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學校食堂吃不好,腌幾條鹹魚蒸好了給他存到罐子裡,下飯的很

2019-12-09     揭西即沖擂茶粉


魚乾最好的方式就給它蒸了


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噓!別這麼說,鹹魚會生氣的。鹹魚,經歷鹽的腌漬、風的捶打、光的暴擊,最終,犧牲自我,成就他人,你敢說你沒吃過它嗎?



風裡刮來一陣咸腥味,一抬眼,鄰居家的窗台上又掛滿了鹹魚,趁冬日陽光正好,是晾曬鹹魚的最佳時節。




要想鹹魚曬的好吃,魚必須要新鮮,為了第一時間搶購魚販剛剛運到菜市場的最鮮活的魚,和老闆打好招呼很有必要,「孩子高三了學習壓力大,怕學校食堂吃不好,腌幾條鹹魚蒸好了給他存到罐子裡,下飯的很」。


這句理由,小時候每每經過菜市場都聽過,等自己懂事的時候,才發現大人都愛拿孩子當「擋箭牌」。


話是這麼說,但真正吃過高中食堂大鍋飯的人都知道讀書住校的心酸,每周的菜式基本沒多大變化,兩菜一湯的狄托盤,肉多肉少全看師傅一顛勺。


有段時間,食堂一樓的窗口連續一個月蔬菜都有水煮蒜苗,吃的鬧心,索性放棄改成中午吃泡麵,晚上啃麵包,一個個學校里餓的面黃肌瘦,一回家就饞的不得了。



這時候,鹹魚就發揮到他拯救祖國花朵的偉大使命了。


鹹魚的第一道工序自然是掏出內臟,並且清洗的一定要乾淨,不然就會影響口感,鹽撒到魚身上,融化至魚肉里,腌魚是一種肌肉記憶,就像陳曉卿所說,中國菜和西方美食的區別,就在於它是一門經驗學科,這也是為啥大家都覺得媽媽做的飯最好吃。




鹹魚曬到七分乾的時候就可以保存了,切成正方體小塊,用自封袋封好,放到冰箱裡冷凍著,想吃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給蒸了,拿出來和米飯一起蒸,隔著電飯煲,就聞著那股子咸鮮味從廚房飄出鑽到鼻子裡,香的不得了,肉類蔬菜可以缺,鹹魚一味不可無。



一次性蒸好的鹹魚,冬季常溫下放個三四天不是問題,吃不上油水富足的肉沒關係,打開玻璃罐,掏出一塊鹹魚就著米飯,同學羨慕的眼神就湊上來了,蓋不住面子,只好分給大家,後打電話給家裡人,「媽,魚不夠吃了。」


物流這麼便利的現在,鹹魚也能遠行了,一天內從一座城市飛到了另一座城市,周末去朋友家蹭飯,看到桌上的鹹魚,她說那是她爸爸從家鄉給她寄來的。



有一句俗語是「食得鹹魚抵得渴」,想吃鹹魚就得做好口渴的心理準備,其大概要做某件事就得勇於承擔這件事所帶來的各種後果。無意中看到,卻蘊含著「原來如此」的哲理。


除了魚乾,海里還可以有蟲子干




從前,海的味道只有冬季里副食店裡玲琅滿目的海鮮干。乾貝、蝦干、蛤蜊、墨魚乾,他們占領了海鮮乾貨的同時,有一種蟲子,像一根腸子,體壁縱肌成束,每環肌交錯排列,裸露著身體扭動著,生活在沿海灘涂一帶泥沙底質海域的沙蟲,同樣是乾貨里的佼佼者。


沙蟲,學名方格星蟲,又被稱為沙腸蟲,主要分布在福建、兩廣、海南和台灣沿海地區,漲潮的時候鑽出來,退潮的時候就潛伏在泥沙洞中。沙腸蟲對生長環境尤其敏感,一旦生存的環境被污染了,就不能活下去,因此沙腸蟲有「環境標誌生物」的稱號。



雖然其貌不揚,因為沙蟲的長相,最初不敢下口,但是一旦嘗試,就陷入「真香定律」,味道不輸各種海參鮑魚等海產珍品,是被蔡瀾先生多次編輯進微博的食物。


沙蟲的味道是持久的記憶,本身鮮甜美味,具有天然味精之稱,蒜蓉粉絲沙蟲、沙蟲刺身,一個鮮字可了不得,蔬菜加幾條沙蟲進去,味道就煥然一新。


海南有一道菜三色沙蟲,是將青椒、紅椒和沙蟲一起爆炒,這樣就炒出紅、青、白三種顏色,滑而脆爽。



處理時,得先將沙蟲內里翻出來,去除腸內所有的沙粒,用水反覆幾次清洗乾淨,要注意動作輕柔點,不能挑破了沙腸,萬一沙粒滲進肉裡面,就沒法兒吃了。



新鮮的沙蟲經過翻洗、烘乾變成沙蟲干,10斤沙蟲才能制出幾兩沙蟲干。新鮮的沙蟲只有在沿海地區才能吃到,為了讓美味可以隨時享用,沙蟲,經歷鋪、晾、曬、收四步驟,就能成乾了。



鮮沙蟲爽脆鮮嫩,干沙蟲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番風味, 干炒或者煎炸都是最常見的吃法,而煮粥煲湯更是增味甜香,沙蟲瑤柱湯、沙蟲紅魚粥。


蔬菜乾可以比新鮮的更好吃




「長大後,紫菜就變成了海苔」。海苔是「條斑紫菜」乾燥處理後成紙狀的樣子。我們吃的紫菜是另一個品種「壇紫菜」,同樣是一個乾巴巴的貨,最好的樣子莫過於紫菜蛋花湯,「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齊民要術》早有紫菜的烹飪法則了。


腐竹、黃花菜,似乎就是為了脫水食用的,還有記憶中淳樸而獨特的曬乾菜,長豆角、胡蘿蔔、葫蘆條。



曬乾的豆角有種很特殊的香味,而且越嚼越香,典型的干豆角燒肉,豆角吸飽了肉的精華,變得豐滿立體起來。佐料入鍋翻煸出香再放豆角大火爆炒,下臘肉迅速翻炒出鍋,吃這道菜總有團圓的幸福。



新鮮的黃花菜中因含有秋水仙鹼,食用不當會使腸胃中毒,所以先上蒸籠,再曬乾。泡發前先用清水洗掉表麵灰塵和雜質,然後擠干水分用涼水浸泡,在泡發過程中可多次換水,使黃花菜充分吸收水分回軟。



腐竹,這個吃火鍋必點的食材,說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農戶在磨豆腐煮豆漿時,煮的時間長了讓豆漿上面結了一層皮,他將這層皮用手順起,掛在了鍋旁邊的一根竹竿上,之後發現掛在竹竿上的這層豆漿皮已經凝結成條,外表金黃,掰下一截放進嘴裡咀嚼,味香且十分筋道。


不論是誰發明的這道菜,涼拌腐竹都在童年烙下了深深的印子,腐竹簡直就是素菜中的葷菜,怎麼吃都香。腐竹最好的泡發方法是盤子將腐竹壓住在涼水中,這樣泡好的腐竹外觀更好看。



一切事物皆可風乾,利用高溫使食材迅速脫水,給人帶來日久風乾後的濃醇,濃縮自然中最純的精華。人類什麼時候開始風乾,那一定是從有風,有陽光的冬天開始的吧。


有一位朋友特別任性,一到冬天就不樂意吃水果,然後,雙十一屯了一堆水果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_k6G4BMH2_cNUghi9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