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因為修訂《紅樓夢》的緣故,所以,我對《紅樓夢》後四十回又仔細讀了幾遍,力爭讀懂其中的每個情節。因為新紅學的成果,目前越來越多的讀者接受了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是不同作者這一看法。
程甲本《紅樓夢》第一回
在認為後四十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的前提下,再來閱讀後四十回,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可能是非常煎熬的,甚至是痛苦的。
因為有了後四十回作者不是曹雪芹這樣一個先見之後,再看後四十回,就會把注意力過多的放在其不夠好的地方,甚至情緒也受其擾動,而對其優秀之處,則非常容易忽略。
所以,一方面要承認新紅學巨大的學術貢獻的同時,也需要認真面對新紅學可能帶來的撕裂《紅樓夢》的現實危險。俞平伯先生晚年曾反思說「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前賢所敲響的警鐘,值得高度重視。
儘管後四十回存在因將「石頭」「神瑛侍者」「賈寶玉」三合一所造成的基礎邏輯不通,且與曹雪芹原本的敘事邏輯相矛盾等嚴重問題,不過,後四十回作者對宏觀敘事結構的掌控力卻還是很強的,能夠不急不慢、鬆緊有度地把前八十回的故事大體補寫完整,且補寫的部分也很有自己的敘事章法,敘事藝術也不差。
但若就微觀層面看,後四十回中的絕大部分故事寫的都有瑕疵,甚至常常連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這些基本的故事要素都寫不利索。
程乙本《紅樓夢》第一回
強於宏觀而弱於微觀,是後四十回給我的一個大概的整體印象。下面以第第104回中一處極容易產生理解歧義的故事情節為例,來具體的詮釋「強於宏觀而弱於微觀」這一現象。先看原文:
雨村出來,獨坐書房,正要細想士隱的話,忽有家人傳報說:「內廷傳旨,交看事件。」雨村疾忙上轎進內,只聽見人說:「今日賈存周江西糧道被參回來,在朝內謝罪。」雨村忙到了內閣,見了各大人,將海疆辦理不善的旨意看了,出來即忙找著賈政,先說了些為他抱屈的話,後又道喜,問:「一路可好?」賈政也將違別以後的話,細細的說了一遍。雨村道:「謝罪的本上了去沒有?」賈政道:「已上去了,等膳後下來,看旨意罷。」
引文中,「雨村忙到了內閣,見了各大人,將海疆辦理不善的旨意看了,出來即忙找著賈政,先說了些為他抱屈的話,後又道喜」這處文字,給人正常的印象似乎是:雨村被召進內閣——皇上下達海疆辦理不善的聖旨——賈政被參回京,這三件事是彼此關聯在一起的。
戴敦邦繪賈政
我本人讀到這裡也頗感困惑,私下徵詢一些同行朋友的意見,往往也是這麼理解的。可見,此處文字的表述確實容易引發普遍性的誤讀。
在仔細研究從第102回到120回的內容後,便可發現:「雨村被召進內閣」「皇上下達海疆辦理不善的聖旨」「賈政被參回京」這三件事中,「雨村被召進內閣」與「皇上下達海疆辦理不善的聖旨」確實是直接相關聯的,但與「賈政被參回京」都是無關的。
賈雨村去內閣,為的是「皇上下達了海疆辦理不善的聖旨」;在去內閣的路上,碰巧順道得知賈政被參到京謝罪來了,於是忙完內閣的事情,便出來找賈政了。
賈政被參的理由其實在第102回中說的已經非常清楚了,原文如下:
一日,賈赦無事,正想要叫幾個家下人搬住園中,……只見賈璉進來,請了安,回說今日到他大舅家去,聽見一個荒信,「說是二叔被節度使參進來,為的是失察屬員,重征糧米,請旨革職的事。」
賈赦聽了,吃驚道:「只怕是謠言罷?前兒你二叔帶書子來說,探春於某日到了任所,擇了某日吉時,送了你妹子到了海疆,路上風恬浪靜,合家不必挂念。還說節度認親,倒設席賀喜。那裡有做了親戚,倒提參起來的?且不必言語,快到吏部打聽明白,就來回我。」
賈璉即刻出去,不到半日回來,便說:「才到吏部打聽,果然二叔被參。題本上去,虧得皇上的恩典,沒有交部,便下旨意,說是失察屬員,重征糧米,苛虐百姓,本應革職;姑念初膺外任,不諳吏治,被屬員蒙蔽,著降三級,加恩仍以工部員外上行走,並令即日回京。這信是準的。」
電視劇《紅樓夢》中馬加奇飾演賈政
從該引文內容看,賈政犯事與「海疆辦理不善」看不出有任何關聯。賈政所犯的問題是「失察屬員,重征糧米,苛虐百姓」。處理的方式是因得到皇上的恩典,「沒有交部,便下旨意」。處理的結果是「著降三級,加恩仍以工部員外上行走,並令即日回京」。因此,當賈政回到京中的時候,他的問題其實早已經處理完畢了,他只是例行進宮謝罪而已。
如果考慮朝廷命令在途時間以及賈政返京的路途時間,待得賈政到京之時,其事情在朝廷大概已經處理一個半月以上的時間了,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更不是什麼需要緊急處理的軍政大事。
因此,第104回中所說的「海疆辦理不善」一事,顯然與賈政被參之事無關。而是關涉到後文賈政得知海疆有事後擔心探春不能返京探親、甄應嘉奔赴海疆任職、探春回京探親、朝廷大赦天下、寧榮兩府延世澤等一系列情節的另一重大事件。
青松山樵繪《賈雨村中進士返家》
從敘事功能看,其恰恰屬於牽動後面十多回內容的「大關節」情節,不可輕忽。只不過因其與賈政被參回京一事寫在一起,所以非常容易被誤讀。在這處情節中,賈雨村被通知到內閣,也並非是因賈政之事;賈雨村得知賈政進宮,也只是碰巧而已。
後四十中像這類宏觀上布局很好、微觀上處置失當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些甚至比本文所舉的這個例子還要嚴重得多。比如第88回中,賈珍為什麼代管榮國府的問題,書中不僅自始至終都沒說清楚,而且還自相矛盾。
不過,就我個人的看法,宏觀的敘事結構的掌控恰恰是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而這正是後四十回的優勢之所在。
《玉石分明:紅樓夢文本辨》
今天就算我們根據脂批的劇透和一百多年來的學術積澱,能夠補寫出更接近曹雪芹原本設計的《紅樓夢》故事結局來,但想要超越程高本後四十回這麼精彩的敘事結構來,也未必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