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諾貝爾」僅一步之遙的沈從文,打破神秘,用《邊城》還原湘西

2020-07-13     也可自話

原標題:離「諾貝爾」僅一步之遙的沈從文,打破神秘,用《邊城》還原湘西

最初讀沈從文先生,是從《邊城》開始的,原因和許多人一樣,這部書的名氣太大了,不曾想,這一讀,就再也放不下。後來,又陸續讀了《湘行散記》、《從文家書》,出於對沈從文先生的尊重和喜愛,雖然不是很感興趣,我還是買了一套《中國文物常識》作為收藏,按下不提。

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在演講中說: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這是他們的「文學領地」,確實如此,莫言的文學領地在高密,曹雪芹在大觀園、蒲松齡在山東、馬爾克斯在馬孔多,沈從文自然就在湘西。

沈從文先生出生在湘西鳳凰,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川、湘、鄂、黔四省交界,多民族雜居,人們對湘西的印象,多來自傳說中的湘西趕屍,或者落花洞女,或者蠱術,然而,至今也沒人能說清這三大神秘事物到底是什麼,反而為湘西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其實,只要讀讀沈從文,讀讀《邊城》你就知道,湘西並沒有那麼神秘,那裡有青石板鋪成的道路、有充滿民族風格的吊腳樓、有傳統的古建築,還有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獨有的民族風情,似乎處處可以聽到清亮的山歌,如唐人詩中寫的那樣: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湘西不神秘,但它十分清新,非常浪漫——綺麗的自然山水、交混的民族血液,賦予了沈從文特殊的氣質,也讓他變得敏感而細膩,也使得他的文字,有一種旁人少有的溫暖和陰柔之美,他也毫不吝惜,把這些所有的特質,都賦予了湘西、賦予了邊城、賦予了翠翠。

《邊城》是美的,但美都是脆弱的,很奇怪啊,許多人認為,美既然是脆弱的,就應該把美保護起來,仿佛一個花瓶,靜靜地在角落孤芳自賞地美著,讓人只敢遠觀,不敢靠近,然而《邊城》的美,美得奔放而且質樸,不迴避死亡、不迴避妓nv、也不迴避粗野的水手。

因此,邊城也是讓人揪心的、讓人發愁的。

而這,正是《邊城》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他用最細膩溫柔的文筆,讓讀者跟著翠翠,一起領略湘西邊城的淳樸民風和自然美景,樸素得像一幅山水畫、唯美得像一首田園詩,讀完之後你會發現,邊城的一切,都是善良的:

「十五歲時的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觸目皆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活脫脫就是一個自然之子,有著原始的善良和純真的可愛,應惹來無數愛憐。」

爺爺是善良的,一輩子守著船,為翠翠的幸福努力著;大老善良的,還有些擰巴,他和二老一起追求翠翠,覺得自己輸給了二老,就賭氣離開;二老也是幸福的,他願意替大老求愛,卻因大老的死而耿耿於懷,永遠離開,最終也不知道有沒有回來:

「那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_LTR3MBfGB4SiUw-5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