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市「廁所革命」的組成部分,開放社會公廁既能提升城市公廁數量,建設運營成本也相對更低。如何管好這類公廁?日前,我市各區城管部門相繼出台社會公廁規範化管理辦法,探索社會公廁精細化管理的科學路徑。
株洲公廁 (資料圖)
現狀:管養水平參差不齊
蘆淞區賀家土農貿市場入口的牆上,掛著一塊開放廁所公示牌。住在附近的居民陳女士說:「公廁多了,確實方便不少。」
市城管局市容環衛科科長賀軍介紹,類似的社會開放公廁,我市城區目前有200多座,包括沿街賓館、酒店、飯店、商場、農貿市場、加油站、機關事業單位、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廁所,「涵蓋了城區居民生活出行絕大部分區域。」
不過,在開放前期,這些社會公廁普遍都是「各自為政」。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公廁在運營維護期間,大多由各自所在單位的物業或保潔人員負責清掃管理,管養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公廁的衛生紙、洗手液等未及時補充,個別公廁的衛生清掃不到位。
株洲建寧驛站
探索:明確標準、責任到人、定期考核
「公廁管理三分在建七分靠養。」日前,各區城管相繼出台管理辦法,對轄區內社會開放公廁實行規範化管理。
天元區為鼓勵各私有個體、門店將廁所實行免費對外開放,對自願將私有廁所實行對外免費開放的,予以100元/月·座補貼。雲龍示範區對向社會開放、提供優質服務的單位,按照0.2萬元/蹲位·年、0.1萬元/小便位·年,最高不超過2萬元/座·年的標準進行獎補(各級政府機關、社區和學校廁所不列入獎補範圍)。
各區明確了社會開放公廁的管理職責,即公廁產權單位為日常管理的責任主體單位,其上級主管部門為監督管理部門。此外,公廁需安排專人負責衛生保潔,定期檢查、定期消毒,達到「十凈十無」標準,並提供免費手紙和洗手液。
在管理細節上,各區也作了具體安排。比如,蘆淞區要求公廁每天保潔次數不少於3次,荷塘區和天元區要求公廁內的衛生紙、洗手液等易耗品,每天檢查不少於2次,發現短缺應及時補充。
「各區將每月對轄區內的社會公廁予以監督、考評。」賀軍表示,考評結果將作為標準之一納入相應文明創建考核、城市管理考核之中。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任遠 通訊員/謝翊 盛小格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