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季詩詞大會,讓康震在文藝界火了。如今康震活躍在《經典詠流傳》等各種文化節目中,成為了很多人討論的文化紅人。在各種討論聲音中,有讚揚聲,也有質疑聲。讚揚的人多數都是因為喜歡他的點評風格,質疑的則顯然是衝著他的水平來的。
論學歷,康震博士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是教授更是博士生導師。雖然英雄不論出處,但在很多人眼裡,與不少北大畢業的教授相比,康震的教育經歷也算不得有多大亮點。除此以外,引起更多人質疑的是他的寫詩水平。康震曾在節目中曬過一次詩,水平看似連選手武亦姝都比不過,這就讓人有些接受不了了,我們先來看看康震和武亦姝的詩詞作品:
康震的詩是他在詩詞大會上送給選手們的,而武亦姝這首詞則是其在高中時所作。武亦姝是很多人心中的才女,如今已經入讀清華大學。但按道理來說,不管是學識還是寫詩詞的經驗,應該都是不如康震的。但從這兩首作品來看,武亦姝水平並不比康震弱。為何?
這兩首作品一首是七絕,一首是用北宋經典詞牌寫的詞作,從寫作手法上看上去沒有多大可比性,但可以從兩人對漢字的運用上來比較。
康震的詩寫得頗為大氣,蘇軾、李賀的名句都用上了,但卻寫得太直了,比如「流日月」、「天地廣」等字眼,確實失了些古風古韻,高手一看就知道是現代人寫的七絕。而從平仄格律上來看,康震這首作品因為有失律之處,所以只能算是七絕。而就算是在七絕里,三、四兩句的平仄用得也並不算高明,讀來有些拗口。所以這首詩,唯一的優點應該就是在氣勢上,從字句來看是很難看出有多高的水平的。
而武亦姝的作品,雖然也比不上北宋名家的《浣溪沙》,但至少是寫出了自己的風格的。首先,這首詞是有些意境之美的,雲、葉、潮、竹、雨、月等自然景物,再加上最後夜臥松枝的烏鴉,融合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而從對古文字的運用上來看,平仄讀來至少是順暢的,語言也不會如康震的詩一樣太過淺白。所以綜合來說,康震的詩作確實比不過武亦姝。
通過比較,我們其實就了解了康震寫詩的水平,那為什麼他還能5次登上《中國詩詞大會》?這或許體現的就是一個很現實的道理:最好的品菜師,並不一定是個好廚子。文筆最好的作家,並不一定就是個好的語文老師。康震在《中國詩詞大會》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首先,康震的點評是很有自己的風格的,與蒙曼、酈波、楊雨等人相比,他的點評風格穩健、大氣、接地氣。既能點評蘇軾、辛棄疾等人的大氣之作,也能點評李清照等才女的悽美之作,這是很難得的。能脫離學院派的講課風格,將古代人生活的趣事和細節娓娓道來,觀眾自然喜歡。
其次,康震還有其它加分的才藝,比如繪畫。詩詞大會看畫猜詩的環節,就像是為康震量身打造的。懂畫畫的人和懂詩詞的人都不少,但能將二者如此完美結合的人卻不多,畢竟與點評詩詞相比,難度要大得多,這就是康震的本事。
綜上,我們就能明白康震能當5次點評嘉賓的原因。5季節目下來,大家還記得他哪些精彩的點評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