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的塵世中,愛情是神話還是笑話?——電影《愛情神話》觀感

2022-04-10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薄情的塵世中,愛情是神話還是笑話?——電影《愛情神話》觀感

本文作者:秋葉飄零

不敢扎堆,猶豫再三,戴好N95,還是看了今年的賀歲片。沒白煎熬,值得。

商業功利的社會氛圍中,別說滾滾紅塵里灰頭土臉的中年人,情竇初開的年青人都曉得,步入婚姻的愛情,先要夯實物質基石。離婚,平常;再婚,怎敢?

片中男主角老白,正是敢再次踏入婚姻殿堂或陷阱的痴情男。看上去,桃花運很旺,三個風姿靚麗的熟女,都可備選。

也難怪,典型的上海男人,燒得一手好菜,圍裙丈夫;美術專業,教人繪畫。出入廳堂廚房,兼具現實浪漫。兒子自立,房產出租,模樣周正,老實溫和。夠不上鑽石,算寶石王老五吧。

老白(徐崢飾)

他中意李小姐,貌美嫻雅,看劇動了情,投懷送抱,一夜纏綿。次日一醒,女方回過神來,無法面對,悄悄離去。

還葆有少女的羞澀,難得。愈發動心,藉故上門,接送孩子,甜蜜地殷勤著。以借住為由,含蓄地請母女上門,卻遭婉拒,一下懵了。

因出軌被他離掉的前妻蓓蓓,肯定沒戲。卻有預感似的,總在節骨眼兒上冒出來,拈酸吃醋,挖苦奚落,拆台砸場子。

學畫的格洛瑞亞,撒嬌賣嗲,也不省心,當眾嚷嚷「有錢有閒、老公失蹤」,誘惑挑逗?為李小姐精心準備的一頓晚宴,乘他喝高不省人事,倒成全了她的一夜歡。次日選幾幅畫,付了買歡費。他感覺是自己被「嫖」。

李小姐高不可攀,那就退而求其次,反正上了床,他可不是吃豆腐還收費的渣男。誰承想,格洛瑞亞三言兩語打發了:玩玩,你還來真箇的呀?

這會兒再聽鄰居老烏又顯擺當年的風流史,氣不打一處來:什麼義大利俄羅斯克羅埃西亞,全是瞎扯,就你?哪有桃花運,全是白忙活。老烏在虛幻中編造愛情神話,老白在現實中製造愛情笑話。

說實話,老白腦子有點「拎不清」,時不時地被鞋匠順帶修理一下。比如,李小姐說一萬多的名牌皮鞋是淘寶上200多的假貨,他就信以為真,想不到這是婉拒之後,不願欠他人情的勞務費。「女人的問題是想得太多,男人則是想得太少」。

李小姐(馬伊琍飾)

蓓蓓(吳越飾)

格洛瑞亞(倪虹潔飾)

這樣一個平凡的故事,放在特定環境中,就有了特殊意思。片中人物全講上海話,穿插普通話詞語以強調重點,配以字幕。場景呢,只在老上海的弄堂、石庫門打轉轉,為了說明都是地道的上海人?

有學者將北京和上海作過研究比較,(楊東平著《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東方出版社1994),依據個人生活體驗和參照社會普遍看法。談到上海人的「價值系統」,概括為「精明、實惠、合理主義、規矩和禮教、世俗化、西化」,全面,也準確。

片中人物言行和細節均有所體現,如鞋匠的咖啡時間和人生格言、老白不揩女人油、其母的算計、老烏幫忙找的「展室」、兩個男人的嘔氣方式等,都挺吻合。

但是,時代變了,上海人自然也變了。光鮮亮麗的李小姐,和母親蝸居一處,空間狹小,媽媽嘮叨,老白待了一陣就憋悶得不行。

按理,既然主動跟他睡了,衝著他的居住條件嫁過來,應是求之不得水到渠成的事。李小姐卻沒點頭,寧做情人不當媳婦,前車之鑑,對婚姻沒有信心:世上哪有好男人,喜新厭舊。

這在本質上,與玩世不恭的格洛瑞亞心態一樣,行為開放的程度不同而已。

幾人聚餐時,三個女人信口開河,鬥嘴般地蹦出各自的人生價值觀。格洛瑞亞:「一個女人一輩子沒甩過100個男人是不完整的」,太豪橫了吧?原來只是「為自己活」;李小姐看似重財,「一個女人沒掙過一百萬是不完整的」,心裡還有遠方,「浪跡天涯」;世俗的蓓蓓只有一張王牌,「一個女人沒有過孩子是不完整的」。

三個女人一台戲的熱鬧中,老白窩囊認輸,打住話頭,「一個女人沒有造過反是不完整的」。誰也不得罪,全都哄開心了。

經歷過生活磨難和情感折磨的中年女性,經濟獨立,心理強大,穿得起上萬塊錢的皮鞋、睡了男人倒貼錢,不再精明地盤算實惠與否,合乎規矩禮教與否,更在乎個人的心理感受,不必為了生存本能地楚楚可憐小鳥依人,而是委婉地或爽快地說「NO」。

只有真正動了心,才可天長地久地委身廝守。最後讓李小姐動心的,是烏先生的講述和猝死。

年青留學時在義大利與女明星索菲亞.羅蘭邂逅歡愉,三天。講得深情款款,眾人淚眼婆娑,他打哈哈,編的。第二天竟在椅子上長眠不醒。老白在墓前說:你太著急了,索菲亞轉危為安,你卻入土為安。

編的,能述說得這麼投入?能為其病危而大慟傷逝?關鍵是,他一直單身,用一生懷念三天。不管什麼事,達到極致便出神入化,用情專一至此,成就了愛情神話。

房管局的人上門,讓老白代簽老烏長期租約終止合同,老白追問,只說是外事部門,此為真實的旁註。神話不是神創造的,是普通人非凡的情感故事。

追思會上放碟,大家替老烏看索菲亞推薦給第一個中國男人的電影,費里尼的《愛情神話》。說不清緣由,他一直沒看。

都說不好看,體貼周到的䁔男老白去備夜宵。不動聲色的李小姐給老白髮了條簡訊:明天去喝咖啡?

是老烏超凡的情感生活,還是人生無常的心理衝擊,讓李小姐回心轉意?或許兩者都有吧。想起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算計來算計去的白流蘇,終於在生死難卜的戰亂中橫下心來。

電影以戲中戲開頭,以戲中戲結束,可見結構上的精細呼應,很象上海人的心思。還有兩個男人的姓氏,一白一烏,精心刻意,也是。

導演邵藝輝,90後女孩,卻不是上海人。生動到位的再現,可謂旁觀者清。

表演上,倪虹潔比地道的上海女人馬伊琍和吳越沾光,沾角色的光。不夠嬌嗲,仿佛少了那種甜糯黏糊的風情,上海女人味兒出不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aa22f0a67f732cad0152d389c977f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