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五一檔迫在眉睫,總計11部電影先後開啟了預售。
在影片數量上,今年五一檔毫無疑問會是史上最強的一屆。目前影片總預售也超過了5000萬大關,雖然距離春節檔、國慶檔的預售表現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也是所有小長假檔期中同期最高成績表現了。
目前內地影市的檔期分為兩大類,暑期檔和賀歲檔為一類,時間跨度超過一個月,在這過程中,每周都會有1-2部中大體量影片上映,是一個票房持續走高、分布均勻的檔期環境,並且這兩個檔期基本沒有法定節假日的加成;而春節檔和國慶檔屬於第二類,兩個檔期都擁有著7天法定節假日的加成,在這期間,5-8部重量級影片,大多會選擇在同一天上映,享受著節假日的紅利,也會擁有極高的爆發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春節、暑期、國慶、賀歲,已經穩坐國產四大檔期。每一個大檔期,都誕生過不少20億+量級,甚至30億、40億、50億量級影片。
而在四大檔期之外,目前還沒有一部20億+的國產片出現。無論是各個小長假檔期,還是情人節、七夕等單日檔期,都沒有達到能夠匹配四大傳統檔期的爆發量級。而我們認為,就在檔期格局逐步穩定之後,五一檔有望成為全年第五大檔期,甚至以後有望誕生20億+票房種子的沃土。
為什麼我們這麼看好五一檔呢?在此我們總結了三大原因。
原因1:越來越長的五一假期
五一假期,原本也有著7天的法定節假日。
時間拉回到14年前之前,在2007之前,中國內地一年只有四個法定假日:元旦3天,春節7天,五一7天,國慶7天。不過那時的檔期概念還不完善,春節檔還沒有任何概念,暑期檔剛剛成形,國產重量級電影大多集中在賀歲檔上映。2007年暑期,《變形金剛》《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蜘蛛俠3》《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紛紛在內地上映,而《集結號》與《投名狀》等華語大片則扎堆在賀歲檔輪流獻映。全年的電影檔期集中度極高,導致了熱檔期眾多影片一窩蜂,冷檔期影院門可羅雀,甚至連續兩三周都沒有一部票房3000萬以上的影片出現。
2008年,國務院對節假日進行調整,取消五一國際勞動節長假,增加傳統節日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為法定假日,形成元旦、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十一、春節傳統節日的假期系統,這也標誌著小長假的正式形成。
但那時的內地影市仍然處於緩慢增長期,電影檔期的概念也沒有正式形成。直到2013年之後,在春節檔初具規模之後,小長假檔期也慢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而小長假檔期的票房也與近十年的內地大盤一樣,開始了指數級的爆發之路:2012年元旦檔票房突破2億;2013年元旦檔票房突破4億,同年五一檔票房突破5億;2015年清明檔票房突破6億,同年五一檔票房突破7億;2016年元旦檔票房突破10億。
從幾大小長假檔期的票房表現來看,毫無疑問元旦和五一檔的表現最為突出,而因為元旦檔也是賀歲檔的其中一部分,與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長假檔期有著本質的不同。為了突出五一節的重要性,從2019年開始,國務院也開始有意對五一假期進行傾斜。
2019年,五一假期從3天變成了4天,這也導致2019年五一檔取得了更高的票房表現。但是因為《復聯4》在4月底提前開畫搶跑,也導致該年五一檔並沒有強勁的國產片入駐;2020年,五一假期變成了5天,這也是2008年節假日改制以來最長的一個五一假期,但是因為疫情原因,內地影市還沒有正常營業,五一長假對電影的影響還沒有顯著的案例可以探討。
2021年,和去年一樣,今年假期又變成了5天,這也形成了目前十餘部影片扎堆的現象。可以說,擁有著所有小長假最長的節假日的五一檔,也會享有更高的節假日紅利。
原因2:絕佳的區位條件
相對比與春節更近的清明,以及與暑期更近的端午以及經常和國慶檔重合的中秋,五一檔擁有著其他小長假所不具備的區位優勢。
夾在春節和國慶之間,五一的天氣相比其他小長假無疑是最好的,正好處於一個不冷不熱的時間節點。在這一時間節點,通過調休的方式,把假期變長,既保證了正常工作帶來的GDP效益,又實現了節假日促進居民出行、旅遊以及消費。我們也預測在未來幾年,國家也會持續對五一節假期進行傾斜「照顧」,雖然只多了一天的法定節假日,但實現了五天長假的效果。
而作為電影檔期,五一距離春節檔基本已經過去了80-100天,春節檔的頭部票房種子已經基本釋放完畢,而這後距離暑期檔的頭部國產片上映還有將近兩個月,在這時候檔期也需要20億+量級的國產片來產出巨大的票房勢能。
春節檔雖然和國慶檔都是法定7天假期,但是除了國企和事業單位之外,大多數私企都會擁有更長的假期,從春節初七到元宵節的票房走勢就能看出,春節檔節假日擁有更長的輻射能力,因此也誕生了不少40億+以及50億+票房體量的影片。
而國慶檔,雖然從體量上不如春節,但目前來說,也誕生了不少30億體量的影片。
作為節假日第三長的五一長假,雖然目前來看與國慶檔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想誕生一部20億+、一部10億+再加幾部五六億量級的影片,還是擁有這個體量的。雖然可能近兩年的五一檔還達不到這個量級,但是隨著檔期環境的成熟,未來五一檔誕生20億+影片,檔期票房衝擊25億+,影片總票房衝擊40億+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原因3:進口片的逐漸式微
由於在節假日改革之前,五一擁有著七天長假,因此五一也是不少片方與觀眾最重視的一個檔期。2013年《致青春》、2014年《同桌的你》、2015年《何以笙簫默》、2016年《北京遇上西雅圖2》、2017年《拆彈專家》、2018年《後來的我們》都是定檔在五一檔的重量級作品。
另外,一般每年好萊塢暑期檔的開年大片,也基本會在五一期間上映。2009年的《金剛狼》開始,這一檔期每年都被漫威大片占據,但是在內地檔期方面,好萊塢大片卻屢次與國產片擦肩而過,《鋼鐵俠3》《復仇者聯盟2&3》都因為國產保護的原因錯失了絕佳檔期。因此這部好萊塢電影能否同步,也影響著有意定檔五一的片方。比如今年,在《黑寡婦》撤檔之前,不少國產片也都處於觀望狀態,尤其是有《黑寡婦》確定進五一的傳言流傳之後,更打消了不少片方定檔的決定。
伴隨著好萊塢的逐漸式微,國產片也不用懼怕五一檔好萊塢頭部影片的競爭。我們也相信,國產片擁有著能和好萊塢超英電影同檔期競爭的能力,2019年清明檔的《雷霆沙贊!》、端午檔的《X戰警:黑鳳凰》、中秋檔《巨鱷風暴》,在與同檔期國產片的競爭中,都敗下陣來。未來即便面對《黑寡婦》《雷神4》等頂級漫威大作,頭部國產電影也都擁有著與之抗衡的能力。
五一檔正在迅速崛起,誰將成為五一檔影史第一部20億+的票房王炸,我們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