

說到自己創造好成績的原因,除了「天馬」優秀的賽道設計外,天津觀眾的熱情助威也讓張珊珊充滿力量。「當我跑到30多公里時,有一位大爺突然從窗戶里探出頭來,高喊『張珊珊,加油!』我當時就驚呆了,沒想到居然還有人能認出我。我想,可能是他在家裡看直播,發現快到家門口了,就給我加油,這讓我感到非常榮幸。天津人實在太熱情了。」

第一次參加「天馬」的張珊珊,因為只顧著「埋頭苦跑」而沒能仔細觀賞賽道邊的風景,為了準備比賽,這兩天也沒去品嘗天津的美食,這都讓她有些小小的遺憾,「比賽結束後看看有沒有時間去逛一逛,只是下周還要去跑其他的比賽,所以得趕緊回去調整,恐怕也沒有多少時間去遊覽了。不過,既然在這裡創造了PB(個人最好成績),肯定讓我對這座城市的嚮往更深了,以後有時間,我一定會過來玩。」

本報記者 滕達

「半馬」冠軍盛讚「天馬」

昨天,在2024天津馬拉松半程比賽中,楊博文和郭利亞分別獲得了男子和女子項目的冠軍。在談到感受的時候,兩名運動員對於這次「天馬」的組織工作讚不絕口,郭利亞說:「這次賽道將現代都市風貌和歷史古蹟融為一體,讓我感覺非常震撼。」

今年是楊博文第二次報名參加「天馬」半程的比賽,去年他在這個項目中獲得了亞軍,今年則以1小時06分02秒的成績斬獲了冠軍,同時打破了賽會紀錄。談到自己成績,這名來自內蒙古的小伙子表示:「今年天氣有些冷,當然我是比較適應的,所以跑出了不錯的成績。能夠提升賽會成績還是很高興的。」

對於這次參加「天馬」的感受,楊博文說:「觀眾氣氛很好,賽道很好,保障也非常好。尤其是參賽包,裡面甚至有一把雨傘,我還是第一次領到如此用心的參賽包。感謝『天馬』,感謝天津人民。希望明年能夠繼續參加這項賽事,爭取還能站上領獎台。」

在半程馬拉松女子項目中,郭利亞以1小時15分56秒的成績獲得了冠軍。談到奪冠感受,郭利亞認為:「這個賽道將現代都市風貌和歷史古蹟融為一體,感覺非常震撼。這是我第一次來天津,沿途觀眾很熱情,天氣雖然很冷,但他們的加油聲讓我內心很暖。」談到自己的成績,郭利亞說:「我的最好成績就是75分左右,今年的成績是非常不錯的。」 本報記者 申煒

80歲大爺完賽「半馬」驚全場

昨天半程馬拉松臨近結束,一位滿頭銀髮的老者衝過終點,有些不甘地坐在醫療救助處的長椅上,醫護人員一番忙碌,給出了令人安心的答覆,「大爺血壓有點高,但對於剛剛跑完半程馬拉松的80歲老人來說,並不危險,大爺只是累著了,讓他歇歇就好。」不到五分鐘,這位老人拿掉了工作人員給他披在身上的保溫毯,精神矍鑠地走向了家人。

80歲高齡還能跑完「半馬」,這位老者不是常人,而是一位有著十多年跑齡、被譽為南開第一跑者的張賢文。他之所以賽後心情不佳,是因為自己的成績比平時慢了許多,感覺像給自己引以為傲的南開大學「抹了黑」。「從2009年開始我已經參加了十多屆馬拉松比賽,今年發揮不好,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據張賢文的妻子透露,老伴兒是南開大學1965級化學系校友,自2009年與馬拉松結緣後,一直堅持參賽,已經跑了20多個馬拉松賽事。這兩年隨著年齡增大,體力下降,參賽的難度越來越大,但老伴兒卻不想放棄。她了解老伴兒的性格,一直支持他參加比賽。

談及當下的「天馬」,張賢文直言,如今比賽環境和配套服務越來越好,雖然他本人參賽的難度越來越大,但作為一個「南開人」,他不會服輸,「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5周年,我也要給學校送上一份禮物。拿不到名次沒關係,但我要展現『南開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從個人層面來說,跑完馬拉松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從國家層面來講,攻克光刻機、登月等難題同樣需要這種精神。」 本報記者 高洪志

「天馬」半程賽道贏得好口碑

對於大多數業餘跑者來說,半程馬拉松無論從距離還是體驗感來說都是最佳選擇。這次「天馬」半程賽道,從路線選擇到沿途風光都給參賽運動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了頗具口碑的PB賽道。

PB全稱為Personal Best,也就是個人最好成績,這是每一個跑者的願望。這不僅僅是只靠個人的能力,還要看很多方面,包括比賽時的天氣、濕度、溫度,還有平坦的賽道,此外就是現場的氛圍、補給是否充足等等。所有這些因素,在這次「天馬」半程賽道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多參賽選手的成績都完成了PB。

來自北京的蔡超,這次獲得了半程馬拉松女子項目第八名的成績,她笑著表示:「好久沒有跑過『半馬』PB了,這次主要是賽道比較好跑,加油聲比較熱烈,一下子跑到了個人的最好成績。特別要感謝加油的觀眾,他們的加油聲都是天津話,和說相聲一樣,讓人忘了疲憊。」

從上海來參賽的江濛則從個人體驗方面談到了「半馬」的賽道,「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天馬』,天氣比較乾爽,體感非常好,感覺很涼快,跑起來是非常舒服的,最重要的是賽道非常平緩,這些都有利於跑出好成績。此外天津和上海有一點點像,有很多歐式建築,讓我們體驗很好。」

對此,天津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認為『半馬』體驗感對於群眾選手來說是最好的,這次有六萬多人報名,大家對於『半馬』需求很高。很高興能為全國馬拉松愛好者提供更好的賽道、更好的保障、更好的服務,讓更多人喜歡『天馬』。」 本報記者 申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ac2903120422d75c0143c769d8f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