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懂格律就不要寫詩,但太懂格律就不會寫詩,你認同嗎?
這句話前後都是笑話。
這是個對格律半通不通的人說的話。只有不懂格律的人,才把格律看得重要或者視為仇讎,認為不懂格律就不要寫詩。
詩是什麼?詩是言情表志的韻文。
哪一個字說了寫詩就必須懂格律?中國的詩分為古詩和現代詩,其中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這其中只有近體格律詩就是必須遵守平仄格律的詩體。大家興之所至,寫現代詩,寫文言文的古體詩,只要押韻和誦讀順暢,詩意洶湧即可,完全不必理會平仄格律。
唯有在學習創作近體格律詩中的絕句、律詩和排律的時候,我們不懂格律就不要輕易動手,否則容易自曝無知、貽笑大方。
但是並不影響大家用寫詩的方式來表達自我,感動讀者啊。詩體在不斷進步、演化,即便新出來的「梨花體」、「烏青體」、「幼兒園體」,只要抒發了作者的感情,建立起了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通感,那就是好詩,何必要懂格律?
只是要記得不懂格律,就不要亂標註自己的詩是「絕句」、「七律」之類的格律詩專用名稱就好。
詩的世界,海闊天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只是傳統詩歌的頂層,不懂格律,不去觸碰就好,寫詩是沒有問題的。
這句話就更是瞎扯。這完全就是個不了解格律的人閉門造車,自欺欺人。還是認為平仄格律太難了,會限制詩人的浪漫情感衝突,不利於作者內心詩意的表達。
說到底,還是不懂格律的人對格律的恐懼感讓他們產生了這種錯覺。
格律是什麼?
格律是幫助詩人創作近體格律詩的一套平仄關係。說穿了,就是一套工具。我們學會了使用之後,用不用看具體情況,當我們覺得要表達的內容在格律限制之內會產生衝突,那就不限制在格式之類就好了呀。
平仄格律只是一套入門工具,能讓學習近體詩創作的人最大程度的避開漢字發音在詩句中的衝突,也就是說按平仄來,肯定沒問題。但是不按平仄來,也不一定有問題啊。平仄發明之前的漢詩、魏晉風流古詩、玄言詩、庾信、鮑照的清音、謝朓、陶淵明這些詩歌大拿的作品,哪一首不是好詩呢?那個時候甚至連「四聲韻」都沒有成型,不照樣驚天地而流芳百世?
真懂格律的人,根本不會被規則所限制。
不敢寫詩,不論是不懂格律,還是已經懂了格律,生怕自己的創作破壞了規矩,其實心態都是一樣的,就像不會開車或者剛拿到駕照的人,瞻前顧後,處處小心,自然無法把車開起來。
熟悉了平仄格律之後,就像個老司機,所有程序、規則都瞭然於胸,開車就好像是吃飯一樣的生活技能,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遊刃有餘,如魚得水。
庖丁解牛而不壞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這才是太懂格律的人的境界。
詩意縱橫馳騁,天地日月星辰風雲雷電皆為我用,有什麼不敢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