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一般英雄人物多死得其所,可惜金庸筆下的主角們,似乎並不遵循這一規律。
首先得肯定楊過、令狐沖、段譽、虛竹等主角都稱得上俠士,平生行俠仗義之事沒少干,然而到曲終人散之際,他們往往早已淡出江湖的視野。
楊過攜小龍女歸隱華山,令狐沖和任盈盈終老西湖,虛竹跟夢姑更是未下靈鷲宮。
主角們功成名就之後往往歸於平淡,以至於他們的死沒有引起任何江湖波瀾,真可謂死的輕於鴻毛,然而這般壽終正寢倒也不失為一樁幸事。
金庸筆下燃燒自己的主角僅兩位,一個是喬峰,為了阻擋皇帝兄弟南下征宋,喬峰自殺殉國保全了耶律洪基的顏面,喬幫主之死,算得上重於泰山。
另一個則是郭靖,襄陽城破,郭靖殉國,郭大俠之死重於泰山,而且在許多讀者心中,郭靖之死的分量大概要重於喬峰,畢竟喬峰自殺的必要性有待商榷,而郭靖則是戰鬥到最後一刻,誓與襄陽共存亡,郭靖之死更為悲壯,更加可歌可泣。
小編無意比較郭喬之死的分量,畢竟連死亡都拿來比較,就顯得有點太無聊了。
小編只是對郭靖的死有點好奇,都知道喬峰一箭穿心、自殺殉國,段譽、虛竹兩人攔都攔不住,中原好漢個個悲泣不已,阿紫更是挖眼隨姐夫而去,畫面感極強。
而關於郭靖,讀者只知道他在襄陽城破時殉國了,他如何殉國,如何死的,又死在誰手裡,這些具體信息讀者一概不知。
喬峰和郭靖都是大俠,郭靖的俠義似乎還強過喬峰,喬峰之死感人肺腑,而在神鵰後期,金庸給了第一次襄陽保衛戰濃重的筆墨,而對於第二次襄陽保衛戰則是一筆帶過,要知道郭大俠就是死在二守襄陽。
讀者當然能理解二戰襄陽畢竟是十來年後的事情,一戰襄陽時劇情都交代的差不多了,十多年後的光景只能算神鵰後傳了。
金庸無意續寫神鵰,自然就沒必要為郭靖之死多費勞神。
郭靖如何死的,金庸懶得編了,小編倒是有些猜測,特別是誰弄死了郭靖這個問題,小編有個勉強能自圓其說的猜測。
我們知道,二戰襄陽時,中原武林人才凋零,五絕死的差不多了,楊過又躲了起來,最終還是郭靖承擔了所有,彼時也只有郭靖有這個能力,郭靖已經是事實上的天下第一,要弄死郭靖,絕非易事。
蒙古陣營中,想單挑拿下郭靖,一戰襄陽時金輪辦不到,二戰時就更加沒人了。所以,郭靖不可能被某個蒙古高手用正常手段弄死。
從倚天屠龍記中可以看出,蒙古人其實很看重江湖勢力,像東方白、玄冥二老等一流高手都被招募到麾下,忽必烈時期必然也不會忽略這股力量,蒙古陣營必然存在高手。
公平決鬥殺郭靖,蒙古人大概不會蠢到這個地步,但暗算、下毒、使陰招,這可是蒙古貴族的拿手好戲。
所謂擒賊先擒王,蒙古人要攻破襄陽,必然要先拿下郭靖,而拿下郭靖最好的辦法就是上述非正常手段。
而在二征襄陽時期,江湖上有沒有像西毒歐陽鋒那版損招狠毒之人呢?
這個問題到倚天時期才被揭曉,而歷經整個元朝之人就只剩張三丰了,張真人給出了一個參考答案,這個答案很可能就是弄死郭靖之人。
當初小張無忌被玄冥二老打傷,張三丰查看傷勢,被小張背上的掌印嚇得不輕,玄冥神掌,這麼陰毒的掌法早已絕跡江湖,張真人嘆道:
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門功夫。
百損道人,這個連張三丰聽了都膽寒的名字,老張當然不會膽寒這老道的實力。
畢竟論武功實力,老張這輩子誰也沒怵過,但明槍易擋、暗箭難防,陰招、損招這般手段,老張也吃不消。
而百損道人則是這方面的祖師爺,玄冥二老夠損夠毒吧,而鹿杖客跟鶴筆翁正是百損道人教出來的,你說這百損能不損嘛。
鶴鹿二人能投身汝陽王府,想必百損也不會拒絕忽必烈的盛情邀請,百損這個級別的高手必然是為郭靖準備的。
論武功,百損肯定打不過郭靖,即便打得過,郭靖也會避其鋒芒。百損要殺郭靖,必然是用暗算、下毒、陷阱等陰謀詭計。
以郭靖的實力,想一次擊殺他也不容易,百損必然是使勁了渾身解數,安排了千百種損招對付郭靖,郭靖日防夜防,終有種招的時候。
前方戰事吃緊,後方百損搗亂,郭靖一旦中招,必然實力受損,再加上年事已高、積勞成疾,身體必然吃不消。
靠百損一個人當然是弄不死郭靖的,只是有了百損的卑劣手段,再加上蒙古軍的持續施壓,郭靖神仙體質也終會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