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
一個大男人
也能被驗出懷孕嗎?
「我見過!」
8月5日新聞,球員藥檢作假提供女友尿液,卻被告知懷孕 圖源:微博截圖
emmmm……
秀是屬他最秀,但說到底,這也還是用【女友的尿】驗出的懷孕。
小九說的是,你見過用【男人的尿】,驗孕棒驗出「兩道槓」的事情嗎?
別笑!真的有,而且還和癌症有關!
事情具體是這樣的:
幾年前,據美國ABC新聞的報道,有個18歲的小兄弟,在藥櫃發現一支前女友遺留下來且尚未使用的驗孕棒。發現就發現吧 ,他腦迴路特別不一樣。是的,他拿來驗了自己的尿液。這一驗,沒想到竟然出現「已懷孕」的「二道槓」!於是他將這個小趣事,發到了網上,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在一群哈哈哈聲中卻有人很鄭重地留言:「你可能有睪丸癌,快去找位專家。」檢查結果顯示,該年輕男子的右側睪丸真的有一個腫塊。
問題也來了,如果簡單的驗孕棒就能提早發現睪丸癌,那為什麼臨床上不用驗孕棒來篩檢睪丸癌呢?聽說這種癌,還偏愛年輕男性?
一種激素,讓驗孕棒測出睪丸癌
但只有少數睪丸癌分泌該激素
廣東腫瘤專家周芳堅教授說了:
是一種激素的問題!
據小九了解,驗孕棒主要測的是β- hCG(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這種激素一般存在於人體的尿液及血液中,但凡懷孕早期的女性,體內和尿液中這種激素都會升高,而驗孕棒正好通過檢測是否升高(陽性或陰性)來判別女性是否懷孕。
然鵝!女人和男人體內,都有這種叫β-hCG的激素,它和生殖系統有關。而睪丸癌正是生殖系統的腫瘤,這就不奇怪為什麼睪丸癌病人體內β-hCG可以升高了。
這激素一高,尿液中排泄的自然也就增加了。
周教授又補充道:「要特別指出的是,睪丸癌的組織類型很多,不同腫瘤分泌β-hCG的情況不一樣,40-60%的睪丸非精原細胞生殖細胞腫瘤病人可有β-hCG升高,約30%的純精原細胞瘤睪丸癌有β-hCG升高,在絨毛膜上皮癌(睪丸癌的一個亞型)病人中β-hCG升高最常見。
此外,還有一些惡性腫瘤也可出現β-hCG升高的情況,如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腸癌、淋巴瘤等。
因此,驗孕棒陽性不一定就是有睪丸癌,也許是有其它的惡性腫瘤,陰性也並非絕對沒有睪丸癌或其它腫瘤。」
十七八歲就患癌?
這在睪丸癌中很常見
對大多數癌症來講,發病人群多以中老年為主,雖然有愈發年輕化的趨勢,但也多集中在30歲後的人群。
如果是18歲就被測出睪丸癌,是不是實屬罕見?
周芳堅教授解疑道:「不同於其他癌症,睪丸癌多見於15-35歲的青壯年,但相比而言睪丸癌發病率很低,約為1/10萬,即每10萬個男性中才有一例發病,所以不建議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男性拿驗孕棒來檢驗自己是否患了睪丸癌。」
「一般來說,睪丸癌很容易早期發現,原因是睪丸體表器官,長了腫瘤很容易自己摸到而發現。因此不管什麼人,只要摸到睪丸上有腫塊,應及時找專科醫生看病,搞清楚是什麼問題。」
周芳堅教授提醒道:「建議睪丸癌的高危人群如隱睪史或睪丸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體檢和檢測這些瘤標有助於早期發現睪丸癌。」
睪丸癌大部分能治好!
並不影響性功能
雖然很少發生,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睪丸癌,可怕嗎?
「單從總體來說,睪丸癌是目前臨床上治癒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即使已發生轉移的晚期病例,通過手術聯合化療和放療,也有很高的治癒機會。」周芳堅教授說道。
同時,也有很多人擔心切除睪丸癌後,是否會因此影響性能力和生育能力的問題。
周教授解釋,睪丸癌一般只影響一側睪丸,很少累及兩側的睪丸。從理論上講,切除一側睪丸對男性體內雄激素水平影響不大,即不影響性功能,也照樣可以生寶寶。
而臨床上,兩側睪丸都需要切除的病例少之又少。
建議青春期後男性多自檢睪丸
網上瘋傳的「OK」手勢並不可靠
雖然睪丸癌還是一種比較「和善」的腫瘤,可一旦中招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還是巨大的,若等它出現腫大、疼痛等症狀多是中晚期了,那麼如何早期發現睪丸癌呢?
周芳堅教授表示,最重要的的是,定期自檢睪丸。
對於網絡上推薦的用拇指和食指做「OK」手勢來檢查睪丸(男性可用兩個手指圍成的圈去套睪丸,如果很松或根本塞不進去,就說明睪丸大小異常),周教授認為因每人的睪丸大小不一,就這種做法並不可靠。
男人從青春期後,建議每個月,洗澡後定期自檢睪丸大小、形狀以及「摸上去的感覺」,捕捉變化。
正常睪丸堅實富彈性但不發硬,表面平滑;如果大小、硬度、表面情況發生改變,就必須找泌尿科大夫診治。
小九隻想感慨,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最後,有多少姑娘看見標題就轉發給了對象……
又有多少男人看完文章之後想去買個驗孕棒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9e9fbd887efedccc9765cb4f354bc2b.html