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的火龍果竟然在大趙峪蘆河澗開花結果

2019-07-29     商州網

指尖上的愛商州APP,這裡啥都有,關注請掃碼下載:《愛商州》APP今日正式上線(詳情請點擊)

近日記者得到消息,位於商州區蘆河澗村的商州耘夫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火龍果就要成熟了。生長在嶺南熱帶地區的水果來到了北方的秦嶺山中。是誰把它們帶到秦嶺?它們能在北方開花結果嗎?是誰把它們帶到秦嶺?帶著好奇心,記者前往蘆河澗村一探究竟。

乘車穿過蘆河澗村,記者來到了耘夫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位於蘆河澗村附近的山溝中,周圍草木繁茂,進入合作社後,可以看到種植火龍果的大棚,大棚里,一棵棵綠色植株若隱若現,旁邊還有一塊塊梯田,種植著其他作物。合作社的創始人劉衛鵬兄弟兩人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並向我們介紹了合作社的情況:「合作社不僅有火龍果,還有黑番茄、葡萄、黑甜糯玉米等新品種農作物呢。」合作社的創始人是一對堂兄弟,經營合作社有兩年了。經過他們同意,記者進入了火龍果種植大棚。

一進大棚,熱浪撲面而來,儘管已是7月,棚外溫度已經不低,但還是能夠感受到明顯的溫度上升,據兄弟倆介紹,火龍果的最佳生長溫度在25°到35°之間,大棚內必須保持這個溫度。「我們以前在別人基地里學習時,幫忙給火龍果除草、澆水,大棚里溫度最高時有四十多度,在大棚里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劉衛鵬回憶起了以前學習火龍果種植技術時的往事:「當時為考察這個項目也花了很多時間,我們在在兩三年前開始考察這個項目,期間走過了很多地方,在南方發現別人種植火龍果比較成功,考慮到南北方的差異,我們又去楊凌、銅川等地考察,發現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失敗的人較多,但我們還是想試一試。」

談到為什麼要在商洛種植火龍果,劉衛鵬說道:「以前我們在深圳、廣東一帶打工,感到南方的水果確實特別好吃,比北方好,在陝西本地吃到的同一品種的水果都和南方差得很多,當時就想如果能把這麼好的水果種到商洛本地多好。於是我們一邊打工一邊了解相關情況,還抽出時間參觀楊凌農高會,發現很多品種都能在北方種植,但是心裡還是沒底,後來經朋友介紹,說是火龍果經過培育,已經可以在陝西種植了,就在這時,我們萌生了在商洛種植火龍果的想法。」

創業艱難,而農業項目又是周期長、見效慢的項目,談到創業過程,兄弟兩人感慨萬千:「我們知道農業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通過打工、搞工程、安裝監控等方法,我們積累了資金,開始了火龍果種植的項目。剛開始時很困難,很多人都不理解,有人打擊我們說這一定要賠本,我們聽到後很難受,但家人一直支持著我們。」提到家人,弟弟回憶道:「我的妻子是湖北人,我們是在外打工是相遇的,結婚後,我們一起經營農村淘寶,做的很不錯,我的妻子還當選過區人大代表,我們開始創業時,妻子幫忙組織了七戶貧困戶成立了合作社,響應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幫扶到戶。在經營困難的時候,妻子重新開始打工補貼家用。我們結婚十多年了,我從未讓她打過工,我結婚時承諾過,現在食言了。我希望能把這事做成功,讓妻子回來,重新完成當年結婚時的承諾。」提到家人,弟弟劉衛亮的眼中閃著淚花。

創業過程永遠不會一帆風順,除了旁人的打擊,兄弟兩人遇到過很多困難,「當時這裡是一片坡地,因為這裡光照充足,適合火龍果生長,所以選擇這裡開始建設合作社,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土地流轉,村民們不願意流轉自己的土地,希望能保留土地給自己使用,我們花了很大功夫說服村民把土地流轉給我們,白天有的人不在家,我們就在晚上上門解釋、勸說,村委會也幫助我們流轉土地,協調基礎工作,動員貧困戶入股合作社。我們就這樣完成了土地流轉。」坡地耕種不方便,兄弟倆動用工程機械,花費十多天時間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建設大棚的代價也很大,不同於草莓棚、香菇棚那樣工藝簡單,火龍果大棚工藝較為複雜,冬天為了保溫還要覆蓋棉被,為此兄弟兩人花了很大功夫。

要使火龍果在北方安全過冬,冬季保溫十分重要。在試種火龍果時,兄弟倆在冬天遇到了大麻煩:「冬天,火龍果大棚里必須使用加熱塊,去年冬天快過年時氣溫回升,一時大意就沒有再用加熱塊,第二天早上氣溫突然降至零下16°,當時火龍果的枝條看上去還好,等到二月份氣溫回升後,枝條開始縮水,當時捨不得把枝條全部剪掉,凍一部分剪一部分,到最後幾乎剪光了,只能把剩下的枝條重新培育,幸虧火龍果生命力足夠頑強,才沒有造成更大損失。當時損失了七八百棵樹苗,按照產量計算的話,大概損失有十多萬元。想到一年的辛苦,看著凍死的樹苗,當時眼淚都快下來了。」

經過了準備、建設、試種,今年夏天,火龍果就要成熟了,據弟弟回憶,今年6月火龍果開花的時候,兄弟倆高興的什麼都忘了:「當時我陪著孩子逛超市,接到電話說火龍果開花了,我都沒顧得上帶孩子就趕回了合作社,進入大棚後發現火龍果真的,開花了,那花真漂亮,我們拿著手機找各種角度拍照,之後才想起來把孩子忘了,妻子責怪我說我對孩子都沒這麼用心,想想這兩年開始種植火龍果後,我在這裡付出的心血確實比在孩子身上的多,確實感到對不起家人。」

經歷了種種困難,火龍果的種植總算成功了,再加上其他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合作社逐漸走上正軌,開始盈利了,談到未來的發展,劉衛鵬說:「我希望大家能在商洛吃到真正好吃的火龍果,它的價格會與超市的火龍果一樣,但品質更高,做到這樣,我們的合作社就算成功了,未來我們要把空閒的土地都利用起來,種植一些特色農作物,讓人們周末時能來休閒採摘,爭取做到一年四季都有出產,希望我們能夠吸引更多的貧困戶加入我們合作社,這樣既能把合作社建設的更大更漂亮,還能帶動周圍群眾提高收入,幫助貧困戶脫貧。這是我們的一個簡單的思路。「目前,已經有九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同合作社簽訂勞動合同的有16人,來此短期務工的人數有三千多人次。」我們再苦再累,都沒有拖欠過工人的工資,每月都按時發放。」劉衛鵬向記者說道。

貧困戶 劉凱:我在這裡的工作主要是修剪枝條、摘花蔬果、除草澆水等,每天的工資是60元,已經在這裡乾了兩年了,在這裡工作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有貧困戶的無息貸款,我已經把無息貸款的錢拿來入股了,現在在這裡幹活就等於創業,以前我對現代農業不太了解,在這裡通過工作學習後感到這是一件好事,有發展前途。

村支部書記 劉老虎:蘆河澗村兩委會為了促進群眾創業,非常重視火龍果基地的建設。在2017年基地籌建時,村兩委會幫助流轉土地,協調做好基礎工作,動員貧困戶入股成立合作社。

2018年幫助貧困戶申請每人5萬元的產業發展貸款入股合作社,通過分紅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2019年年初聯繫辦事處菊芋種植項目,免費提供菊芋種子,合作社利用坡耕地種植菊芋50畝,目前長勢良好。6月份聯繫辦事處向區就業局申報就業扶貧基地,經區上考核驗收,目前已批准為區級就業扶貧基地。

合作社的火龍果、黑甜玉米、黑番茄等特色農產品初見成果,經濟效益可觀,發展前景良好,將帶動貧困戶近20戶穩定增收。(實習生 薛冰 圖片為視頻截圖)

責任編輯:阮婧 編審:劉勇鴻

商州區廣播電視台

商州區廣播電視台微信公眾號「美麗商州」,歡迎大家關注。

更多資訊請點擊:商州網 www.shangzhou.tv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OBMQWwB8g2yegNDCp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